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查发现,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国家认同普遍较强,而且其政治认同度也非常高,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经济、环境、家庭、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出现一些变数,其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强化,而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薄.应认清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因素,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其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环境、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新环境、新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其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强化,而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漠。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校有来自民族聚居区、汉民杂散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有部分汉族生源,族群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多元化。研究发现,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族群身份、个体从小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现实社会、经济地位。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高校要积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文化融凝作用;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国家在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表示认可、接纳的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民族及民族文化与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的彼此相对独立性,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民族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用一份半开放式问卷对221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大多处于积极状态;(2)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归属感、客观身份、自豪感、政治与政策、历史和地域等;(3)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客观身份、自豪感、地域、习俗、文化、历史和归属感等;(4)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双重身份的认同在某些维度上符合线性两极模型,而在其他维度上则更符合二维模型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6.
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不但包括制度建设的内容,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如提高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政权认同程度;培育科学的自由民主观念;培养政治参与意识等。要使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政治社会化手段。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受生存背景、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新环境、新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其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强化,而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漠.对此,本文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相结合,发挥节日等象征性符号在国家认同感建构中的作用等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信念在探讨心理认同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42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公正信念的水平,分析了社会公正信念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社会公正信念不存在差异,但都对社会公正性评价较低;(2)社会公正信念、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存在积极的相关;(3)社会公正信念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对汉族大学生被试无调节作用。社会公正信念能促进积极的国家认同,同时对少数民族而言,既能使其保持积极的民族认同,也能促进国家认同水平,二者得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稳定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省玉溪市、西双版纳州部分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研情况显示,无论是内地少数民族还是边疆少数民族,都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等比较抽象的层面和民族工作原则方面显现出有着高度的认同,这种高度的国家认同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但是在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认知、政治实践和政治参与方面则表现为共同的被动和贫乏,政治社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状态。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认同的发展变化中,应不失时机地强化其认同心理,巩固和提升其国家认同及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高等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重任。加强和改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十分深远。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以下认识:一、提高政治素质是重点;二、加强法制教育是手段;三、培养良好文明习惯;四、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实效;五、加强师德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维护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利用甘肃省359个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调查数据,从群体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四个维度对甘肃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较为强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高度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弱化的趋势;民族认同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为此提出了加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国家认同的教育和培养;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提高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民族认同促进国家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而且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比照普通大学生主要存在着心理和文化上的明显差别,而且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着创新意识不足、忽视其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因此,应当科学的对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对于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推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团结稳定和民族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结合起来,面对特殊群体、特殊对象,应从全局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新情况,进一步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规律,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缓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制约;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认同是高层次的认同,国家认同程度关系国家稳定与统一。通过编制问卷、信效度检测、施测和数据分析等程序,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发现,各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水平普遍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并无太大差异。但是,在认知、评价和情感三个维度上,不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如藏族、回族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低于土家族、壮族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其个性特征和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个人困境与国家危机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生活环境、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及危机干预等方面逐步推进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7.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特殊的政治取向,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部分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其中"国家认同"就是对国家的政治态度。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话语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同质性,然而,在实践中一国多民族、多文化的客观事实,使由此衍生的结构性亚文化对传统国家认同构成了挑战。因此,有必要以宪法为核心,建构宪法文化的国家认同,以克服国家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正史及方志中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历史书写范式,将各少数民族历史不断纳入中华文化体系之中,实现少数民族由“化外”向“内属”的过渡,无意中形塑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和文化行动进行回应。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构建是中央与地方双向用力的综合架构,对中央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挖掘,方能呈现出民族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为当下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历史基础,进一步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内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9.
"直过民族"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社会发育层次相对较低,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起最后冲刺之时,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部分"直过民族"地区成为党中央关注的重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在"民族直过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效激发了"直过民族"民众在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在社会层面的跨越发展,在个人层面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及国家安定团结和稳步发展的重任。他们具有多重身份,即少数民族族群身份、国家民族身份和世界公民身份。身份的建构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涉及本民族族群的心理健康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均衡多重身份的建构非常重要。通过对120名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多重身份建构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多重身份的建构存在着欠均衡的情况。国家民族身份意识比其少数民族族群身份意识强,世界公民的身份意识比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