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长期处于统招统配地位的大中毕业生,随着分配制度面向市场的逐步改革,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以人才流失首当其冲的边远贫困山区为最。 难有多大? 从目前来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非某个地区,存在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人事部最权威的《中国人事》杂志[94.5]一文称:“陕西榆林地区有包括‘五大生’在内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400名无法安排就业;山西吕梁地区的某县1993年毕业分回的大中专生,到年底还有大部分没有着落,甚至还有少数1992年的毕业生没有找到接受单位”。而湖北襄樊市毕办在1994年的一次需求予测调查中得到的是更为严重的结果;1994年该市将接收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近5000人,其中中专生3700人,预测需求为:大专以上420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胡守律在《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第3期撰文指出,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有所下降,由多年来求大于供,发展到供求基本持平,乃至供大于求,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科类上看,一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
面对就业难,人们从茫然走向坦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又到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时候了,就业难的问题又开始摆到了人们的面前。然而,与往年相比,人们对就业难这个问题开始从思维上、视野上、行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毕业生和家长们,面对就业难,他们不再感到茫然、困惑,多数人心理上倒是多了几份坦然。 从思维上,人们对就业难开始由热思考转向了冷思考,对就业难不再大惊小怪。静心细想,就业难实际上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机构改革使一些行政机构被精简,全国约200多万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专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代替了过去那种单纯靠政府统包统分的办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当前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是造成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笔者通过探索“五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搭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中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所谓的总量压力就是今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青年就业者,也就是大中专毕业生……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招工难”主要体现在技工和一线普通工人同样短缺,而就业难则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难。另据统计,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80万,相比于以往年份,又将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新疆阿瓦提县针对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建立实名信息库,加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管理。该县结合人才市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加强宣传,让每名大学生毕业返乡后能主动及时地到人事管理部门报到登记,逐一建立信息表,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已逐步走向市场,自主择业。但目前由干一些机制不够健全,或受其他因素影响,一部分毕业生感到就业困难,尤其是一些临近毕业的学生有很大思想压力,影响了正常学习。目前,毕业生之所以感到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单位人员臃肿,岗位满员。二是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就业渠道受限。三是“关系网”、“人情风”的存在,把一些有才能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四是部分单位领导在认识上存在有偏见,不愿接收女性毕业生。五是一部分毕业生层次较低或专业不对路。六是部分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实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日渐突出,从而在高校校园里逐步形成了一个就业困难群体。科学分析这一群体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真实地了解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就业心态和倾向.寻求影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最近,我们以“毕业生就业倾向”为题,在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群体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努力提升焦作市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征征 《人才开发》2001,(10):17-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一个转型期,从最初的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到与市场经济逐步接轨。新世纪初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大转变。 一、毕业生观念从理想化到现实性转变 就业,对于大中专毕业生来说,是跨出校门、跨上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人生道路中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2.
大中专毕业生到人才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做法是:从市场中为他们寻找就业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引”、“推”、“逼”三法,开拓了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市场的新路子。 一是将毕业生“引”向市场。一方面,他们投资5万元购买了目前最现代化的微机成套设备,实现了人才信息的全省联网,提高了人才市场的“客流量”、成功率和知名度,为走向市场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硬件保障,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淄川区除常年开设固定人才市场外,还在毕业生报到的高峰期(7月下旬),组织了规模宏大的人才市场专场,暨大中专毕  相似文献   

13.
王豪  沈力 《人才开发》2001,(5):47-47
近日,秦皇岛市举办了“2001年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新世纪秦皇岛市举办的首次大型人才交流会,也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国家不再负责分配,毕业生全部走向市场”的第一次盛会。5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场求职,23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偌大的广场人流如潮.场面十分火爆。  相似文献   

14.
泓泉 《人才开发》2006,(5):56-57
最近,笔者在一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成绩比男生好,但由于身体和生理原因,女生择业时却处于劣势。有的女生虽然在校是“三好”学生或优秀毕业生, 但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却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笔者觉得,如果用人单位在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女生就业更难的情况下, 光凭性别来录取人才,实属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15.
当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归因问题。从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角度来看,当前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供给的需求定位存在较大冲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解铃尤须系铃人",高等教育必须服从或契合社会人才需求定位导向。从高校教育理念、学科专业设置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诸方面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统一分配政策的取消,大中专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感觉固然很好,但在面临工人下岗、于部分流、农民进城日甚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在一些人为毕业生就业难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子毅然踏上了自主创业的不归路。他们或去乡村开发荒山荒地,或去城市创办企业公司,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品尝着成功的艰辛和喜悦。 自主创业,犹如一缕清风,给平静得已有些无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了几多希望。而作为知识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创业群体,他们在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正以自己无畏的选择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需求差异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约有100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495万人.社会新增岗位900万个。而需就业人数达2400万。这意味着知识青年的就业压力剧增,一部分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将处于失业状态,即“知识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是当前重大社会问题,关键原因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即一方面许多企业花费高额成本却很难找到真正胜任工作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党中央发出“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一大批沿海、内陆的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边疆支边,新疆伊犁州作为祖国的西北边陲对这批80年代自愿支边来伊的热血青年曾敞开胸怀,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尽量给予他们生活工作上的关怀。然而时至今日,十几年过去了,伊犁州(三个地区,24个县市,35万平方公里土地)共引进的近600名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却大部分返流回内地或沿海,仅伊犁州直属各单位安置的“引进人员”返流内地的就高达80%,1984—1987年共引进82人,现仅剩11人,各地县市引进人才返流率更高,这样的结果使我们当初提出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愿望落空。何以出现这种结局,对这一问题,我们专访了这批当年的热血青年,从他们谈话中表露出的思想状况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深层次的心理障碍和不同区域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冲撞。 一、学校时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  相似文献   

19.
七月的淄川,热浪袭人。由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组织的第二届人才市场专场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达到高潮,来自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乡镇(村)办、私营企业的100家招聘单位及全国各地2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把整个人才市场围得水泄不通,这次大会共聘用、派遣1200名,是前五年的总和。在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普遍变“冷”的时候,淄川区人才市场缘何“热”得出奇呢? —一“热”在政策。针对国有大企业人才过剩、人浮于事,而乡镇企业人才奇缺的事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抓住今年毕业生数量多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对人才市场的政策调控,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到乡镇(村)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挂靠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国家公职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到乡镇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开始实行大规模招生之后,高校毕业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多,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再加上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需求的影响,使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前能否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既有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他们自身的因素。这就要求学校和政府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就需要政府和高校加大力度,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