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涂尔干的消极情感理论触及了情感人类学的根本议题,即个体情感和集体情感的关系问题,同时铺陈出情感人类学的核心议题,即个体情感如何对抗集体情感的问题。柏格森的积极情感化解了这类二元论问题,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情感人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浪微博中网民的情感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动员是学术界研究较少的议题。以新浪微博的在线生活为研究基础,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视角分析微博中的情感动员,即个体情感动员与群体情感动员。通过研究个人情感动员,发现个人的诸多情感动员策略,而通过对群体情感动员的分析,发现微博公共事件的情感动员逻辑。从中发现中国当前社会情感结构的要素,对情感动员引发的社会后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思潮的推动之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情感的浪潮。可到如今,学界对情感人类学的界定及对其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均莫衷一是。西方人类学家对“大人类学”的构想曾存在于北美与欧陆,但在历史的发展中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文章旨在勾勒出西方情感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当下东西方情感人类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从情感人类学的视野展开对西方人类学历史与现状的论述,对我们重新认识“西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相似文献   

5.
艺术不同于巫术、巫术艺术及娱乐艺术.艺术的根本特征在于表现情感,而不是唤起情感,更不是暴露情感.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公众的集体情感,其最终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审美情感的表现,是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是社会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下,以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我觉醒为标识,基于社会与个体的理性封闭形态,一直通过人与宗教、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现代性特有话语得以继替。而这也直接形塑了诸如吉登斯、贝克等人对晚期现代性境遇下情感研究的理性化样态;从而在具体议题上,封闭化理论痕迹已然通过以代表正式化的情感劳动到非正式化的情商理论的流变形式存在。那么作为对这种理性二元的封闭话语的回应,以日常生活的社会关系为视角将是当代情感社会学走出实证主义与文化建构主义理性话语局限,进而发起情感社会学理论反思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7.
情感作为一种介入社会再生产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曾发挥了显著的动员功能。歌剧《白毛女》源于鲁艺文艺工作者对流传在民间“白毛仙姑”传奇故事的革命化重塑。文艺工作者在对其重塑过程中,将其中的个体性情感冲突转化为民众对压迫者的集体控诉,并用仇恨和共情消解其中的爱情元素,将情感指向从白毛女的个体复仇转向社会体制的重构。这一重塑,使得“白毛仙姑”到歌剧《白毛女》的情感模式发生了本质改变。《白毛女》的广泛上演焕发出巨大的情感动员功能,不仅重塑了民众的情感结构,还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情感动员价值,具有深刻的情感史意蕴。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问题成为当下国际关系理论微观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情感基本有两大路径:一是动态的分析,主要包括情感如何生成,生成的机制有哪些,情感如何导致合作与冲突,变量间的因果机制是什么,情感如何建构身份或认同等问题的分析;二是静态的分析,包括情感的类型学分析(即人际间或国际间存在多少种类型的情感)和情感的性质分析.本文认为,存在三种性质的情感,即作为交换资源的情感、作为行为动机的情感和作为互动结果的情感.三种情感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娟 《国际论坛》2011,(1):45-51,80,81
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建立和连结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国际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并未给予情感问题充分的关注,三大主流理论的理论体系尽管都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情感因素,但并未对此做一系统化的深入分析。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国际关系中的情感问题,情感与理性、情感与身份以及情感与规范都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议题。这不仅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体系进程因素的认识,如战争的爆发、合作的达成、身份的形成以及规范的维持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传播语境的变迁,也带来了文化空间的延伸和社会互动的变革。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非理性网络民族主义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煽动与破坏,会诱发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的断裂、混乱和隐退,打破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联结的紧密性和稳定性。由此,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确证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转向”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中华文化符号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建构和价值情境的展演,回应个体情感、刻写群体情感、强化共同体情感,实现民族情感从体验感知到认同领悟的演进,发挥“情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生气情绪是人类最主要的情绪之一,众多学者从性质、产生原因、过程和功能各方面对它进行了定义.关于生气情绪的产生过程、作用以及生气情绪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当前对生气情绪的生理与认知交互作用、生气情绪与其它情绪之间的转化和生气情绪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是研究者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 ,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是互相参与并伴随发生的。幼儿期的情感教育对形成儿童最初个体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是情感教育的关键。实施幼儿情感教育主要靠幼儿日常生活中周围所有成人的正确引导 ,其中主要是父母和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基础,这一点与西方伦理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自然情感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对推进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情感的核心是"爱",教学的艺术是根植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以情感教育来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政治情感是形成政治观的基本因素,健康的政治情感促进积极政治观的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呈现理性与非理性、功利性与淡漠性、稳定性与冲突性并存的特征。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和高校政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等。对高校来说,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政治情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观教育的内容、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构筑一个能够促进大学生政治情感健康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的家庭情感因素是多元的,不仅有政治经济因素、思想观念因素,还有心理氛围因素.领导干部要想做到拒腐防变,必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切实提高家庭情感体验品位.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情感和认知被认为是极端对立的,而且这一观点在学习理论当中有所体现。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缺乏对情感的正确理解。事实上,情绪与认知有关,情绪与智力有关,情绪与学习有关。这些观点在网上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新的活力。本文在调查访谈几十位不同层次的在线学习大学生之后,着重探讨有关在线学习的主要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对网络教与学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隐性采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手段,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但由于采访方式、内容以及目的的特殊性,这种职业行为引发了诸多法律的困惑、社会道德与职责的矛盾、以及情感倾向的争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号称“东方的小提琴”,表现力强、感情细腻。20世纪初,经我国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毕生的努力,二胡从民间自流状态纳入到艺术的领域,在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占一席之地,并创立现代二胡学派。目前二胡演奏艺术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它为载体,作曲家利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情感。本文通过对二胡乐曲的时代特征、地域民族特征、人物形象特征等几个不同方面的阐述,揭示了在二胡演奏过程中情感处理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朦胧诗人中,舒婷是最先得到认可的一位。而她被认可的原因,或许由于她是朦胧诗人中最早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主观情怀与客观环境的反差与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渴望与忧郁情怀。舒婷诗的特色与动人之处则在于诗中一种温婉而美丽的忧伤情调,但是,她的诗忧伤中蕴含着坚强,低沉中蕴含着热情,把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表现得曲折尽致。同时,她的诗歌充满着温情与包容,以爱温暖和抚慰着同时代所有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