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的评点,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理论和批评价值,而且评点者对《水浒传》的阐释在后来的《水浒传》接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金圣叹的评点影响最大。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讨论了容与堂本评点在《水浒传》接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及其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儒家的经典,有关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明代万历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评点作品。这些作品长期被一批学者视为旁门左道,遭尽非议,但实际上它们为《诗》学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它们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顺应了学子的应试需求,而且其批评样式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所以在明清两代还是有一批有识之士乐此而不疲,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为《诗经》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诗》学宝藏与文论遗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清两代,评点《水浒传》的有多家。而其中比较有影响有价值的.恐怕要算李贽、叶昼和金圣叹了。因此,我们试图对三家的评点加以比较,审视一下它们的异同得失。下面本文就先来考察三家的思想评点。三家的艺术评点,拟另文讨论。1、李贽、叶昼和金圣叹都是极力颂扬和推崇《水浒》的批评家。李贽称《水浒传》为“古今至文”之一。叶昼赞《水浒传》“妙绝千古”。金圣叹尊《水浒传》为“六  相似文献   

4.
考察戏曲小说评点的基本材料可以探讨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明清时期的文学评点出自文人之手,其"文人"和"士人"的身份导致了他们评点批评的两个精神向度:一是审美批评,二是社会文化批评。他们的审美批评,既体现出从印象式批评到理论化批评的演进,又包含着批评姿态、不言之言以及文情激荡的特征。他们的社会文化批评,表现为社会关怀、伦理维护和"发愤"、"抒愤"的士人情怀。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构成了另外一重值得探讨、品味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崇祯本《金瓶梅》评点产生时间较早,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序跋,理论内容更为完整丰富。评点内容可归结为一个"情"字,涵盖世情、人情与文情三个方面。在社会批评方面,评点者强调此书是写世态炎凉之书;在对人物的道德评价方面,评点者对"情"与"淫"做了明显的区分,于情欲纠缠之中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批判和悲悯;在艺术手法方面,评点者则借鉴了传统书画理论与文章学理论对小说的创作技法给予充分的赞美。这些评点内容揭示出《金瓶梅》一书深刻的创作主旨与警世意义,从而与"淫书"论划清了界限,在《金瓶梅》接受史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词集评点是词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其优势表现为能够针对具体作品,结合词体特征和词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阐发词学思想.词集评点的批评方法在明清两代普遍使用,评点形式既灵活,又相对独立,能够充分实现批评的目的.词集评点的批评功能从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理论层面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的即兴点评体现出评点者的审美感悟,理性的评析展示出评点者的理论思考;文献层面的材料汇集、笺注考释则是词集评点突出的学术手段,突显出词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种颇为独特的文学批评样式,关于其产生时间,历代学者有起于梁代、唐代、南宋诸说。文学评点的产生建立在多种学术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上,这种综合作用最终成熟,并催发出严格意义上文学评点的时间在南宋时期。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是最早将选本与文学评点合为一体的散文评点著作,堪称早期文学评点本之典范。后经楼昉、真德秀、谢枋得、刘辰翁诸家的评点实践与努力,到明代中叶,随着大量文学评点著作的刊刻问世,大批名家文人评点的实践和参与,遂使得这种文学批评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洪海 《兰州学刊》2007,(8):154-156
徐与乔的《增订诗经辑评》是清代《诗经》会评本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其评点杂采诸家,附以己意,而尤以钟惺《诗经评点》及戴君恩《读风臆评》为主.徐氏对"赋、比、兴"的独到解说有较高理论价值,对于《诗经》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总结,应引起《诗经》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明清《西厢记》批评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它以进步的主题、生动的形象、恢宏的结构、华美的曲辞赢得了明清批评家的普遍赞赏和高度评价。他们不仅在《西厢记》的全面感悟中作出点滴赏评,而且还紧紧围绕作品进行系统评点;他们或者阐幽发微,力图—一挖掘《西厢记》的内在意蕴,或者借评《西厢记》,阐述自己的哲学见解,人生理想;他们对《西厢记》进行修订改造,或求合于事理,或求适于表演。各各不;司的视角透视,使明清《西厢记}}批评呈现出丰富繁杂的体貌。它们不仅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中不可…  相似文献   

10.
孙鑛评点《诗经》采用了文学的读法。评《诗》的目的在于对诗篇的审美赏读,并通过对《诗经》中文法的分析以指导诗歌创作。孙氏对《诗》的文学评点中仍然带有经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许多描述民间婚恋的诗篇。文章通过研读《诗经》关于描写民间婚恋诗的文本并考诸典籍,分析这些诗篇中所反映的周代婚制婚俗以及其产生原因,指出《诗经》时代民间婚恋的习俗受地域、时代、族群三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13.
孙鑛是明代重要的评点家,其《楚辞》评点最早见于闵齐伋校刊套印本《楚辞》,闵氏或即由其手中得来。除部分涉及校雠与诠释外,孙鑛评点多注重于揭示屈子情感及屈骚相关篇章的艺术特征,并对其作出较高评价;而于《楚辞》中的汉代拟骚之作,孙鑛则多有贬抑之意。除于读者之理解、审读多所助益外,孙鑛《楚辞》评点于后世亦产生颇多影响,就《楚辞》评点史及《楚辞》批评史之构建而言,其《楚辞》评点有着重要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4,(3)
《史记》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的特殊形态和重要途径之一。明代由于文学复古思潮的涌现、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史抄史评风气的浓厚等因素,《史记》文学评点随之出现兴盛局面。"点"给读者以提醒,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文字评论涉及《史记》章法、叙事、写人、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这些评点,形式灵活多样,多角度阐释《史记》的文学内涵,引导读者细读《史记》,寻找文本中的"密码",参与作品价值的实现。《史记》评点体现了评点者的思想、立场和文学素养,对于《史记》的文学经典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评点所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也促进了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明代的《史记》评点对后来的《史记》评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虞初志》和《虞初新志》是“虞初体”的杰出代表 ,在明清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作为明清两代的小说选集 ,虽然它们都是以选录传奇小说为主 ,但是审美趋向却截然不同 ,在具体的评点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通过对两书评点的比较中发现 ,从明末到清初的传奇小说 ,其审美观念有从注重小说本体的艺术成就向传统的“载道”、“实录”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比较方法对作品展开批评、进行理论总结,是文言小说评点的重要批评成就之一。评点者大量使用比较方法,将文言小说与《史记》等历史经典和小说戏曲作品相比较,肯定了文言小说的地位与价值。比较批评法体现了评点的整体观,增强了批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评点的理论批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仲谋 《江海学刊》2012,(1):201-207
明代的词集评点,自清代以来多受讥评。其原因一方面是明代词集评点确有浮泛率意的缺点,另一方面则在于论者之以偏概全以及对于明代学术的成见。通过对明代二十余种评点词集的系统清理,尤其是对汤显祖评《花间集》,沈际飞批点《古香岑草堂诗余四集》以及卓人月、徐士俊评点《古今词统》等的重点研究,可以见出明代词学批评特有的话语方式、思维取向与审美追求,其以曲释词或词曲互证的批评方式尤具特色。正是这些有别于宋代和清代词学的思维特点与话语方式,决定了明代词集评点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自南宋评点的兴起至明清评点的兴盛,文学评点逐步摆脱了经学伦理、政治教化的要求,走上了文学审美与艺术批评的道路,而促成这一转化的恰恰是经学思想的嬗变.梳理经学思想对文学评点的影响,可以发现,经学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构成了文学评点的特定境域.在文学评点的发展史上,从理学到心学的变化,影响了文学评点的视域生成,形成了文学评点特有的审美评价标准和审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特有的批评形式与立论方法,意象批评在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承继与衍化是对传统书画诗文意象化书写的文体拓展与文本深化,其在评点文本中引发的叙事模式的改变对小说评点文本的叙事结构、情节处理、文法特征乃至语言技巧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评点文本中的意象化书写多取材于传统画论的审美特征又在小说理论与传统画论之间架构了互文的桥梁,它将明清叙事性作品的互文性导向凸显,其对小说批评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成熟所产生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许娇娜 《江淮论坛》2006,(1):164-170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一方面,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过程是审美再创造的阅读过程,在阅读中建构了作品的意义体系,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第二,其评点又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读方式,强化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通过影响其他读者对《水浒传》的接受间接影响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