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本土性社会资本和再生性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发现社会网络规模、本土性社会网络的交往频率、再生性社会网络的帮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土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初入城市具有帮助作用,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其市民化。农民工再生性网络交往规模太小,对市民化的促进不足。因此,应当扩大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规模,特别要加强再生性社会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其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培训效果、培训意愿对农民工市民化有显著影响,培训次数、培训证书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务工经历没有成为其内在的人力资本因素。大专是农民工工资级差的明显分界点,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工进入技术工人和管理职级的比例较高。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拥有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市民化进程。为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其市民化,真正成为城市市民,必须大力发展组织型社会资本,加快构建制度型社会资本,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总量匮乏与质量低劣的困境,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营造制度环境,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体制转型的特殊产物,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迁催生了"农民工"的概念。2018年,我国农民工的总量达2.8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70%。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至64.04%。大湾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历来都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之地。本文根据2011年-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人口流动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发展早于全国5年,并且该区域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强烈,但该趋势并不稳固,农民工的返乡倾向明显、城市身份认同程度较差,农民工"虚城市化"与"半城市化"的状态明显。由此,本文从个人、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进行研究,提出大湾区九市农民工市民化治理的路径,促进市民化意愿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农民工的"彻底"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陕西省、江苏省和深圳市的1145份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参保行为滞后于参保意愿;农民工参保行为受到个体特征、工作状况、养老认知、政策认知和市民化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年龄与农民工参保概率呈倒"U"形关系。基于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参保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可是,农民工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仍被排斥于城市主流社会之外,他们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常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侵害。面对侵权事件,农民工却常常选择"沉默"。为什么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要放弃维权,忍受种种不公平呢?本文从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现状入手,分析农民工"维权难"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建构可分为获得职业、获得认可、拓展交际、传承制度和文化等层次,而其宏观制度型、中观组织型和微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建构,个体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建构,外联型、综合型和内转型社会资本的建构,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定位、企业重视规范、社区市民帮扶的共同保障,只有联合政府、企业和社区市民的共同力量,才能更加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顺利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农民工市民化阶段.而农民工市民化的瓶颈是其成本问题,社会保障成本是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主体,其构成复杂,涉及主体多,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影响巨大.因此,了解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成本有多少,以及其分担状况,才更能有的放矢地集中各种资源条件,将农民工市民化产生的巨大社会保障成本转化为分担方案.从而促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与户籍改革、土地确权等进程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工问题存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二是城镇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三是没有把人的城镇化摆在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四是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镇化的藩篱。当前农民工问题主要有:一是随机就业多,工作不稳定;二是工资收入偏低,个别仍有拖欠;三是社会保险交纳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四是劳动纠纷调处渠道不畅。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工问题的核心问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综合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消费拉动群,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一是农民工无法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工住房未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四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户籍门槛高;五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为了逐步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框架;二是破除身份藩篱,建立城乡统一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社会权益;四是加快小城镇服务功能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张慧  郝勇 《劳动世界》2010,(9):9-11
本文通过SWOT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自身条件的优劣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分析,得出目前在城市化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身教育程度提高、市民化意愿强烈和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接近等优势,但是也存在自身的劣势和一些外部风险,综合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该采取SO战略,在现阶段抓住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和外部风险,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