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帮助农民二次就业,我国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新的技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到其他岗位工作.要充分发挥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果,就必须保证培训工作的就业成功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彭连清 《中国劳动》2001,(10):16-18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的自然过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中心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劳动力超量供给这一特殊国情,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是从长远发展还是从现实需要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曾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了一条通过城市工业部门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发展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动力占多数,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总体偏低,直接影响劳动力的转移质量。因此,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为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训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500万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加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贵州省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加强联系与交往,切实推进劳务合作,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处新疆乌鲁木齐北郊的米泉市,辖区总面积95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1.5万亩,农业人口9.57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彻底改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近两年来,米泉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5%,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3%.米泉的这一做法,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稳定地提高了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从农村转向城镇,这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必须经历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一客观现实,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特点,发挥政府特有的组织功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现实管理中作出回答。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农村国情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而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79-199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增长达1.4亿,90年代后期,农村劳动力每年还将增加600  相似文献   

8.
关于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海 《中国劳动》2003,(10):24-2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以下简称农民工)日益增多.据有关调查预测,现每年约有9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且今后逐年以13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蔡秀玲 《中国劳动》2002,(10):16-17
"1.5产业",是指在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之外,加进了工业生产方式和各种服务内容的产业,它是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包括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由此带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业.笔者认为,在加入WTO后的最初几年,由于大、中城市的企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不可能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向小城镇转移,由乡镇企业吸收.而乡镇企业只要进行结构调整,发展"1.5产业",并向小城镇集中,将有可能再次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能否妥善有效地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农村千万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生计及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能否实现。笔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应当是多渠道的,目前应主要以农村小城镇为重点进行有效的探索。一、农业就业不足的矛盾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将不会有很大改变。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农村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普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原先由十人数十人干的活今后将由一人或几个人干,其余的人将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二是伴随工业技术的不断革命和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生产力,一部分原工业产品所需的农业原材料将被化学工业产品及其它合成原材料所代替,换句话说,即部分农业劳动力将被工业劳动力所替代而产生剩余;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