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11-118
基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布局,运用集聚—碎化指数、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功能测定模型,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的产业发展均衡度、对外服务功能和产业异同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节点城市的经济集聚作用明显,但经济实力标准值与其城市流倾向度标准值不匹配,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同构化趋势明显,没有形成互补式发展格局。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在发展中应利用其地域的特殊优势,发展互补型产业,最终形成分工协作、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多维度的国家战略构想,是新政经周期下中国总体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之一,而沿线城市点、带、群是推进该项重大战略实施的现实载体。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城市定位,往往与区域自身发展及利益诉求并不完全吻合,亟待对区域总体特征及发展现实以理性认知,防范城市“标签化”的盲动倾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关键节点城市客观空间状况与基本产业布局概貌为基础,采用多层次综合测度模型定量评价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出采取差异化的“点-轴”式带动策略是推进经济带整体发展的建设性思路,并结合城市经济地理特征探讨节点城市未来的发展布局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8-27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逐步推进,节点城市将成为其崛起的有力支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28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将节点城市分为4个等级,以经济带现有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桥墩,以节点城市为桥梁,以产业为支撑,确定各个节点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定位,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西北城市经济带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现代区域化城市空间组织形态理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 ,揭示了中国西北城市区域的分散性特征。结合中国主要经济带的布局 ,重点对西北城市经济带的五大支持系统作了探讨 ,提出了沿欧亚大陆桥及相关重要铁路支线和黄河主干线构建西北城市经济带的构想 ,并对构建西北城市经济带的具体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个城市的对外联系功能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外向部门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总体偏低且呈现东高西低格局,西部段中心城市的作用不够突出,较多城市存在城市流强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从交通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新增长极的培育和城市流强度结构改善等方面,提出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发展切入点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如何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缘、资源等优势,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对实现甘肃经济的腾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态势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对甘肃省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分析,提出甘肃省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提升旅游竞争力是旅游城市打造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五大节点城市的旅游发展具有显明特征.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和西宁的综合分析,发现西北地区的5个省会城市必须立足差异化功能定位,通过提升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维度和全产业链要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最终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创新驱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北五省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加强西北五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科技创新差异性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间科技创新的差异性较大。陕西省科技创新总量指标远高于其他四省,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联度不是很高;新疆科技创新的相对指标和部分关联度数据很优异;甘肃和青海在技术市场成交额和科技投入方面的关联度比较高。基于这些差异,西北五省在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同时,应学习和借鉴东中部科技创新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协同体系,发挥其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和战略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呈现出区域不均衡状态.因此,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带内引外联的作用,完善区域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在选择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立围绕主导产业的行业间工会与协会;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软环境建设,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82-88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支点城市建设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支点城市一条主线、两重目标、三大重点、四点思路、五项内容的建设体系,旨在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支点城市建设由战略层面落实到位,切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而促进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3
该文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重点探讨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合作,并指出古丝绸之路与现代复杂条件下建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格局之间的差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经济巨型项目,包括许多区域——中国西北部省份,中亚、高加索和欧洲中东部。该文得出结论:世界不再单极化,多极化加剧了全球经济主导国家之间的竞争,诸如美国、中国、俄罗斯,也包括欧盟在内。 相似文献
13.
闫文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3)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大陆,途经多个国家.多民族多国家决定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多样性.民心相通成为丝绸之路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实现民心相通只有借助信息传播.本文首先将丝绸之路建设看成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在此基础上认为影响丝绸之路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运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建立大家都熟悉的IP,并利用VR等先进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尽量减少文化差异,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丝绸之路建成创建良好的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49-53
兵团作为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维稳戍边功能,并在新疆文化建设中发挥推进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它有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开通及沿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客观基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有现实根据的,这个大区域的经济合作是一个可期待的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必须做长远规划,分期、分段来实现这一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从贸易角度考察,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尤其是对一些经济规模较小国家已经初步发挥了贸易带动作用,成为这些国家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但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还较小。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贸易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贸易规模进一步拓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发展中,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济规模较小国家视为重要的利益攸关方,而不仅仅是产品出口的市场,并且依托巨大国内市场扩大进口。通过承担更多责任,成为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18.
韩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7-81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吉关系总体发展平稳,合作层次快速提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与此同时,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并有可能在特定的时空被人为放大,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成熟、稳定和良性发展的中吉关系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同时,目前可能影响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则可以在共同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中逐一化解。 相似文献
19.
方煜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4):39-42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贵州在此条通道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调研,贵州应积极整合资源,借国家大力推进"西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打造国内主要、国际闻名的长大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