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诞生于人类的交换秉性。文章以田野工作的方法呈现了转型时期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性市场的诞生过程,展示出宗教权威、政治权力与传统关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由此认为,市场是一种社会性制度安排,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维度。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起源的理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对当前的"市场转型"理论做出部分补充。  相似文献   

2.
市场转型中社会分层变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层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制度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分层的分析和论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理论指出经济整合体制,无论是市场型还是再分配型,并不一定必然产生不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通用性劳动力市场应当采用何种治理方式?通过对威廉姆森有关劳动组织理论的评论,以及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分析,我们认为,通用劳动力市场的主导治理模式,应当既非市场治理亦非国家治理,而是作为其中间性的社会治理.市场治理和国家治理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均存在显著的限制,只有社会治理的形成及其转型(即从原初的个别性关系治理向作为扩展的组织性关系治理的转变),才能为通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展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机制.在此过程中,能否实现国家指导下的工会转型又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卡尔·波兰尼<大转型>中的"嵌入"理论和"双重运动"理论的分析,论及波兰尼所提出的市场社会关系中国家的作用与角色问题.认为当下在讨论如何正确发挥国家的作用,如何协调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波兰尼及其<大转型>的理论和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秩序形成究竟是自发生成还是理性建构的过程,一直处在争辩之中。自发性秩序的倡导者认为市场是自洽性的,不需要政府等外界因素的理性建构;注重政府干预的一方则认为自发性市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二者的争论引发了研究者的综合分析尝试:市场生成过程既需要自身因素的作用也离不开外界因素的理性建构。因此,在遭遇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之时,中国市场秩序生成过程的相关研究理应借鉴综合分析的进路,从静态描述转向动态分析,以准确认识市场运行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改革,中国的城市社区经历了根本性的重构。历史因素、住宅供应方式的变迁、房地产市场化以及人口流动是城市社区重构的基本动力。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社区将走向阶层化。这一论断更多限于纯理论描述的层面,考虑到市场转型前和转型过程中历史效应的影响和城市居民住房能力的分化,城市社区的走向是多元化的,主要趋向还是阶层融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对米塞斯这一近代自由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进行评析。认为市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具生产力的分工合作模式,自由主义即为维护市场而构建的一种政治原则。米塞斯开创了市场自由主义一脉,与自由主义理论的另一大模式———个人自由主义交相辉映,推进了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8.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理论与中国城市的类中间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杨 《东方论坛》2002,(3):47-52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是研究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模式 ,国内的社会学学者多融合这两家之所长 ,来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象。西方社会 ,马克思和韦伯的继承者也对原有理论进行了重新发现与探索 ,形成了关于社会分层的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认为 ,阶级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 ;新韦伯主义认为 ,职业秩序是决定社会分层的最重要来源 ,教育以及由此获得的技术专长是构成封闭过程结构化的重要因素。更进一步的 ,维克多·倪 (Victor Nee)和撒列尼 (I.Szelenyi)集中研究国家社会主义的市场转型过程里社会精英的形成和替代模式 ,采用嵌入性观点 ,讨论了市场转型对社会分层结构所造成的影响。相应的 ,孙立平分析了向市场转型过程中 ,行政精英向市场精英的转化。种种迹象表明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就全社会来看 ,中间阶层的存在还并不明显 ,如果说有 ,那也仅是就一些产业结构接近信息经济要求的大城市而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监督管理理论是一门横跨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学三大学科领域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包括市场经济对市场监督管理的需求、供给及供需均衡理论,市场主体资格确定及对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等具体市场行为与对市场客体、特殊市场等的监督管理理论,市场监管目标、监管程序理论等;并对市场监督管理理论与宏观调控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苏联东欧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参照系,对波兰著名经济学家布鲁斯的市场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市场体系理论方面,布鲁斯的见解独具特色,他承认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市场,但是认为资金市场是有悖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在市场机制理论方面,不仅评述了布鲁斯关于市场机制的定义和新的见解,而且指出了布鲁斯有调节的市场机制模型与苏联、兰格、匈牙利、锡克、南斯拉夫的市场机制模型的区别。并认为布鲁斯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模型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政府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提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加快改革扭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加强对垄断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备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服装销售行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尾货市场,它是对中国服装市场体系的一个补充,是美国奥特莱斯(Oudets)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创新,也是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的实践.尾货市场的诞生迎合了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国际金融风暴中是规避风险的有效举措,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市场概念是一个颇多争议的概念。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市场的本质与内涵有着不同的阐释。通过对基于经济学、人类学及社会学视角对市场理念的梳理,肯定了人类学"多元市场"的理论范式,并对经济学单一的自由市场观点提出反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市场本质及市场转型理论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兴市场规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包括寻租理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规制理论等主要内容,这些理论从制度、市场结构和交易契约等方面创造性地研究了市场规制的特性和提高规制效率的制度途径.笔者认为,市场规制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减少了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又会引起规制社会成本和"政府失灵".因此,有必要在此问题上进一步完善和研究市场规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 ,市场力量支配企业经营活动 ,配置资源。然而 ,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大企业对市场有不同程度的支配作用。企业通过创新创造市场、引导市场 ,通过内部管理职能 (有形之手 )配置社会资源 ,其已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无形之手———市场价格机制。另一方面 ,伴随着组织与制度创新 ,大企业又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组织的各个角落 ,在克服“市场失效”、“组织失效”的过程中 ,探索适应不断变化环境下的有效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不可避免地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在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社会网络虽然能带来效益,但对它的运用会直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并产生一种职业寻求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同时网络就业有碍市场制度的公平原则,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经济中,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总生产过程都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在这两个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作为买者或卖者出现于市场,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或出售自己的产品。由此可见,每个商品生产者都脱离不了市场,流通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市场实现产品价值的过程,而市场则是流通的空间存在形式。市场的自我平衡和自我协调的功能,是维系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市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抽象规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而市场学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内容。探讨马克思的市场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著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但是由程思高和张晖明主编的《市场体系的构造与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理论探索》(下简称《市场》)一书却以其鲜明的特色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兴趣和观注。它不满足于简单地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的一般特征,力求从市场运动的过程中显示出市场建立的基础。作者在介绍了一些权威性论述之后(P.1—2),对市场的含义作了准确的界定,认为市场不仅是进行商品流通的机构和场所、同时也是交换关系的总和、整个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中心地位,还是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P.3—4),这一立论为作者提出的市场调节机制理论的构建以及更进一步指示市场背后深层的制度做了极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规则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经济转型中出现的市场失效引起了市场秩序的混乱,提高市场调节效果,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市场规范,也就是建立市场规则。不同的理论范式对市场规则有不同的要求,竞争范式要求市场规则以竞争为中心,制度范式要求通过制度安排对竞争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保证契约的执行,同时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