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成本可以借助自然力的推动和社会经济活动而发生转移,从而成为跨区域环境成本,表现为跨区域环境损害成本和跨区域环境保护成本。跨区域环境成本的实质是区域之间外部性的表现,它损害了公平和效率。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跨区域环境成本的补偿,在传统的补偿方法之外,要探索多种区域合作方式,包括区域间货币补偿、资源环境的全成本定价、区域间资源环境的产权交易、生态特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法治成本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成本的一般理论、马克思《资本论》对成本问题的论述和西方经济学关于成本问题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作为对法治成本进行分析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借助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经济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角度,对法治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提出静态法治成本和动态法治成本的概念,并对法治成本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经济属性、政府角色与成本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主要具有知识传授、知识生产和服务社会等三项基本功能。大学的这三项基本功能的执行形成了不同的产出,而这些产出又因其各自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使大学成为生产多种具有不同经济属性的产品的复合体。对于大学产生的不同产品,由于受益者不同,应由不同的主体对其所享受或获得的服务或产品支付不同的价格。  相似文献   

4.
陶金 《江汉论坛》2008,(1):27-29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研究经济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拓展了经济学家的视野.但是,社会资本的界定存在很大的争议,社会资本的应用有解释范围过宽的嫌疑.本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和社会资本的属性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社会资本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促进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产品及其经济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是确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否干预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产品不应该是理论界普遍认为的教育服务,如教师提供的教学服务,而应该是合格的毕业生所拥有的素质、技能、知识等,或者说是合格毕业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这样的教育产品在学生毕业之后被消费,才能给受教育者本人、投资教育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收益。在经济学对教育收益的已有研究中,正是以合格的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在教育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如果存在外部效应,那么教育产品就可能成为准公共产品或公共产品,这样才能决定政府对教育产品供给的干预程度。因此,在分析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资源配置的时候,应该先确定某种教育产品是否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政府提供了基础教育或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基础教育产品才变成了公共产品。另外,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晋阳学刊》2002,11(6):23-24
WTO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贸易竞争的国际制度。在这一背景下,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必须将环境视作一项生产要素,并且通过市场将它的价格机制反映出来。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求在环境立法中将环境资源的使用费用纳入生产成本核算,也就是说,要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从而加强国内环境保护,提高国际竞争力,协调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促进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在国际绿色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贸易与环境的协调--环境成本内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引起了国际广泛的关注。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之所以发生冲突,其深层次原因是环境成本外部化造成了产品价格的扭曲和市场的失灵,纠正外部性的最好办法是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但在现实操作中,环境成本内部化仍面临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阻力、各国不同的产业政策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承担环境成本内部化带来的高额成本等,这些都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环境成本: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古典经济学将环境因素排除在成本概念之外,不能解释环境成本的存在性与合理性,而环境科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环境成本作为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成为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点.本文从人地关系角度综述了环境成本的内涵,论述了环境成本的社会性和外部性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它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摆脱西方学者大量使用的沉淀成本概念的局限性.根据马克思对沉淀成本概念的理解,重新构造沉淀成本的基本框架.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沉淀成本这一概念.但他已经认识到沉淀成本的本质特征--成本补偿或价值实现问题.因此,从马克思价值实现角度扩展西方学者对沉淀成本概念的理解,不仅突破了西方沉淀成本概念仅仅与资产特征和市场交易成本相关的局限性,而且将沉淀成本和生产过程与产品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充分理解影响沉淀成本的诸多因素,为经济学研究和政策或制度创新提供一种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协调环境与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本文提出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内涵,阐述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依据,并设计了一个包括政府、社会和企业在内的实现体系,以期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日常经济核算,从而正确引导社会消费,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产权与资源环境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完善自然保护法律限制的条件下 ,私人产权制度比公有产权制度更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的环境生态效益 ,但以发挥环境生态效益为主的自然资源以及因资源自身特点无法由私人所有的自然资源 ,实行公有产权制度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立场 ,用制度个体主义的方法 ,否定了中国单一公有制基础上存在产权和产权制度的可能性。由界定西方产权与产权制度理论 ,考察西方产权学派学说中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 ,辨析“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 ,并对中国产权制度变迁轨迹进行分析后强调 :只有先有个体的人 ,然后才可能有由个体的人联合起来的社会 ,个人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的。在历史实践的证实下 ,多元而非单一的、参差而非整齐的、可以相互交往而非等级森严的社会更加接近于理想国  相似文献   

13.
摊贩问题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宇 《兰州学刊》2006,(11):129-131
本文试图以产权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城市中摊贩问题这一顽症,指出其根源是产权错置,并提出相应的重新配置产权的对策。本文提出的对策包括:第一、承认摊贩的设摊权,因为这来自于其天赋的生存权,所要管制的只是设摊产生的负外部性。第二、将环境权和制约摊贩的权利都界定给社区,让相关的外部性在社区层面内部化。第三、摊贩应当对环境的改善享受“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4.
交易费用企业理论的发展及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斯在 1937年提出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以后 ,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这些发展包括 :威廉森的最优科层理论、艾智仁与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与监督理论、张五常的契约决定理论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的间接定价企业理论。交易费用企业理论尽管初步解释了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的边界问题 ,但是还需要对一些概念问题 ,比如与交易费用有关的概念、与企业定义有关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叶以来 ,产权这一概念在中国广泛使用 ,然而什么是产权、其与所有权的关系是什么却是国内外一直争论的问题。在剖析西方产权理论 ,阐述我国产权制度范畴内涵的基础上 ,本文对我国产权制度的选择提出若干建议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公司享有法人所有权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物权救济模式存在着物权请求权模式和侵权责任模式及竞合模式。在物权遭受侵害或妨害以及存在着妨害之虞的领域内, 或者说在物权法和侵权行为法之间的关系上, 物权请求权模式应优于侵权责任模式。而在环境侵权领域内, 站在整个民法的立场上, 可以承认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管理工具的实施成本和管理成效具有差异性。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环境容量产权交易对于污染治理的成本及效用,认为环境容量产权交易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政策,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政策及庇古手段相比,具有成本和效用方面的显著优势,应成为依托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侵占遗忘物和埋藏物是侵占罪的两个特殊类型。遗忘物是指持有人有意识地放置于某一特定场所,由于疏忽而忘记带走,而为该特定场所的特定人员所控制的动产,不包括遗失物。埋藏物是指埋没或隐藏干地下或他物之中的物,包括隐藏物。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转轨阶段的不可交易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交易成本理论把可交易的主体谈判关系作为既定的逻辑前提。中国处在转轨阶段,可交易的主体谈判关系还没有形成,不可交易成为特殊现象,研究不可交易成本,是中国制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