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师道中国     
<正>何谓"道"?古代先贤对"道"有不同的解释。《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然道是自然、万物的本原。《韩非子·解老》解释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是万物之所以生的总原理,是宇宙、自然、人生之理、之法则、之规律。  相似文献   

2.
论《太平经》的“寿—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之一,它的宗教思想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也包含了丰富的美学观点。以生命为美、以“寿”为美,是它的美学思想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守道”可得长寿,是其美学判断标准极为主观化、生之美可以向“内”追求的独特的宗教思想依据。这一思想,与西方的(包括西方宗教的)生命美学观区别明显,对中国美学思想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无"是《庄子》思想的主题,"无"之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五层含义:一是与"有"共在的"无";二是"有"之"无",这是对自然之"有"的超越;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如果说前三种"无"构成了"物"之"无"的内涵的话,那么,第四种"无"则是形而上的"道"之"无",它是万物的原初本性,也是前三种"无"存在的基底;第五种"无"是"无无",与其说它是"道"之"无"的否定,毋宁说它是真正的"道"之"无",它要否定任何将"无"变成"有"的企图。《庄子》之"无"的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显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因此,对于中国美学而言,审美既不能见物不见人(道),也不能见"有"不见"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成立于玄学鼎盛的魏晋时期,受道家美学思想熏染更深一些.文章结合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思想,阐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个性契合了老子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即:水墨显现了"朴"的生命本色,空白处呈现了空灵的生命气韵,远的自觉体现了对"大"的生命境界 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老子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本文只就老子美学思想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笔者细读《老子》文本,发现老子对生和身这两个字使用频率很高,分别出现29次和23次,一共52次,仅次于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73次,老子52次反复论述身与生,概括起来老子表达的思想就是贵身、重身思想。本文就是从老子生命美学思想探源、生命美学思想具体体现、老子生命美学思想的当下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老子美学思想,以期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应用。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意蕴。《诗经》不仅被儒家奉为重要经典,事实上也是整体儒家生命伦理体系得以建构的重要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诗经》内蕴着“天道”在“生”的思想,将“天命”赋予“生”之德的内涵,是以天人共“生”的德性内容来诠释“生命”概念的。对人而言,生命之完善及其意义彰显即在于体悟和践行“生”之道,以“生德”涵养自身,这也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在现实的层面,《诗经》基于人的真实性情来突显生命的本真状态,并以“中和”之品格提示我们完善生命的根本方式,《诗经》以特有的方式提示我们,养生的根本在于德性的修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处理现代生命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是贯穿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发端于<周易·系辞传>:"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中国古代美学认为,"道"(气)是宇宙万物的最初形态,"道"的这种构成万物的构成态表征为"化"即是"生".这种化生的精神实际就是"化",即一种生命精神的表征状态.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母体。它将最高的和谐"太和"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以"贵时通变"的审美态度,在对生命本体的殷殷关注中体认出生生不已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不仅具有深邃的哲理,而且拥有丰富的美学意味。在这点上李泽厚干脆说"道家哲学即美学"。其突出特点在于将审美与自然、自由统一了起来。这一以"道"为本,"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本身,充满着美的生动气韵。道家的自然、通达、冷峻、奇特、纯真、舒畅、快活之美,无不以极为震撼的方式感染着远在"东瀛"的近代文学家"松尾芭蕉"的心,并使他要以"三更月下无何入。"《曝野纪行》"随顺造化,以四时为友。"《笈之小文》的决心,用行动携带自己的生命化作自然、天籁、尘埃、空灵,与道同一。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数理机制论要--从神秘数字出发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文本有典型的数理机制,框架取譬于"一元"之数,主体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序,表现为"一"以贯之,"二"以变之和"三"以成立、"七"以成之等等。进而深入看来,以《易经》"天地之数"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神秘数字在《西游记》中几乎都有所运用,从而《西游记》的形象体系几乎是一种"数字化存在";数理的原则决定了《西游记》文本的秩序与比例等,配合并凸显了全书因道成佛,证"无"成"空"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宪法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但宪法是否还是公法却有诸多疑问。从其他大陆法系和地区的现行立法和理论来看,宪法仍然具有公法属性。从美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其宪法只规范国家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公法属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宪法具有公法属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电磁介质受力中的一种错误,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电磁介质表面所受的电磁力和合力的普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毛细管柱SE-54柱,气相色普法测定氯乙醇的含量。面积归一法测定氯乙醇相对含量,标准偏差为0.33,回收率为98.6%~99.8%。为氯乙醇中控及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初步探讨了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截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当防卫的规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关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应解读为自我保全、优越利益以及法确证原理。否定防卫挑拨成立正当防卫应从挑拨者基准说、被侵害者基准说和防卫者基准说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三人为保护挑拨人利益实施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被挑拨者对第三人实施攻击,第三人自己以及挑拨者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实施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唆使、帮助正当防卫行为的,不应评价为共犯予以处罚;利用他人正当防卫杀人,不成立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是成立杀人罪的教唆犯。数人共同实施防卫行为的,是否防卫过当,应进行相对性、个别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了中国民法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民法的诉讼时效和国外民法的消灭时效本质上相同,并且通过对国外消灭时效适用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消灭时效的立法政策,立法政策决定了时效的效力规定;对象与效力之间具有逻辑性;立法技术上,以请求权为适用对象,能和消灭时效效力规定桓和谐是较佳选择。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现实,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规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