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显清 《学术探索》2005,3(5):90-9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则是基础的基础。明后期,劳动力的增殖,田地的垦辟,农业集约化的增强,农业基本生产要素投入的加大,粮食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使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空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商品性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提供了前提,并由此引起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粮食工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人口、耕地面积、多咎作物的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的单位产量的变动入手,分析21世纪前30年我国粮食需求和供给态势,讨论影响我国未来30年粮食安全是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我国粮食供应缺口不断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粮食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形势堪忧:快速城镇化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都会减少粮食生产规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会提高粮食消费数量,国际贸易新规模可能影响到粮食进口。粮食金融化会从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贸易四个方面影响粮食供应。发挥市场对粮食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引导新型粮食生产单位对冲粮食价格风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以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利用贸易新规则稳定粮食贸易价格和数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8):96-100
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但在当前却面临诸多挑战。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与农业支持的针对性,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增长的影响因素,这对形成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播种面积、化肥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成灾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严守耕地保护制度,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宣传农业科普知识,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
粮食供不应求时,粮价上涨对多数消费者影响不大,也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取消粮价管制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供过于求时的最低保护价政策难免最终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本文论述了短缺时应放开粮价向消费者发放购粮补贴、过剩时应休耕的补贴思路,并就补贴方案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用2010年河南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构建粮食生产结构方程,从耕地资源视角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耕地规模较小农户的本地非农就业使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外出务工则有利于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二者对粮食亩均产出的影响均为负,但本地非农就业的影响不仅程度深而且很显著,外出务工的影响很小也不显著;耕地规模较大农户的本地非农就业使小麦和玉米种植比重和粮食亩均产出均显著提高,外出务工使粮食种植面积显著下降。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为提高粮食产量,政府应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特别是对种粮大户的粮食补贴;大力发展本地非农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近非农就业机会;规范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农户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波动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也历来受到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关注。杂粮由于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低、市场化程度高等特征,与原粮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波动趋势上存在很大区别。本文通过对2000-2012年我国原粮中有代表性的稻米价格和杂粮中有代表性的绿豆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比较分析发现:由于国家对属于人民必需品的原粮实施较强的宏观调控政策,原粮价格受到季节因素、随机冲击和周期变动的影响较小;而杂粮价格则由于其量少的特殊性容易受自然条件、偶然因素冲击和周期变动影响,频繁出现大幅下降或者上升。另外,原粮价格波动的平均周期长度在3年左右,且每个完整周期的持续时间较为均匀,规律性较强;而杂粮每个完整周期的持续时间差异非常大,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收购工作,1998年6月专门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制定了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旨在加强粮食收购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食供应,保护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影响了该政策的有效性。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继1984年粮食获得创纪录丰收以后,1985年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却出现了逆转,总产量比1984年减少280亿公斤。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三: (1)自然因素。1985年,不利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据测算,由此造成的粮食减产约为50~100亿公斤。 (2)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表现为粮食生产投入下降,播种面积减少,耕作粗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低于生产其他经济作物。据统计,1984年四川省粮食每亩平均纯收入为22.95元,而经济作物每亩平均纯收入为83.41元,种粮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本文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影响江苏粮食生产增长的诸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政策变量在内的生产函数模型,来推估政府放松粮食生产管制、倡导结构调整可能出现的结果.研究表明,政策变量对粮食生产增长的影响显著,但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1994年至1997年这一时期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增加主要得益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实施和播种面积的增加,二者占总产量增长贡献的91.26%.为此,我们认为在粮食供求特殊背景下,政府放松生产管制并倡导积极的结构调整可能引起近期粮食生产供给的大幅度减少,同时调低收购价格从稳定供给的角度来看未必是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金代的粮食生产与粮食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政府制定的有利于粮食生产的举措收到了很大成效:粮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粮食成为重要的交易商品。金代不同地区粮食的供应能力和交易价格差距较大。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政府以设立常平仓、开展和籴等方式对粮食市场进行调控,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96年农业法》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取消了60多年来的农业产品价格和收入政策,必将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之一。要在美国挑战的压力下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缓解粮食进口压力;寻求有效的粮食贸易保护,减少粮食贸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生产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在当前人口继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重新认识和研究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面临重重制约因素目前,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粮食主产区常德市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常德市的粮食生产已徘徊十年。从面积来看,1984年至1994年,粮食播种面积由1138万亩减少到856万亩;从总产量来看,1984年全市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粮食主销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因子回归分析法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施用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粮食单产对主产区粮食产量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影响的是人均财政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财政支农总量,成灾面积则是两个模型中的抑制变量。基于此,提出促进主产区农民粮食生产和收入增加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FAO全球176个粮食主产国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幅度也大大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短缺和价格不断上涨、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在加大.因此可以断定:2007年中期开始的一轮国际粮食价格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应与全球粮食生产供给没多大关联,也即并非全球粮食生产失衡所致,而是能源大幅度涨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炒作、生物能源对粮食的消耗和一些国家对粮食贸易的限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源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炒作则是关健性因素,对不同粮食品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稻米的价格波动"异峰突起",远超过其他粮食种类,国际贸易形势相对严峻得多.与过去的30年相比,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底部已明显抬高,粮食市场平均价格将很有可能长期在高位波动运行.针对上述情况,我国迫切需要确立系统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包括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合理的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储备规模,尽快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调节体系,规范地方储备粮管理,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特点,灵活调节粮食进出口数童,扩大粮食进口国范围,分散粮食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剧增,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粮食供需处于弱平衡。粮食作为大宗商品进入金融市场,表现出金融属性,粮食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为价格发现、投资投机和资源配置。粮食金融化进程经历了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两个阶段,有效的资源配置会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安全,而粮食财富化则会导致粮食价格扭曲,威胁粮食安全。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内粮食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国际资本不断渗入并控制我国粮食产业,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性,可以采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发展粮食金融,加强粮食金融市场监管,提高粮食调节能力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庆市分行是我市唯一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承担着国家对农业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任务。大庆市农业每年的粮食商品量在一百五十万吨左右,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粮食企业收购保护价粮和非保护价粮平均每年近一百万吨,农民粮食生产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70%靠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来实现。几年来,农业发展银行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对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粮食直补政策的"公平价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学者们对"公平价格"理论有不同的见解."公平价格"理论丰富的内涵可弥补粮食市场和粮食直补制度的不足.我们可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外相对完善的补贴制度,建立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配额生产、执行监督为保障的多种配套措施相结合的国家粮食价格干预措施,全面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重视粮食安全生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由"自然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化,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好基建投资的长远规划;合理安排化肥的投入结构,提高化肥的使用质量;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