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胡强 《阴山学刊》2008,21(4):44-51
梅洛-庞蒂的哲学是一种身体哲学,身体问题是梅洛-庞蒂哲学的核心问题域。在西方哲学领域,梅洛-庞蒂的哲学对于身体问题的推进使身体的纯思想意义被发现,也反映了20世纪西方现象学运动对于人的概念的重新理解。同时,正是从身体哲学出发,梅洛-庞蒂建构起了他特有的身体美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美学是让身体成为自身的美学,是从身体出发理解美和艺术的美学,这种身体美学在从艺术的角度探讨身体和从身体的角度解析艺术的双向进程中来理解身体本身,使身体作为一个独立整体得以显现出来。身体美学成为我们理解梅洛-庞蒂整体思想的一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深度空间与纯粹的身体——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 《江淮论坛》2010,(3):84-89,152
梅洛-庞蒂基于知觉,发现了身体和空间的意义。对于意识哲学来说,身体永远都是次要的和卑贱的,但梅洛-庞蒂不仅解放了“身体”,而且还将它置放在更为显著的位置上。传统空间也在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窠臼下,难有新的作为和新的理解、体验。借助于身体,梅洛-庞蒂进一步发现和证明了深度空间的价值和意义。借助于这样两个中介和迂回策略,梅洛-庞蒂将他的美学还原到一个与自我、世界、他人相互交织而广阔的境域之中。可以说,梅洛-庞蒂的美学是以空间和身体作为起点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梅洛-庞蒂的哲学和美学的主要思想,评介其中三个主要论题:科学、哲学、知觉(身体)和艺术,画家与"看",文学和语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梅洛-庞蒂的身体表达理论,通过阐述肉身化主体及其意义投射,来说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如何以主客、心物交融的身体表达取代传统的身心二元论。传统西方哲学中身心二元对立使得身体现象被还原为身体表象,把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简化为空洞的思想。从现象学角度出发,作为知觉主体的身体是一个"能思维的物体",因而是"主体——客体"。身体与世界的接触是一种朦胧的知觉经验,身体这一"委身于世界之中的主体"是意义生成和变化的核心,它是无法还原的,沉默的身体已经先于一切意识的表象而使原初的意义显现在"绝对的明证"之中。以这种方式消除身心之间的鸿沟也就是以彻底经验主义的方式贯彻了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梅洛-庞蒂的本体论建构以其身体现象学为依托,上承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描述,下接关于时间性与存在的现象学描述,呈现出了一个既贯之以理性精神、又辅之以生存论关怀的独特画面.然而,尽管梅洛-庞蒂努力为现象学争取关于生活世界的中心地位的观念,但是在梅洛-庞蒂对历史的理解中,他所关心的只是关于历史的具体概念,即在生存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了的历史,这种历史是暖昧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主体性概念的一种当代发展,具身化这个难题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反思的基础问题结构。这意味着要在拒绝笛卡尔主义心身二元论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心灵与身体的差异关系。通过分析对塞尚作品的怀疑态度,梅洛-庞蒂指出,建立具身化概念及自我塑形的本原世界,要求重新理解知觉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直接性关系。如果仅仅局限在对直接性关系的物理或生物解释,我们将很难解释塞尚作品何以能超越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缺陷而获得他人可以理解的普遍性意义。与上述物理和生物解释模型相对立,梅洛-庞蒂通过符号论模型来说明人类知觉经验所预设的直接性概念。梅洛-庞蒂关于身体的哲学反思试图拒斥近代笛卡尔主义的心身二元论,以及把主体理解为在世界之外的自足心灵。通过在《行为的结构》中确立知觉概念之可能,梅洛-庞蒂开启了反笛卡尔主义假设的具身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7.
当代实践美学的审美关系概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以人的感性实践克服认识论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梅洛-庞蒂等现象学哲学家同样致力干解决这一问题,不同的是他们主张以身体的主体性取代意识主体性,从而克服认识论哲学关于感性与理性、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成见,揭示出人与世界的本源性关系,并将艺术活动视为领悟这种关系的重要方式.身体主体性思想对于完善实践美学的审美关系理论,探究艺术的审美本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梅洛-庞蒂试图从前反思的知觉层面出发,以其所独有的含混逻辑来超越主客体二元论.他认为身体总在世界之中,而世界则在身体的知觉中本真地显现,世界的意义是主体(间)性和超验性的模棱两可的混合体.在其后期思想中,身体与世界的关系获得了"肉"这一存在要素的本体论奠基.然而,梅洛-庞蒂并没有彻底摆脱主体主义的阴影,其反二元论的方式实质上是对世界的非法观念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哲学受制于时间思维,但早期现代哲学和后期现代哲学提出了不同的时间模式。早期现代哲学根本忽视空间思维,后期现代哲学部分地接受了空间思维。梅洛—庞蒂哲学处在从现代哲学向当代哲学转换的中途,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空间思维模式,却没有放弃时间思维。这一哲学的关键概念是身体空间性或身体图式,它抛弃了早期现代哲学家坚持的在己空间和观念空间观,确立了被某些后期现代哲学家所接受的身体空间观,为我们揭示了本己身体与自然世界或文化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世界之肉这一概念的提出,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还体现了现代思维的时间模式与当代思维的空间模式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梅洛-庞蒂借助于文学艺术的现象学研究,展开了感性哲学之旅,并针对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批判.由此为我们提供了超越鲍姆嘉通美学局限的可能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经验到体验: 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经验主义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英国经验论是经验主义的第一种形态,实证主义和现象学是经验主义的第二种形态,那么由狄尔泰引发、梅洛-庞蒂推向高潮的所谓"体验哲学"则不啻为经验主义的第三种形态.由于梅洛-庞蒂强调身体性的行为、知觉以及"看"与"触"乃是体验的基本方式,从而把经验的主体由意识转向了身体、经验的对象由抽象的实在转向了活生生的真实世界、经验的效用由获得单纯的知识转向了"重临物、真、善重建的时刻",也将现代西方哲学推向了一种真正实至名归的"彻底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存在哲学的现象学--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勾勒梅洛-庞蒂现象学思想的整体轮廓.就其思想渊源来看,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是把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加以创造性综合的结果.梅洛-庞蒂的思想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他通过把知觉活动的主体确定为肉身化的身体-主体,揭示了知觉的暖昧性特征,从而有力地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他通过身体的意向性功能来解决他者的存在问题,从而为克服现象学的思想难题--唯我论问题--提供了一条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还原”“暧昧”“转向”三个方面作为切入口,对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的“在世”学说进行了比照研究;无论在海德格尔还是在梅洛-庞蒂看来,“在世”现象都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特性。也因此,对他们而言,必然存在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彻底的还原是不可能的”;在对在世-现象的先天描述上,海德格尔同梅洛-庞蒂的“亲缘性”是不可否认的,即他们都承认一种源初意义上的“暧昧”,这种“暧昧”不仅体现在对存在意义整体的先行领会上,同时也由基于身体性-在世的知觉-活动所体现;在朝向共同的目标“源初的在世-现象”的过程中,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似乎同时也在完成着一种“相向运动”。具体而言,即是经由各自所实行的“转向”,海德格尔愈加明显地突出这一源初现象的身体性维度,而梅洛-庞蒂则逐渐“远离”了在现象层面上对身体-在世的具体描述,进而将讨论的重心转向更具本体论意味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梅洛-庞蒂认为时间不在客观事物之中,也不在人的意识之中,时间只存在于人和事物的关系之中.时间不是像河流一样从过去向着现在和未来不停地流逝,而是一个意向相互重叠的网络,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交织、嵌连在一起,而这一网络的中心则是身体-主体.梅洛-庞蒂对时间的现象学理解使得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看待一些传统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中 《江淮论坛》2013,(1):86-92
知(直)觉是梅洛-庞蒂美学的出发点,也是审美的重要环节。身体美学强调“互逆性”,使我们形成新异性直觉。我们可以重新组织知觉和布置空间,从而实现审美自由。语言是知(直)觉的首要目标与中介,也是感知世界、通达他人的必然之途。通过语言的中介和迂回,我们瞬间直觉事物本身。语言直接给予形象,它让我们生成艺术和审美自由感。对梅洛一庞蒂来说,艺术是一个关于自由的秘密。这一秘密会在审美知(直)觉和身体运作中被唤醒,而其全部意义也将被感知和体验。知觉是与“意义”的相遇,艺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知觉的发现、配置和构造。艺术是审美知觉的再创造.它是身体一主体运作的结果。进入审美,我们直接参与知觉和身体的交互融通、交相反馈过程:在这种互逆性的知觉与身体中,我们能够察知艺术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神经生理学从身心分离的角度,采用神经生理机制来理解和解释疼痛,但这一理论无法深入疼痛体验之中来予以阐释。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将身体视为身心统一体,从本己身体出发来理解疼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疼痛作为一种本己知觉,发生在“我”的本己身体之中,“我”可以通过身体性和身体图式来把握自己身体的疼痛。与此同时,身心统一的身体作为知觉的主体也解决了自我身体与他人身体相互理解的问题。知觉、身体意向性和身体间性为“我”提供了理解他人疼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阴影的他者--梅洛-庞蒂他者理论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中,反省的秘密其实就是在身体本身的一种可逆性关系中非反省地完成的,他举我的右手触摸左手这个例子说道:“关系倒了过来,被触摸的手变成为触摸着的手。我不得不说,触摸在此被扩展到身体,而身体乃是‘感觉着的事物’,是‘主观的客体’”犤1犦。于是,世界绽出的秘密就被从意识转移到了身体之中,这也是梅洛-庞蒂现象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但是,“相对于我的身体而言的事物,乃是‘唯我论’的事物,这还不是事物本身”犤2犦。要确立事物的真正存在就必须借助于他人:“只有当我懂得:这些事物也为其他人看到,它们被推定对于…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本性,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人类发现了自己的生态审美本性,这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有关论著中已经有所涉及。而中国古代《周易》的"生生为易"、"上下交而万物通"以及"正位居体为至美"等等论述以及其它古代典籍的论述都反映了这一生态审美本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而西方维柯的"诗性思维"的论述、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关"美即生活,生活即生命"、杜威有关"活的生物"的论述以及梅洛-庞蒂有关"身体空间"与舒斯特曼有关"身体美学"的论述对于建设当代生态的生命的美学也都有其价值。新世纪新的生态审美观的建设应该在人的生态审美本性理论与生态人文主义的指导下从文化与审美的多个角度入手,并很好地吸收中国古代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19.
周振权 《学术研究》2023,(10):35-41
胡塞尔把触感的双重性看作身体—物体的构成性基础。梅洛-庞蒂承认这一观念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却把触感的双重性解释为触感的交互性。对此,莫兰、卡曼和阿莫克等学者并未认为他们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并造成两种不同进路的身体现象学。但难以解释的是,如果他们双方以同一概念为出发点,他们的身体现象学何以产生巨大的差异?通过检验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辨明,梅洛-庞蒂虽然在字面上继承了胡塞尔的同一个概念,但他却在利用这一术语的现象学效应的同时赋予了它完全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身体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虽不是中心话题,但他对零点之身与作为“双面神”的身体的现象学描述,却代表了由身体所触发的一股反柏拉图主义努力的开端;海德格尔对身体问题的现象学分析,是隐含在他对以“手”为标志的各种感性生命活动的理解之中的;梅洛-庞蒂通过身体图式与肉的本体论构想,完成了与柏拉图主义的彻底决裂。有了肉身的显现,本体仍然可以在场,但却不必借助于神目之光的照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