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巴黎公社的诞生到今天已经过去120年了。作为实施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尝试,它虽然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短短的72天,但是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在120年后的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已经取得了政权,并且执政40多年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重温巴黎公社的历史,并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历程进行深刻的反思,会从中得到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其中一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经验就是:无产阶级政权必须时时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一“巴黎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就是国家政治统治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服从人民的需要。巴黎公社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它本质上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的民主制,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民主就是“人民当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要建立的国家制度时指出:“首先无产阶级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巴黎公社的民主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真正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无产  相似文献   

2.
简谈民主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民主的含义似乎是绝对的自由,而自由则是完全的无拘无束。这至少是一种幼稚的误解,或者是一种思想混乱的表现。有些人提出的所谓“还我民主”、“我们要自由”等口号,即明显地表露了这种幼稚与混乱。实际上,民主至少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方面意义,即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意味着平等,民主意味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作为一种国家形式的民主,其基本意义是“人民的政府,尤其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个有别于任何反动政府的、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毛泽东将其称之为“民主新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为指导,以其长期的民主政权政治实践为依据,就革命战争年代的民主政权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创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保护还是镇压,是实行民主还是实行专政,是实行真民主还是实行假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封建法西斯专政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在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这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民主制只能是一种虚伪的、狭隘的、残缺不全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6页)只有社会主义才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变成无产阶级民主,把少数剥削者的民主变成社…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系统的讨论了宪政在民主和自由两种语境中的含义;对民主宪政论和自由宪政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逻辑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和回应。本文认为,宪政问题决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提倡宪政符合特定历史时期民主政治的性质和政治斗争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了“民主主义宪政”。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果用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西方的概念中,宪政不等同于民主,宪政和民主在理解上虽有交叉但含义和偏重不同,所以用社会主义宪政表述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从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和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个人权利和自由不能作为人民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价值。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也不必然以社会与政府的分离或对立为基础,限制政府权力也不必然能够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党和政府是保障和发展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依靠力量。我们不能在没有充分理论论证和对政治后果作出明确判断之前就认定宪政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民主就是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即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决策过程并任免他们的统治者。民主不是呼之即来、唾手可得的。只有在具备了下述绝大部分前提条件时,它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地来临和发展。一、发达的经济水平在一项杰出的研究中,利普斯特通过对58个国家的考察发现,虽然并非经济水平发达,民主就一定伴生,但民主稳定的国家极少有经济不发达的。伦斯基认为,发达的工业常常与民主政治相联系。这二者之间相互关联,其中的缘由有二:一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高,并且城市化了,他们希望对政治过程有所参与;二是这些国家的政局都倾向于稳定,它们的强大的  相似文献   

7.
政治家、企业家和媒体 ,总之 ,“整个世界”都在谈论全球化。但是 ,怎样理解它 ,这一点常常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将首先阐明这一点。说整个世界都认为全球化是新的 ,这是错误的 ,但也是正确的———这是我的第二个论题。世界上许多人都害怕全球化 ,因为它使近代的政治成就———民主的法制国家———受到危害。如何能避免这种危害 ,应是我的第三个和最重要的论题。在这里 ,我反对一种盛行的时代情感 ,它听天由命地放弃了解放的“希望原理”(恩斯特·布洛赫 )。我勾勒出一种政治想象 ,但它不是耽于梦想的乌托邦———这种乌托邦由于缺乏对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主这个词,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社会,它的本意是指“人民的权力”。但是,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权力”,历来各个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说法不一。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赋予民主这个概念以科学定义。列宁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今时势所趋、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邓小平同忠说,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列宁说:“谁想不经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沿着其他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他就必然会得出一种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是荒谬的和反动的结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也就不能保证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②可见,没有民主的道路,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十三大,又把民主建设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民主政治的建设呢?  相似文献   

10.
莫华生 《探求》2002,(1):57-58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产物 ,是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的爱国民主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软弱性、妥协性 ,但是 ,坚持爱国、坚持民主、坚持追求进步则是其基本的一面 ,是其鲜明的政治特色。民主党派为什么会具有这些政治特色呢?列宁指出 :研究任何一个社会问题 ,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512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毛泽东也指出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就是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相似文献   

11.
社区建设与治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宗山 《社会》2003,(11):25-27
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型90年代以来,“治理”(governance)的概念和理论模型开始出现于西方政治学界(俞可平,2000:11),国内也有学者对其概念进行过专门阐释。治理是Governance的中文译义之一,除治理外,Governance还有统治、指示、控制、支配等译义,但只有治理与统治是同一译支。Governance、Government都来源  相似文献   

12.
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进一步发展苏维埃社会政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通过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新质态的长期战略纲领的组成部分)的任务和途径,同时指出,这些任务“要求始终不渝地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治”。问题的这一提法,同早先的正式文件相比是颇为新颖的,因此需要专门进行考察。社会主义民主和自治“社会主义人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同一序列的两个概念,在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知道,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权属于人民自身,即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者,而不象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等级制民主     
本文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哲学系系主任泰德·杭德里奇(Ted Honderich)教授在纪念联合国国际和平日第十一周年的国际讨论会《二十一世纪的民主与世界新秩序:希望与问题》上提交的论文的修改稿。该国际讨论会由韩国庆熙大学和平研究院主持,于1992年9月中旬在汉城举行,高铦同志出席了该次会议。本文由“普通概念”到“多元论概念”到“等级制概念”,对西方自由派民主作了层层深入的剖析,指出自由派民主的实质是等级制民主;最后把自由派民主与人民民主作了一些对比。杭德里奇教授是英国的资深教授和著名哲学家,他的见解对我国读者了解西方社会、西方政治和西方民主很有参考价值。本文尚未发表过,作者同意在我刊译载。其他报刊欲转载,须经本刊同意。  相似文献   

14.
温岭民主恳谈会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 ,“温岭模式”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 :温岭民主恳谈会深植于温岭的经济、政治、文化实际 ,具有内生性根源 ;它蹈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在其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 ;它依椐民主政治建构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把治理和自治有机统一在一起。认真总结和深入探索温岭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西方政治民主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 50年代以后 ,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是 ,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相对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利益表征度、社会成员参与度和透明度等量的规定性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卢梭及其人民主权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芝 《社科纵横》2006,21(2):106-107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作为政治哲学代表作,深刻批判了封建法权观点,全面阐明了关于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他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主张,为资产阶级使用“以暴抗暴”的原则推翻封建专制树起了一面政治大旗。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卢梭人民主权思想虽有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反封建专制主义的进步性,但这种民主对广大被剥削、受压迫的人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一种空洞的许诺,所谓全体人民享有主权也只是一种幻想。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我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见,我国选择的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同时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实际上走的正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道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权建设需要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长,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因素。因而,参与型民主政治将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范畴。这是继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科学结论之后,又一个更加全面的重大科学论断和重大制度安排,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村务公开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一民主形式在农村普遍受到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村民委员会的村小组对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农民对此意见很大,反应强烈。我认为当前村务公开要落实“四权”:一是定期知情权。农村大多数村组实行村务不定期公开,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伦理政治观起始于原始血缘根基的道德规范,主张用道德心治的方式实现政治统治,达到政治人伦一体化。在中国长期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它极大地抑制了政治个体的活动能力,在寻找最终的心理依托时催生了集权观念,造成了“治身而不治法”的政治格局。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对反民主与无民主意识的批判,大都存在着片面性,要么只反对伦理政治观念,而不敢直接抨击它的制度外壳——专制体制,要么摧毁君王制度,却又不敢进行彻底的思想革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强化民主意识,必须从对历史的总结中得出两点方法论原则,一是坚持强化民主意识和完善民主制度的统一,二是坚持批判无民主意向和继承政治的伦理实现方式的部分成果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