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上避不开劳动合同的探究,劳动合同终止或者是解除时事关当事人经济利益,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经济纠纷,需要通过法律介入手段经济问题.现阶段,随着国人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重点对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望在为日后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改革工作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济补偿金制度是一项有争议性的劳动法律制度,各国或地区经济补偿金制度可以类型化为法定义务型、法律责任型与社会保障型三种,与之相对应的法理根据为补偿、惩罚与保障。我国现行经济补偿金制度属于法定义务型,但其法理依据为生活保障。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该项制度面临坚持、放弃还是改良的制度前景,需要重新审视其生成根据、适用前提以及适用范围,应当实行制度变换,改良经济补偿金制度,取消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制度,将经济补偿金制度改造为违法解除的法定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案件中往往涉及到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那么在法律适用中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呢?其依据和原则又是什么呢?本期案例即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满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即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是否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作规定,形成一个法律漏洞。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劳动法对此未作规定,所以用人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会鼓励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签订劳动合同反而可以…  相似文献   

5.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计算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是日常必需的工作之一。由于《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并改变了它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成为了一个难题。如何确定经济补偿金的分段,理清这一工作难题呢?下面,我们先具体看5个小案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变化,使得以劳动力为主的经济市场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如对劳动关系建立、变更以及解除等相关制度的调整.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促使劳动市场变革阶段存在相应的劳动争议问题,加之相关处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关于劳动争议法律案件频繁出现.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由于《劳动合同法》没有加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但明确有加付赔偿金的规定,带来了实践当中加付经济补偿金、加付赔偿金应当如何处理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一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何种情形下应当加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以及加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应当通过何种渠道请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2006,(5):6-9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劳动合同法(草案)》,涉及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法律的适用范围、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短期化、试用期期限、经济补偿金标准、解雇条件、劳动力派遣的法律规范等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对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本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事争议是否为劳动争议之一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否应并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辨明人事关系在性质上是否同劳动关系。假设两者性质不一,那么将之作法律适用上的统一安排必定有违基本的法理。本文认为,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是两种具有不同属性的法律争议,其解决机制存在内在原理上的不一致。因此,我们不能为节省立法资源而将两者作处理机构和法律适用上的统一,而应予以分别立法,并对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进行符合其法律属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补偿金作为解雇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动结束劳动关系这一最需要帮助的时刻给予劳动者的经济性资助。①确定应当给予的经济补偿金数额,需要考虑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计算基数、支付年  相似文献   

11.
朱维 《新劳动》2002,(24):48-48
这是一起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产生该争议的原因在于,公司不当地使用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办法。公司向李女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其本人是同意的。公司在计算李女士的经济补偿金时,似乎可以按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找依据。即按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数额是否可以协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性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劳动关系双方是否可以协商确定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劳动者是否可以放弃部分求偿权?  相似文献   

13.
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形态,引发各界对于共享经济平台网约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共享经济平台与网约工之间存在着雇用关系,其与传统的劳动关系有所不同,但仍然存在着劳务与报酬之间的交换,面临着因工作原因遭受人身伤害的风险,因而,具备纳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应当突破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的理论桎梏,将网约工纳入其制度范畴,构建共享经济平台网约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关系面临新一轮的调整,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成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维护社会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但限于制度设计存在障碍、行刑衔接尚不完善等原因,本罪的法律适用与各界预期仍有差距。本文结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案件查处中凸显出来的重点、难点问题,初步探析本罪查处衔接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并从明晰法律适用提高司法可操作性和加强机制建设完善行刑衔接两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建议,旨在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众多其他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劳动关系各项工作和劳动争议调处有了基本的法律法规依据,并对实践中公正处理劳动纠纷、及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体系仍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在国家层面,由于劳动关系立法时间跨度较长且受政策影响较大,不同立法及相关文件之间对同一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在地方层面,由于国家层面立法过于原则,不同地方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结果可能相去甚远。本文将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分别分析劳动关系立法及相关文件之间存在的冲突,并从法律适用规则及合理性两个方面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离职竞业禁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97年,德国的《商法典》中就规定了离职竞业禁止制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建立起比较系统完善的相关制度。对主体适用范围,签订竞业限制条款的形式要件,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经济补偿,违约金都作了具体且明确的规定,甚至对瑕疵的竞业限制约定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后果。德国的竞业限制制度,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与解释以及日后离职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是有着借鉴参考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正>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9.
灵活就业与建立在工业化社会和雇佣制度基础上的传统就业方式不同,兼具就业不稳定性与就业灵活性,对劳动法的完全适用提出了挑战。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制,为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劳动权益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无法克服就业不稳定、就业歧视给劳动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思传统劳动法的从属性劳动、集中劳动为主旨的制度设计,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形式多元化的需求,在修订完善劳动法律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整合劳动法与相关领域法律,发挥劳动法的保护功能、秩序功能和公共政策功能,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具法治意义的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龙成 《劳动世界》2020,(11):10-10
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未到期时,劳动者到新的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新的用人单位是否承继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原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劳动者与新的用人单位之间就订立劳动合同未达成协议时,新的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新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还是按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