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形式。近年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激励评价、科技与金融结合、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逐渐完善,但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法律制度、组织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需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信任评审、协同组织内部管理、创新运行互动协调、协同创新投融资等机制和优化协同创新外部环境,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不仅有助于国家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仍然存在,二者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创新战略竞争力。国际上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基于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联系在一起,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基于知识中介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及发展趋势是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移,不能被竞争者轻意复制的独特技能,建立知识驱动,开放的及更加交互的创新系统。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可借鉴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专利协作模式;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合模式;建立产学研网络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创新2.0要求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基于该背景,构建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型,将五个主体归为四大创新要素,设计构建协同创新“正四面体”模型。通过对正四面体各要素间动态关系的系统深入研究,最终建立在资源信息交互环境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政用产学研联动模型,并针对企业、政府、用户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今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文章将产学研创新主体划分为核心主体和外围主体,构建了核心—外围超网络模型,选取知识转移数量和协作水平作为决策变量,利用多目标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相结合的方法寻求超网络均衡,并对均衡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是当前产学研创新主体深度合作与共生优化的最佳途径;超网络均衡表明创新主体间能够同时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目标最优化;在出现均衡偏差时,超网络优化机制将促使创新主体进行行为再优化,使各创新主体更加明确其角色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体制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年计划")思路指引下,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主协同合作体制。协同创新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各组织的内部合作方式与要素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主要遵循知识扩散动机和动力最大化原则、技术转移梯度最小原则、以知识为主的资源互补性最大化原则、个体成本收益率最大化原则和创新能力差距适度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学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了创新要素之间的汇聚与融合。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而产生创新聚集,进而获得创新优势的创新集群业已成为了世界各发达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存在方式。创新集群之中所存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耦合效应,强化了大学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其为集群内的其他主体提供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并建构起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范式的技术—经济合作网络。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创新集群的发展趋势而言,我国未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应该重点发挥大学的知识核心作用,培育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文化,强化大学与产业部门之间的交互式合作机制,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外部激励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其中外部激励因素选取了信任、互惠和奖励。研究结果表明:信任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提升知识共享意愿;互惠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和人际关系,从而提升知识共享意愿;奖励,一方面通过促进自我效能提升知识共享意愿,另一方面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创造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中,奖励不但没有削弱自主感知,反而显著正向影响自主感知,从而提升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8.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流图和方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软件Vensim对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进行仿真和测度,并运用仿真结果对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的创新组织模式。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特性和构成要素,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各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图和反馈回路,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创新成果的形成与转化、创新资金的循环流动、创新人才的流动和创新系统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主体选择误区、模式选择偏差、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开展多主体、多层次、跨学科的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客观效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及其客观效用进行界定,建立包含经济效益、知识效益及人才培养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主体客观效用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产、学、研三个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应以经济效益为重,同时注重人才培养;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重,并加强对知识的积累;科研院所应以知识效益为重,同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国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时刻,研究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研究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从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高校和企业不同层面分析了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政府、以及作为协同创新主体的高校和企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组织内部要素投入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已为众多研究所证实。而对于外部协同创新网络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对相关产业园区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协同创新网络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组织创新绩效,其中规模性对组织创新绩效呈"倒U形"影响,而开放性、互动性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组织间依赖会负向调节网络互动性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间依赖程度越强,协同创新网络互动性对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会越弱。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协同创新成为一种趋势。根据创新主体的作用,把产学研协同创新分为高校协同创新和企业协同创新两个子系统,并构建协同创新系统模型。深入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构建"三轮驱动"的校内协同创新体系,以及"立体化"的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技术储备、项目合作、校企研发平台、校地创新平台四个层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系统,大力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无锡企业协同创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洋科技创新是涉及多专业、多系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在特定区域内海洋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分工特色与共同的技术基础,区域内海洋科技各创新主体间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创新。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区域海洋科技协同的组织机制、动力机制与运行机制,认为建造良好海洋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政策体系,发挥区域内海洋科技隐形知识的邻近性优势是协同组织序化的基础;外部动力的诱导驱动与内部动力激励约束是激活协同组织的活力的主要方法;有效的沟通,科学的支配与协调是确保区域海洋科技协同组织正常运行,产生整体功能效应,达到协同的目的与效果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组织管理和互动条件是落实"2011计划"的核心工作。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及其之间的耦合是保障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协同创新的一种基本范式,如何提高产学研联盟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借鉴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国际商品贸易合作现象为启发,通过构建产学研比较优势数学模型验证了比较优势的存在是促使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在动力。研究发现当各参与主体拥有的比较优势越明显时,双方协同合作的可能性也会越高。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从参与主体、政府、市场三方面提出增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双赢"为目标,构建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知识网络是大学和企业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稳健、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知识共享、网络能力、创新绩效三方面构建了产学研知识网络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体系对太原高新区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现状作了实证评估,得出太原高新区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仍需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和完善知识创新网络的各项功能,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对于苏北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20082017年京津冀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10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密度稳定提高,网络中心性不断增强,创新网络主体占据结构洞的能力得到提升,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偏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创新主体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