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1):38-39
明代《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的颁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仅提高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提供一个缅怀诸葛亮的"法定"日期,约定俗成,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掩映于万木峥嵘、苍松翠柏中的南阳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当年曾经结庐居住、荷锄躬耕的地方。全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于南阳市区的卧龙岗上。卧龙岗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南阳市街区环拱。倘若你站在  相似文献   

3.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是一座匾额楹联艺术宝库,其匾额楹联按照内容主要可分为褒扬类、评议类、抒情类、题名类等。这些匾额楹联,不仅对武侯祠古建筑起到了重要的装饰美化作用,丰富扩大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而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极大地提升了南阳国家级楹联文化城市的魅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红玉 《南都学坛》2011,31(3):37-38
要辨析诸葛亮的躬耕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南阳郡和南郡的行政划分,通过查阅史料发现,东汉时期的襄阳隶属于南郡而非南阳郡;二是南阳卧龙岗建祠时间最早,后世官方祭祀也以南阳卧龙岗为首选;三是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皆认同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是南阳拥有优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这是诸葛亮选择躬耕于此的合理解释;五是《隆中对》的题名为后人所加,并不能成为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的证据。由此,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更为科学、客观一些。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5,(6):121-122
<正>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自从蜀故将黄权在卧龙岗祭祀武侯,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感召下,历代纪念诸葛亮的活动绵延不绝,诸葛亮当年居住的简陋草庐经过修葺、重建、扩建,逐步发展成为今天面积十余万平方米,融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雕刻于古建筑之上和点缀其间的雕塑艺术,最早为汉代,明、清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汉代画像石的学术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985年10月17日南阳师专汉代画像石研究室正式成立,该室共有12人组成。南阳在西汉时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又是全国出土汉代画像石较多的地区之一。1935年我国第一座汉画馆在这里落成,馆藏118块汉代画像石。1956年,重建南阳汉画馆,郭沫若为之题名,馆藏汉画石达500余块。1978年,在南阳名胜武侯祠内再建新汉画馆,馆藏已达1200余块汉画石。因此,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南阳师专有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小时候上学不多,但他酷爱读书,爱读古典诗词,并因此而渐渐地写起诗词和对联来。像他为人朴实、真挚一样,他的文采也得到广泛称道。1959年秋,耀邦同志在河南视察共青团工作,路过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见到一幅清代人写的旧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耀邦同志在谈笑中,将它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关心。”1981年,北京有个青年模仿此…  相似文献   

8.
<正> 《诸葛亮隐居处考析》一文,(刊载于《南阳师专》学报1981年第二期)拜读之后,意有未足。觉得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文章一开头就说:“诸葛亮隐居处,素来有两说:一是襄阳隆中,一是南阳卧龙岗。前者的根据是‘隆中对’,后者的根据是‘躬耕于南阳’。前说虽是而流于偏激,  相似文献   

9.
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茶余饭后倘有几副妙联聊供赏析,无疑会增添过节的乐趣。“改联”见其妙1950年秋,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河南省检查工作时,抽暇到南阳西郊的卧龙岗,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武侯祠”。走进大殿,见到有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看后对陪同人员说:“我来改一改,你们看好不好?”他当即吟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么一改,革命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回音”见其妙如果对联的上下联正读倒读其音其意都一样,那就叫回音联。相传从前有…  相似文献   

10.
韩国民众很早就通过正史《三国志》《文选》《朱子文集》等文献,得知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及作品.特别是在民间,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更为熟知.高丽末期,李齐贤奉王命前往峨眉山祭香,参观了位于成都的诸葛孔明祠堂.朝鲜初期,金时习在吟咏南阳武侯祠的同时,想念诸葛亮的忠诚,并披露了时代的混乱.壬辰乱时,宣祖曾把平安道永柔作为暂居地,为了消除国难,祈求能有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现,在永柔卧龙山上建了武侯祠,之后,历代的国王都派官员前去卧龙山致祭.显宗年间,儒林们为了赞扬诸葛亮,在京畿南阳,俗称卧龙岗上建了龙柏祠,后因兴宣大院君拆毁书院时而被拆毁.汉末,民间把诸葛亮作为信仰的对象,建了首尔南山(木觅山)卧龙庙和龙山屯芝味府君堂,南山卧龙庙境内建有本殿和檀君圣殿、三圣阁、帝释殿、药师殿、文臣阁等,屯芝味府君堂是武侯庙的统称,并在1919年搬到了普光洞,普光洞武侯庙内有本殿和普光寺、堂木.  相似文献   

11.
<正> 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新建校舍座落在历史名城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这里是诸葛亮隐居过的地方。过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岗地下有龙,龙一翻身地面上的房屋和其它建筑物就要裂缝、倾斜甚至倒塌。这种说法当然没有科学根据。但这里的房屋不管是明清时期的武侯祠,或是70年代的汉画馆;也不管是砖混结构的楼房,或是简易平房,确实有不少裂缝、倾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诸葛亮隐居处素来有两说:一是襄阳隆中;一是南阳卧龙岗。前者的根据是“隆中对策”,后者的根据是“躬耕于南阳”。前说虽是而流于偏激,后说武断而不符史事。《蜀记》云:晋永兴中,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令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晋隔三国年事不远,隆中诸葛故宅尚存,襄阳郡守刘弘得以观亮故宅,当不是妄说。  相似文献   

13.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14.
<正> 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诸葛亮隐居躬耕的地方。刘备“三顾草庐”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吊谒怀古,保留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篆、隶、楷、草等各种字体的石刻。这些石刻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很高的水平。其中民族英雄岳飞书写诸葛亮《出师表》的二十一方石刻,(图一)就是这批历史遗产中的上乘作品之一。图一  相似文献   

15.
在悉尼,身边的人总是说,有时间要去看看卧龙岗的海滩,虽然与悉尼的无从比较,但却有种别样的风味。于是趁着一个小周末,正好有机会到卧龙岗转一转。每个第一次听到卧龙岗这个地名的中国人,想必都会联想到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它和孔明先生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卧龙岗是新南威尔士州第三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亚第九大城市,位于州的南部。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距悉尼90公里左右,人口20多万。除了现在兴旺发达的旅游观光业,区域内的大工业有煤矿、铁矿、钢铁厂,因为靠海,所以又有港口和捕鱼业。教育方面卧龙岗大学世界闻名,可说这座城市有南半球最大的汉传佛教寺庙--南天寺,恐怕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南阳汉代石雕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石雕工艺历史悠久,成果辉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石雕作品出现。在这里发现的大批汉画像石刻是举世公认的玉雕珍品,还出上有不少件立体五雕作品。本文打算对南阳已发现的立体圆雕从其造型、雕刻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1迄今为止,南阳已发现的汉代圆雕共37件,现择要述之如下:天禄,辟邪石雕。原立于东汉时汝南太守宗资墓前,视移立于南阳卧龙岗汉碑亭前。左为天禄,身高165厘米、长220厘米,右碑前刻有汉隶“天禄”二字;右为辟邪,身高165厘米,长235厘米,其左膊前原刻有“辟邪”二字,现已漫游不清。在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的《后…  相似文献   

17.
多面南阳     
<正>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卧龙之地,灵秀南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中国所有的人文美地中,南阳地区是地理位置最特殊的一个。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它处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 南阳历史久远,古迹胜景众多,仅南阳市附近较著名的,除卧龙岗、医圣祠、张衡墓外,尚需引起重视和亟待研究开发的(?)(?)之都。 南阳接(?)厅座落在城东北五里的桑园地(?),是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它巧借独山天然之景构园结室,整个建筑位于一条中轴(?)上,成几何形对称。有前厅后厅回廓环抱,浑然一体,典雅庄重,意境幽深:小庑(?)顶,(?)翅生辉;房一饰有36条千姿百态的小龙,绕山越脊,相互盘绕,活灵活现:院内花门相向,辟汩汩山泉一眼,真可谓“仰观山、俯听泉,傍倪竹树云石”。为(?)昔府县接送来往管员的场所。现因年久失修,原有气象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下面或附近,正是真正能够代表南阳历史文化久远的周代申伯国遗址。  相似文献   

19.
王建中 《南都学坛》2004,24(1):9-14
公元197~207年,是诸葛亮自表"躬耕于南阳"的十年。此时的南阳(郡),无论是《汉书》、《后汉书》、《晋书》,还是《襄阳记》,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在"汉(水)以北"(习凿齿语)。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只能是躬耕于汉水以北之南阳,也就是习凿齿所说的"诸葛亮在南阳"。当时的南阳(郡),是全国第一大郡,在"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张衡语),不可能在"汉之阴",即"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草庐对"较之"隆中对",更加符合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实际和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南阳文化圈内最令人愉快和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恐怕就属95年前后对"南阳作家群"崛起现象的"爆炒"与宣传。这次行动由政府发起,评论界、新闻界的积极参与,其范围对象涉及到了几乎处于全国各地的南阳籍作家。南阳作家在这次政治色彩颇浓的宣传过程中的确过了把瘾.这种过多的正面宣传同时也遮蔽了南阳作家创作中的种种不足与缺憾。在经过了这次火爆的宣传之后,一股浮躁的、徒慕虚荣的、甚至夜郎自大的浮华气息笼罩在了南阳作家的头上,使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急速地膨胀。在喧哗与骚动之后,南阳作家能否"涛声依旧",能否在原有的创作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