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是人、社会和国家权力与权利的延伸和表现形态,有着塑造人、社会、国家的功能。宪法对国家和公民文化权利的规定,建构了文化产业权力和权利的基本关系,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权利最核心的正义关系。重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公民、社会和国家的权力和权利关系,在建立和树立实现市场经济正义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正义,从而使得"文化产业正义"成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正义体现,用公平、均等的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观,建构中国新文化产业正义观和新的国家文化安全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已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今天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行为,其对未来造成的深刻影响将远远超越经济范畴。本文从文化和产业、传统的现代转换、文化"走出去"三个面向,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厘清困惑,深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是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共举办了八届,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交流为宗旨,坚持"学术与现实的交融、战略与发展的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重大政策、前沿理论与产业实践的互动发展。作为国内最早发起、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论坛,新年论坛多年来密切跟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对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竞争力、和谐社会与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战略与发展模式创新、创意时代的文化创新与软实力建设、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全球视野下的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等年度重要议题进行了持续性探讨,为国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区域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产业发展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和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的全球性战略转变,以及人类社会正在遭遇到的资源和环境发展危机,都使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今后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的战略选择和国际战略竞争新形态。10年来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思想史和实践发展史两个方面的积累都使得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整体上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建树与创新,成为一个重大学术使命和责任。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战略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调整,以及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的提出,都使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和战略机遇。如何科学地回答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理论和战略实践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紧紧抓住这未来10年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发展了的我国文化产业实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总体战略要求,重新确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于将深度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其它实体性产业,它的资产与产品多属无形的、创意性的"轻资产"性质,难以用一般的会计规则进行准确估价,因此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对于文化产业都有诸多限制,而这一瓶颈也将阻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与融资制度滞后、融资形式单一和担保估值服务不健全密切相关。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畅通离不开相关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并引入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更好地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态势良好,也存在诸多问题,最主的是县城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不成熟。提出了确定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三个原则、四方面影响因素及其六种发展模式,并着重论述了培育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六项策略。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2):247-252
中国基于与丝路沿途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利益共同体的构想,文化建设自然就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以文化符号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完善国家的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同时,借助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传承中国特色文化,弘扬华夏人文精神,促使文化产业在传播、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作为以精神文明为产品内容的经济产业,在提高全民素养的基础上,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为全球的文明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文化产业已经被界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的增长点,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新文化的发展。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从平台支撑、体制机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人才四个方面指出当前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科技文化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新的空间战略布局: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π"型动力带,打造成为文化内外贸易的大通道、文化生产力的动力联动轴;要根据我国是一个超大型文明国家的国情,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区域模式;要面对东西部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体系;要以周边邻国,一带一路联通地区,以及北美、非洲和拉美等为近中远三重文化辐射带,投射中国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高俊文 《南方论刊》2013,(8):I0009-I0011
<正>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受限于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如今饱受四个难以为继困扰的深圳,更是不会例外。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区迎难而上,永立桥头,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006年,福田区前瞻性地设立了"文产办",以"中心区经济文化圈"的建设来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基于现状,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清醒认识和精准定位。几年来,福田区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推手,作为建设"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重要支撑,全力打造文化创意先锋城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探索期、萌芽期、体制改革期、规划引导期、国家战略期和高质量发展导向期六个发展阶段。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在演进特征上不仅包括对中央文化产业政策的纵向跟随响应,地方政府之间还存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横向模仿竞争。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政策还存在"东多西少"的区域差异特征。从区域协同出发,"十四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优化应完善宏观与微观运行管理机制,健全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文化产业跨区域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和多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2.
韩晗 《东岳论丛》2019,40(11):14-31
在"中国化"路径之下,文化产业的概念需要进行重新定义才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可阐释性。与新中国同步的新中国文化产业史可以分为奠基期、繁荣期与引领期三个历史时期。在奠基期实现了由点到面、从多地到全国、从星星之火到体系完备的质变,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并完成了新制度与新导向的确立。而在繁荣期,文化产业则逐渐确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激活了民营经济的力量并融入、开拓并培育了国际市场。在引领期,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建立了文化和科技融合与文旅融合创新体系,文化产业日渐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而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则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机制上形成了新的创新与"文化产业+宣传思想"的聚合效应,在"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引领期的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加深了自身的国际化融入。因此,要牢固树立中国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这一观念,并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为本的基础上,保持创新的心态,进一步完善、健全国内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与市场体系,控制资本市场的风险。今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内要依赖于城市化进程与不同地区的协调创新发展,对外应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将文化资源、资本与市场进行全球化配置与转换,充分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更为坚实的国内基础与国际空间。在大方向上继续坚持求新精神,努力开拓出中国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花建 《东岳论丛》2013,(1):124-1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内容之一,也将给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文化产业要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做出贡献,必须突出四个重点:发挥文化引领和提升作用,推动产业和城镇双转型;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培育新型企业家群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推动产业要素的流通和各种财富的涌流;再造城镇空间形态,从产业园区走向文化城区。全国诸多城镇在这些重要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创造活力,也将为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字创意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刺激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目前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其发展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此进行全面剖析,并有针对性地作出一系列促进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探索,以期对其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瓶颈”,这是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改革和创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应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人才培养等环节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天津市为例,由于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基本法律缺位,市场准入机制不合理,投融资渠道单一化,税收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等诸多法律问题,因此国家层面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地方立法先行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放宽文化产业发展中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渠道、完善文化产业税收法律体系以及健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乃为当下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升山东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技术以及信息相结合的产物,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竞争力是由诸多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政策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资源整合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等.山东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但是,山东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还非常不够,资源占有意识和产业开发意识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文化环境、文化市场状况、文化企业生产率、利润率、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省和经济强省的背景下,山东文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基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发展迅速,但我国城市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受农村公共事业滞后、农村文化生态濒临消亡危机、产业化基础脆弱等因素制约而发展缓慢。针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应统筹城乡公共事业供给,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五项具体措施,其中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融资特征出发,在剖析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创立与功能定位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体系建设、加快配套文化市场制度建设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亚洲国家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比较,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增长引擎源于政府主导性的发育和成长,而国际大都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主导产业崛起的前提;有效的空间载体和重要的政策平台,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家文化产业定位和发展模式的不同,三个亚洲国家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途径与机制也不尽相同,发展类型和结构特征存在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