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公平观 ,教育公平是指配置教育资源时所坚持的一种合理性的原则 ,而教育公平观是指在对配置教育资源合理性原则的不同理解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各种不同的原则选择。教育公平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平等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我们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应坚持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相统一的原则 ,以体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公平观,揭露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虚伪性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内容和实质。他们认为,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公平,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从而消除一切政治奴役和经济剥削,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使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消费需要得到最大满足。这些思想观点对于我们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无产阶级公平观的本质内容是消灭阶级,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它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以此理论来理解和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原则应该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公平与效率,孰先孰后,抑或是并重,应以社会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抉择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平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而不仅仅是法学或道德范畴;平等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实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等和公平,是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在实现的程度上还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完整形态的社会主义公平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法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公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礼堂 《江汉论坛》2006,2(6):129-133
公平作为法的重要价值范畴具有独特性,它与法的其它价值如正义、平等、效率相关,也与利益有关。正是与这些价值范畴的冲突与融合,使得公平作为法的价值的独特性变得模糊。本文试图揭开公平的普洛透斯之面,分析公平作为一项独特法律价值范畴的特征以及如何协调公平与其它法律价值范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从而形成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公平观,以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平等性”问题,而教育平等的社会基础主要来自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和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不仅为研究现代教育公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现代教育公平所倡导的“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确定了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公平观认为,公平体现了一种差别性原则,公平及公平的观念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罗尔斯的正义论则可以概括表述为最大平等自由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罗尔斯的正义论对认识我国当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正确选择经济战略;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公平分配财富、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衡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大多发现公平感来自于社会地位或社会比较。与此不同,本文认为人们对于不平等的理解塑造了公平感,互联网可以改变使用者对于不平等的归因进而影响其公平感。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9(CSS2019)的数据分析,发现人们的公平感并不完全由客观不平等状况决定。人们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归因方式同样塑造着个人的公平感。相对于不上网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人公平感更低,一方面因为互联网上负面信息更多,让使用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另一方面互联网使个人更倾向于对社会成就做外向归因。对于上网群体内部而言,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工作学习无法提升公平感,但如果把网络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则会降低公平感,大多数人上网都是为了娱乐与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政治哲学中的概念不同,在研究及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把正义与其他相关概念混淆,从而导致人们对正义的概念认识不清。正义是一个具有最高道义性的概念,公正、公平和平等是正义的某种特殊表现形态,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正义。公正、公平、平等与正义在价值属性、适用范畴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厘清正义的概念边界,对于正义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中国四大城市实证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人们在不断富裕的同时,社会不公平感也在同步增加的矛盾的社会事实,指出所谓的以收入分配不公平,即贫富差别为中心的社会不公平中不仅有"结果"的不公平,还有"机会"与"过程"的不公平。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公平观是个历史范畴,从平均主义中的公平,到效率中的公平,再到正义中的公平,是社会公平观的否定之否定。只有实现正义中的公平,才能和衷共济,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