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     
徐改 《华夏少年》2007,(9):64-67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  相似文献   

2.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徽宗在位的宣和年间(1119—1125),宫廷画家张择端描绘北宋首都开封的繁华景象的。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严谨地说,北京故宫的《清明上河图》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是张择端的作品,但大家公认这幅画是真迹。  相似文献   

3.
陈诏 《中外书摘》2010,(10):86-87
《清明上河图》问世以后,多次出入皇宫,名声极大。特别是元、明以后,流落民间,转辗于文人墨客之手,于是传说纷纭,版本问题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如认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网》有“稿本”、“真本”之分,这是所谓“稿本”说。又认为当时北宋画院中的祗候效仿张择端,也有面汴河之图而有甲乙者,这是所谓“别本”说。  相似文献   

4.
北京怀柔农妇屈广英虽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只有小学文化,但却心灵手巧,加上自幼受母亲熏陶,酷爱剪纸,自编自创了多幅剪纸作品。近来,她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大型剪纸作品更是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5.
《城市》1992,(3)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解放北路77号,收藏古代文物四万余件。位居中国八大博物馆之列。而馆藏古代书画更为精湛。如北宋范宽巨幅山水画《雪景寒林图》轴,画面高山耸立,气势雄伟。南宋李唐《濠梁秋水图》卷,所绘南方景色,笔墨秀润,人物端庄儒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约一尺的绢上绘人物千余人,人物形态生动。元代钱选的《花鸟》卷,设色妍  相似文献   

6.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这一当时堪称国际化大都市的繁荣景象。您愿时光倒流,梦回千年,置身汴京,去领略当年经济文化的繁荣吗?那么请您随我们到清明上河园来,体味一下大宋的淳朴民风。  相似文献   

7.
蒙乐 《当代老年》2013,(7):29-29
何建华今年54岁,小的时候就喜欢绣花、绣手帕之类的小物件,1978年参军到部队后,工作的闲暇时间也绣一些东西。退伍后在四川南江县交通局工作,2005年病退后来到深圳,开始绣了《百寿图》、《牡丹花》等挂幅。2006年,她在尝试着绣出了《清明上河图》的桥头部分(长1.3米),大家觉得绣得很逼真、很好看,就鼓励她干脆绣个大的,将《清明上河图》全景图郝绣出来。在大家的鼓舞下,何建华决定努力去完成,也了却自己心中的夙愿。  相似文献   

8.
薛丽  李亚 《公关世界》2016,(5):31-39
吴守明老师的采访邀在老师家中。温馨雅致的客厅,一幅气势宏伟、墨色淋漓的《秋染太行》犹如一首诗意沉静、气势磅礴的华章,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转身回头,对面墙上是一幅《宝塔晨晖》,旁边是李世苓老师(吴守明爱人)的《晨曦》,山水与花鸟的交相呼应,给人一种幸福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因陀罗”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哲学文献典籍《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其鲜活的生命形象如一幅幅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生活汇,展现着印度远古时期的社会样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天问子 《老年人》2008,(8):38-39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百般褒奖宣扬,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北宋时期的《百家姓》,首句为“赵钱孙李”——当时人数不多的钱姓为何排在了第二位呢?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认为编撰《百家姓》的儒生姓钱者有之;认为皇后姓钱者有之;认为《百家姓》成书于钱塘江畔者有之……其实,这些都是不实之传,钱姓排在《百家姓》第二位的真正原因,是源于北宋王朝铭记开明君主钱缪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陶湘宁 《老年人》2006,(11):13-13
当代中国画大师王憨山先生临终前,曾打算给他10位最亲近的人每人画一幅画或写一幅字作为身后纪念。当他画到第8幅画时,他76岁的生命嘎然而止。先生的绝笔是一幅《双鱼图》,题款为“鱼为奔波始化龙”。有幸得到这幅遗作的,是他的得意门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  相似文献   

14.
朱赫 《老年人》2004,(7):22-23
浏阳城里,一位名叫何亮的花甲老人,历经数年绘画出了一幅长1500厘米、高150厘米的《浏阳古城图》。此画气势恢弘,跨越千年,将浏阳自唐仁宗到道吾山建中华护国大玄寺起,历经五朝六代的一段历史,以及浏阳花炮和其它特产的文化史实,连同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一齐融汇其中,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被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是见证浏阳千年历史的壮丽画卷。何亮构思创作这幅巨画,5年前就开始了。1999年,他与妻子双双下岗,生活陷入困顿。为解决温饱,他以长补短,操起画笔,专心在家作画,然后请朋友帮忙,在市场廉价出售。他每日画花鸟、画山水、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自己的一对女子攒下读书钱,身患乳腺癌的姚厚芝,花了3年零5个月的时间,不眠不休地完成了127万针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这份平凡而无私的母爱,让她当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风景秀丽的岳阳金鹗山下,住着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妇(丈夫在朝鲜战场上受伤致残)。他们以超凡的毅力,从事剪纸创作,花费6年心血剪出了一幅长15.2米、宽0.68米的《清明上河图》。他们就是被新闻媒体称为“中国第一神剪”的侯学纯和他的妻子房明辉。今年70岁的侯学纯,出生在湖南省南县麻河口镇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他极爱看云,常常被变幻莫测的云彩所吸引,心想长大了要把这浑然天成而富有情趣的图案都画下来,让它们永远不消逝。1949年,正在读高中的侯学纯投笔从戎,后来,他在朝鲜战场上受伤致残,被保送到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7.
人间喜剧     
李济川自画漫像 李济川, 1954年出生于上海,上海市漫画学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创作漫画,已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现代交际》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两千余幅作品,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编集出版。创作格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幽默文摘 盗亦有道 深夜,蒙面劫匪在街上拦截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子,用枪顶着那个人说:“把你的钱给我!”那人勃然大怒,回答:“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我是国会议员!” “那么,把我的钱给我!” 没有经验 组织部决定让王主任退居二…  相似文献   

18.
人鬼情未了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里有一篇《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说的是北宋沦亡之后,在北方异族统治下苟且偷生的杨思温偶遇一女子,不想正是他的结拜兄弟韩思寿的妻子郑意娘。别后,他又遇到来北方出使的韩思寿,这才得知郑意娘当年落入金人之手后,早已自杀身死登录鬼簿了。  相似文献   

19.
正65岁的刘宝翠,因为最近制作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粘贴画,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这幅13米长的完整《清明上河图》,每处人和物都层次分明,动感十足。一个普通的退休大妈,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刘宝翠年轻时,就特别擅长各种手工,后来她渐渐喜欢上粘贴画,从各种简单的布贴画,到后来一些比较精细的谷贴画,刘宝翠的色彩层次感渐渐越来越好。刘宝翠的老伴韩大爷有个爱好,就是一边看  相似文献   

20.
古代都市风俗的真实写照──谈《清明上河图》东方一中国的民族绘画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到了唐、宋时期,绘画的题材范围日益扩大,创作方法与表现技巧,更趋成熟,艺术风格,多采多姿。山水画,花鸟画,小幅,长卷,名作名家,不断涌现,形成了我国绘画史上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