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戏曲表导演美学思想的创立者和思考者之一,阿甲先生留给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太多,这其中最不能忽略的、也是至今仍极大地影响当代戏曲艺术创作实践和戏曲表导演美学思考的就是体验与表现相统一的问题.阿甲之所以始终坚持体验与表现的统一,是他一直希望在西方话剧的体验论与中国戏曲的表现论之间建构一个体验与表现的张力,将中西戏剧艺术的主导表演方式加以整合,以丰富中国戏曲的表现力.这个动机无疑是好的,但它却忽视了这两种不同的表演美学原则的根本差异.戏曲艺术包含了太多审美表现的形式因,所以.从根本上说,戏曲艺术就是其自身极为复杂的审美形式因的充分展示,它是通过以演员为中心的充分技艺化、程式化、复杂化的审美表现而展开的艺术样式,因此,它就与不是以审美形式因的展示为主,或者说以思想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导演调度性等为主的逼真体验艺术形成巨大的差异,不承认这种差异,而硬要生搬硬套非自身内在规定性的表达方式,这实际上是不承认艺术样式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自足性,其结果就是戏曲自身的特点丧失殆尽,而成为西方话剧的附庸.  相似文献   

2.
《庄子》散文以其奇特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超脱于生世的理想世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都蕴含在他精心构建的散文意象中,并创立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其美学思想、艺术气质亦对后世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有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隋唐历史步入了它的中后期。在现实社会发生转折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下 ,唐代中期的学术思想和艺术审美也相应呈现出与前期极为不同的发展态势 ;而这一切无不浸染着士人们的审美意识 ,并渗透于作为时代审美精神集中体现的美学思想之中。尤其是在复兴儒学、儒佛相融等哲学、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下 ,唐代中期美学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裂变和转化 :一方面 ,隋唐前期美学中所包含的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的审美观念、艺术理论 ,以新的历史形式再度兴起 ,产生了广泛深入的现实影响 ;另一方面 ,受佛学、道家思想 ,特别是盛、中唐之后趋向高潮并在士人中炽热流宕的禅宗思想的浸润 ,沉潜艺术审美独特意蕴、注重艺术自身审美特性以及阐扬艺术本体自性规律的美学思想也逐步趋于深化。这些方面 ,一并使唐代中后期的美学思想以其多维的内蕴和张力 ,直接影响到宋代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形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 ,唐代中后期的美学思潮及其理论既是隋唐美学思想发展的转折与新变 ,又是宋代美学思想发展的滥觞和先声。  相似文献   

4.
论张万福的道教服饰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服饰文化总体倾向的影响,以张万福为代表的道教学者开始注意到服装的审美特点,从以前对道服的纯粹宗教性规定,转向对服装本身之美及所蕴含的伦理美学思想的研究,并利用服装艺术的特点对道徒进行审美教育,表现出有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刘柳 《南都学坛》2004,24(4):11-12
汉画中舞蹈具有飘逸、轻柔、热烈奔放、神秘、舞乐百戏杂陈等艺术特征,反映了汉代舞蹈已形成了我国古代舞蹈的独特民族风格。汉画中舞蹈的艺技并重、道具起舞、“纤腰长袖”、诙谐逗趣、拟兽舞蹈、形神兼备等表演艺术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探讨汉画中舞蹈的审美规律,可以为建立现代民族舞蹈美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美学思想是以社会批判理论为话题背景和理论基点,以艺术之思、审美之维的诗化思维方式为思考路径和逻辑方法,而最终以主体的彻底解放与完全自由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的潜在的审美功能论美学体系,同时也由此形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改革家。他在进行改良政治活动的同时,还广览文史古籍,游览世界诸国。撰写政治文论。从事书法实践和诗歌创作。在近代,人们一般认为,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者,而梁启超的美学理论又给予王国维以很大的启发,却往往忽视对康有为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和评价。实际上,从研读康有为的有关著作可知,康有为不仅是一个诗歌和书法方面的艺术实践家、而且在艺术实践中表现了他的比较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包括有审美学、艺术心理学、书法美学和文物审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美学研究的先导,他的美学思想也为其以后的梁启超、王国维等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十分值得研究。下面将从审美学、艺术心理学、书法美学和文物审美学方面。对康有为的美学思想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是其艺术构成的基石,形成了中国画独立于世界艺术直之林的绘画美学观念、创作手段与技法形式。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内涵在于它的艺术创造是建立在中国人文思想之上的,以写意性的独特认知方式和观察方法来形成意象,并以线性的结构来构筑意象,拓展并延伸其精神内涵,发掘更为广阔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9.
盛唐、“盛唐气象”与盛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从审美活动的整体构成着眼,盛唐时期就并非如有些论者所认为的,是隋唐美学或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低潮或沉寂阶段。相反,它是隋唐前期审美文化和美学思想空前兴盛与繁荣的阶段,在艺术审美的许多领域里,盛唐都具有它的创见性,既实现了对其时代艺术审美的理论自觉,又产生出对其以后美学思想的开启作用。而“盛唐气象”更将中国古典审美文化推向了雄浑与秀丽统一、“风骨”与“兴象”并重的丰厚境界和最高巅峰,并以其充盈圆熟、高苍浑朴的博大精神及多维指向,开启着中唐时期、甚至整个隋唐后期艺术审美的历史转换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秦汉作为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规模宏伟、装饰奢华,象征着 帝国的权威和财富。这些特征对世人,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知识分子的“天下”理想中。而重视个人容 止,则成为汉末魏晋“人的自觉”的前奏。通过梳理文献记载中的秦汉园林景观,分析秦汉园林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风尚 和思想观念,探析其形成因素和影响,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士人思想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