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发现,教学中隐藏着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标准的“性别中立”、教师在教学中所持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等。要改变教学中的性别不平等现状,社会、教师、学生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以通过淡化传统性别角色、发展多样化的教育、优化教师的性别平等观、促进男女生和谐发展等措施逐渐实现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电脑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研究的视角,通过对电脑游戏中女性地位、形象、性格等现象的描述,表达一种对现代电脑游戏色情和暴力倾向的批判。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社会文化影响和女性自身觉悟性弱的两个根本原因。文章结尾呼吁一场电脑游戏革命,配合教育模式的变革,期望赋予游戏更多的人文精神和女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做好对医务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这项工作,既是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提升医院软实力,促进医院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医院文化建设面临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医务工作者已经成为活跃在临床第一线的工作主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与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形象密切相关。市场逐利本质伴生的负效应,对医疗工作的核心医疗质量,对医疗市场的竞争,形成了严竣的考验,必然要求加强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多向度建设。如职业道德教育导向;职业道德榜样示范;奖罚分明的工作制度的规范约束;设计有新意的活动载体去推动。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我国女性在教育权利与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得到了较多的保障,但仍存在些许不平等,尤其表现在教育过程与结果方面:社会性别分工意识影响学科选择和偏移,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教育过程不公平,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影响教育结果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由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如一地倡导性别平等,并且在政府决策层面上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基本国策,实现性别平等与保持家庭、社会生活的和谐和安康之间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在家庭这部现代生活机器运行的全过程中,浓郁的女性色彩已成为主导倾向。女性正以个人的不懈努力及精彩表现矫正着男性对于家庭生活的片面理解,为家庭生活注入勃勃生机。家庭转变的实质是在个体独立性与家庭亲和性、女性发展与家庭和谐、代际传承与代际更迭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关乎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与发展。生理上的易感性是女性易于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等社会原因,造成了艾滋病对女性更大的危害。在社会性别视角的框架下分析了艾滋病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感染艾滋病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相应有助于抑制艾滋病在女性中蔓延趋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参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以等级次序为准则的封建社会,男女性别及地位差异在"夫为妻纲"的规范之下愈益强化.这一突出的社会性别文化给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应该通过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来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来,我国妇女经济、政治及家庭地位显著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男女平等既是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性别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及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而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为人类对两性关系及其差异的认识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两性平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为全体市民提供福利,包括有偿性福利和无偿性福利.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群(特别是妇女等弱势群体)进行补偿的公共资源再次分配的过程,其目标原则是公正、平等的价值观.然而,由于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使得妇女在出生和就业等方面处于被边缘和被剥夺的境地,对此,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分析现存不平等性别制度的特点,探究把社会性别平等理论镶嵌在社会政策之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调查100名医务社工来探讨该群体的留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95%的医务社工有一定的留职意愿。婚姻状况、工作经验、工作自主性和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角色模糊和职业倦怠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工作自主性和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可显著提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研究建议,通过明晰医务社工的角色分工和职责范围、提高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增强对医务社工的社会支持和减低医务社工的职业倦怠感,来提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  相似文献   

12.
寻求自我认同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关切,自我认同的建立必须借助他者的参与,而两性关系无疑提供了最基本的他者单元。20世纪后半叶男性叙事文本中的社会性别想像,尤其是对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表述,正是表征男性自我认同建构抑或焦虑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