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庆社会科学》2011,(4):159-159
费利群撰文认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既存在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即世界的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世界上一些执政党衰败的教训带来的挑战、中国的新发展面临的挑战、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带来的挑战六大方面等。知识创新建党是应对挑战和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战略选择。所谓知识创新建党,就是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知识建党:永葆先进性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利群 《东岳论丛》2006,27(4):81-85
知识建党,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建学习型政党为载体,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政治调控规律,用创新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党、建设党、发展党,实现党的知识化的过程,是新形势下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认识的一个理念,也是与时俱进地永葆先进性的必由之路,是建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知识建党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知识建党”工程,推动和发展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探索与建构“知识建党”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谈毅 《南方论刊》2010,(5):8-10,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时代对党提出的新要求,以党校为阵地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有效途径,党校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程中具有特殊职责和使命。党校要肩负起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使命,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创新培训理念和模式、改进教学内容和手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全方位推进党校干部教育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党校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进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为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战略任务,也是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必然要求。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综合归纳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遵循高校党建工作的规律,分析得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不断创新思路的结论。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构建高校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的联动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并且保证资金投入,切实推进和加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学理论发展的视角来看,学习型政党是对"生态政治"这一哲学认识的价值思考,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将进一步丰富知识建党思想,发展党建基本机制。因此,在历史新阶段,必须立足国情、深入实践、把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探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世界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国政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迎接机遇、应对挑战,各政党都不断寻求政党组织的革新.为了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也在积极探索组织发展的新路径,在党的组织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果辉 《南方论刊》2010,(2):37-40
“学习型政党”概念是由我们党提出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强化执政基础的的必然选择,是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战略设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政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慧  丁晓强 《学术论坛》2012,(6):20-24,28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未来的理想状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传统思想建设理论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二者交流对话的产物,而且是对传统思想建党理论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扬弃与超越。因此,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本文从"人性论"的视角分析认为,"人性复归"为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基于我党目前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所处的历史阶段、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提出的一项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离不开广大大学生党员,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服务也是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大学生党员具备理论、知识和创新优势,善于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提高学习实效,不断总结经验,能够在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建党、执政、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党的学习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发端,经过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完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落脚到"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时代命题上,这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学生的党建工作,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发展的历程其本质是理论的再生产过程.以再生产理论诠释党建理论的发展,可以更为清晰的认识党建理论发展中的历史继承与时代发展问题,即党建理论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问题;梳理党建理论发展的元问题,即党建理论再生产的历史起点问题;廓清党建理论再生产的根本动力,即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基本适应与部分不适应的矛盾;理清党建理论再生产顺利运转的现实基础;明确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党建理论实践主体再生产中的根本坚守.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做好党的建设理论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党的建设理论再生产顺利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并从工作机制、制度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发挥党员队伍的示范作用,推动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中的核心。已有文献大多聚焦于“应然”层面的二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的整合分析。以某国有企业推动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个案,关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步共举、同向发力的“实然”层面。开发了思想建党效果与制度治党效果测量量表,提出基于党员个体认知-情感-行为互动模式下的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结合点。研究表明,党员对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认可度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党龄阶段和是否担任党内职务对效果评价有相助影响,是否担任行政职务不影响党员的评价。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验证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步共举、同向发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构建是在国家、社会与政党三大主体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国家来源于社会,社会决定国家,现代国家的构建必须有现代的社会作土壤和支撑.从国家、社会与政党三者的关系来看,构建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必须形成民主型政党权威,而形成民主型政党权威的关键在于培育丰厚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有机结合,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起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八重八轻"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运转,形成团结、务实、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今后乡村建设至关重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培养是关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引领导航作用,富民利民才能提升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率先成为“双向”型人才,围绕乡村经济建设抓支部党建,不断优化农村党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新变化。树立以农民党员为主体的专业示范户。有重点、多层次、多触角以党建领航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视和加强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要有其主导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的一面旗帜,贯穿于执政党的一切活动中,发挥着辩护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动员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等。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既冲击和挑战意识形态的部分内容,也冲击和挑战意识形态传统的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面对这种冲击和挑战,执政党惟一的选择就是: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弹性度,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加快构建网上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在传播理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