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具体是指在清朝统治时期和统治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结构状态。蒙古族、汉族、藏族在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蒙古族、汉族、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满族)则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发展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问题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第二,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满藏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第三,满蒙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处理满蒙关系问题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和完备。第四,清朝政府有效调整了满汉关系,使之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并进一步完善了对汉族的政策措施。第五,妥善处理满藏关系,不断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满蒙联盟。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民族问题就是在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因民族差异和民族利益而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及战争的关系。民族关系问题隶属于民族问题并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怎么看、是非怎么判、问题怎么解、现在怎么办"为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体系和制度设计实现了疆域的大一统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面对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民族关系新特点,欲以"强制认同"方式"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思维",将给中国民族工作实践带来极大政治风险。民族关系调适的主导力量在政府,抑制市场经济分化力量,发挥其整合功能,构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关系机制,是民族政策的方向和民族团结平等的前途。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的深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交流在民族关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情况 ,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民族文化交流对民族关系的深入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 ,市场经济对民族文化交流也有广泛的促进作用。此外 ,在文中作者还探讨了这方面现存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的关系出发,论证了两者的一致性与区别,指出了在今后要着重利用民族法律调整民族关系,尽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真正要加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应当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的"民族",对于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民族识别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并讨论语言、民族和认同的关系。经过这次民族识别,中国民族最终形成1(主体民族汉族)+55(少数民族)的定局。一个民族中的多数成员能否使用自己的母语,是语言与民族属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语言与民族之间大致存在三种对应关系:第一种,“一族一语”,这是一种基本的、稳定的、主要的语言民族对应,属于这类对应的民族,占我国民族总数的70%。第二种“一族多语”和第三种“多族一语”对应,体现了语言、民族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变异性或不一致性,它们是次生的、变化的、非主流的对应,属于这类对应的民族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9.
民族生成与民族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不管什么民族的形成途径和形成时代与众不同,但氏族和部落的互解、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是所有民族生成的起点。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促成这种互解和转化过程中以及在推动民族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民族的生发相适应,人类社会形成了接受型、排斥型、融合型等三种民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民族还是对宗教,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过自己的宗教,民族都有一定程度的宗教性。同样,任何一种宗教都以民族作为主体而表现出它的民族性。民族形成的过程,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各民族的发展过程,宗教对其也产生着深刻影响。民族关系的状况往往也同宗教因素有关。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同样密切交织,影响着世界政治。因此,深化民族理论研究,需要研究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但在当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的治理当中有弱化乃至缺位的趋势。目前,民族区域自治亟须厘清少数民族的权利问题,通过制度供给和修法,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满活力,从制度上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国家整合过程中的政策性移民,还是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自发性移民,多数族群向少数族群聚居区的迁移对该地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一过程不仅会带来他们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上的冲突,而且会导致资源的再分配、产生资源竞争并可能诱发族群冲突,由此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因此,每一个具有移民现象的国家,政府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尊重当地文化、情感和需要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一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利益紧密相连;二要解决理论认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三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增强认同;四要尽可能采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接受和认同的方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迁徙活动较为频繁的跨界民族之一。文章运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以在中缅北界地区生活的傈僳族为例,力求在社会变迁的历史和现实中对其生计方式的转换进行讨论,将跨界迁徙和游动与生计方式变迁联系起来,强调族际交往、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对生计方式变迁造成的影响,兼而讨论生计方式变迁与国家管理模式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指导思想。认真回顾中国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其中的理论和经验,对于我国今后继续稳妥、正确地处理并解决民族问题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一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少数民族”概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界定,每一个国家根据其自身所要调整的民族关系,来定义其特定的少数民族概念,并进而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在中国,少数民族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民族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宪法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中期岭南长篇小说《岭南逸史》艺术地再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岭南罗旁瑶族起义这一重大民族事件。作者黄岩突破了汉族主流文化对瑶族的偏见,通过《岭南逸史》正面展现了瑶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指出汉族政权残酷的剥削与欺压是瑶族起义的真正原因,军事上的镇压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才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9.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和近代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探索并重构蒙古族文化精神,通过他的理论著述与小说创作,推动了蒙汉文学以及文化关系的交流和发展。他批评蒙古地区的封建思想专制和释教蒙昧主义,提倡文化教育的普及,追求读书明理,形成了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进步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本文从民族自识观、民族平等观和民族发展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三元观     
运用皮尔斯"大三元"和"小三元"的符号学理论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的民族现象,提出民族三元观在本质上是民族指号生态观,是维系现实生活与思想结构的共生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