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迅速进入并占领人们的生活。结合武陵民族地区的新媒体发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和解读新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建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平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手机作为传播媒介,迅速影响到现代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取代了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成为人们亲情祝福和朋友拜年的主要方式。手机短信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强化了人们传统节日的时空意识和节庆仪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娱乐活动,拓展了节庆祝福和信息传递的表达形式。节庆中的手机祝福和拜年短信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继承,表明了新媒体并不是解构传统文化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从而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动画产业正朝着以新媒体动画为龙头的泛动画产业演变,成为各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动画已经在塑造形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将人格赋予异类、用夸张显示特色、以谐谑表达讽喻等。新媒体动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塑造新媒体用户虚拟化身、依托交互性媒体变化形态、以数据可视化为生成机制等方面。作为传统动画与新媒体动画的统一,泛动画形象清晰地反映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特色,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以其社会性、包容性、自觉性的文化特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政治倾向、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个性心理,他们思想文化的变化,必将影响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变迁,为了繁荣和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高校新媒体文化的核心特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高校新媒体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草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主体而非文化属性,它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人民文化”的重要形式。精英主义者对草根文化的政治指认是不符合事实的。草根文化作为平民文化具有非精英、平民化、多元化等特征,与媒介变革紧密相关,并不必然走向庸俗文化。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草根文化有利于文化个性的发展、社会正义的诉求、人民群众地位的提高,以及对抗文化利益(集团化)的固化,而对它的引导和扬弃只有建立在深刻把握新媒体信息形成和传播机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开启了文化传播的全新时代。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大力推进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应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媒介,创新传播形式,积极构建中原文化传播新机制。一要着力推动中原文化的认同机制:引导主流舆论,掌握新媒体时代话语权;提升文化内涵,实现中原文化价值认同。二要深入推进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挖掘新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三要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四要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政策保障;注重技术革新,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介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深远。作为媒体文化受众最多、表现最活跃的群体,青少年深受媒介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性等影响。媒介文化的虚假个人化、开放性、渗透性、价值多元化等特征对青少年造成了国家认同危机、国家观选择混乱等负面影响。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国家观,加强与完善新媒体的管理,增强青少年辨别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克服了传统媒体的某些短处,推动社会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信息交流.四川西部藏区地理环境险恶,传统媒体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制约,跟不上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媒体正好可以消解传统媒体的某些掣肘.新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四川西部藏区应顺势而为,加快新媒体的发展步伐,促进藏区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这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经验事实。然而,要从理论上阐明文化生态的变化,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本文引入文化生态学的视野与方法,阐明了文化的生态系统内涵,指出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在理论上产生了"文化生态"概念,而且在现实中全面重构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系统,最后检视了如何研究新媒体重构文化生态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受学术界与大众关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二者的融合既有“工具技术”层面的融合,也有“内容价值”层面的融合。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出发,结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前沿成果和中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诉求,探索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与内在契合性,捕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新媒体艺术的更新意涵,寻找城市公共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和创新之道。研究认为,加强宏观设计、开展系统研究、艺术化处理二者融合关键问题等策略是加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