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对我国人口婚姻状况作了调查,从而弥补了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以来这方面数据的不足。本文主要依据1984、1985和1986年国家  相似文献   

2.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与数据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本文介绍了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内容;着重探讨了抽样方案的设计思想,就如何确定样本量和选取多级等概率抽样方法,如何分层和确定各级抽样单位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还讨论了总体主要指标的加权推算方法,抽样误差计算方法,估计了主要调查数据的抽样误差。特别是将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与经常性人口统计年报的数据以及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调查数据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对造成数据调查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年龄误报在人口调查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其表现程度也往往大不相同。综观历年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或其它有关人口统计资料,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新疆人口统计资料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是相当大的;高龄人口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更大。本文拟从有关人口统计资料入手,结合在“新疆百岁老人调查”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新疆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现象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引言 (1)根据国际上大量的持续一、二百年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生物学意义的(无人们社会行为干扰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6左右,即每100个女婴对应106个左右男婴。根据国家计生委组织的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出生性别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随机波动外,均处于正常值(106左右)范围。1980年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第三次人口普查给出的1981年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给出的1986年出生性别比为110.94;1988年2‰生育节育调查给出的1987年出生性别比为111.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汇总资料给出的1989年出生性别比为113.8。1953,1964,1982与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0—4岁儿童性别比分别为107.0、106.2、107.1与110.2。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的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当代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婚姻关系出现了许多引人关注的新问题。目前,中国人口的婚姻状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在过去是无法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作出回答的。原因很简单:缺乏有关人口婚姻状况的国情资料。对十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无疑是件遗憾的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填补了这一空白,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除外)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也列为项目之一,作了全面调查统计,这不仅是前两次人口普查所没有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与此同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的生育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也涉及了育龄妇女的婚姻状况;再加上自1978年以来,国家民政部恢复了婚姻统计制度,使每年的婚姻变化情况都有了记载。近年内所进行的这些普查、调查和社会统计,获得了极为珍贵的材料,这些材料成为分析研究我国婚姻现状的重要依据。本文的分析就是从这些基本的事实出发的。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婚姻状况是指人口在某一时点所处的不同婚姻状态的人数和比例。现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和1‰生育率抽样调查的资料,将浙江省人口婚姻状况初析于下。 (一)未婚人口状况 1982年我省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29.42%,男性未婚人口占男性15岁及以上人口34.62%,女性未婚人口占女性15岁及以上人口23.81%。  相似文献   

7.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和全国1‰妇女生育率抽样调查,提供了建国以来最丰富的人口统计数字。通过对这些科学资料的分析,使我们看到辽宁省在人口发展和构成方面,除了有许多与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均在100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中国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81.75,75.50,86.75。1987年抽样调查为89.20。表明了与世界相同的表现。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的一个客观规律:在横穿中国大陆的北纬40度线以北的省、自治区老年人口性别比均在100以上;临近该线的省在100左右;该线以南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在100以下;沿海省分,从广东到辽宁,基本上形成了阶梯型增高趋势。总的看来,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了南低北高的规律性特征(图1)。参照1987年1%人口抽查时的数字大体相同,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未婚人口是指各年龄组中从未结过婚的人口,它不包括虽然没履行过结婚手续,但构成事实婚姻的人口。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00394万人,未婚人口为19012万,未婚率为28.57%。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统计资料中,虽然有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的数据,但与婚姻情况进行交叉汇总的并不多。本文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就我国未婚人口的文化和职业状况做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我国人口的全面而准确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材料,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材料和1982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其内在规律,借以丰富我们的认识,对制定有关政策,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提高妇女文化程度与降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1982年我国统计部门正式开展人口总量、出生、死亡的统计和调查以来,进行了多项人口统计和调查活动,主要包括从1982年开始的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简称“人变”调查),1985年和1987年部分省、市的妇女生育力调查、1987年1%简易普查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调查为国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人口统计方法制度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完善和规范。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控制人口调查中的误差、获取高质量的出生、死亡数据的难度日益增加。在1990年人口普查登记结束后长达两个多月之久的专项复查过程中,虽然各级统计部门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措施,卓有成效地发现和解决了部分数据的质量问题,但是即便如此,出生、死亡的漏报和错报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那么,造成调查中出生、死亡数字漏、错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今后人口统计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出生、死亡数字的漏、错报降低到最小限度?本文结合笔者人口调查的经验,对以上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民国人口调查制度与民国历次人口统计调查经过的研究,对现有民国人口资料进行了整理与汇总,并结合了现有的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对民国人口资料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人口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人口统计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已经建立了经常性人口统计制度,进行了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95年10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是继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之后,一次规模最大、收集信息最为丰富的人口抽样调查。本文就调查资料对我国90年代以来的人口状况和发展变化作初步分析,资料来源除注明外均来自或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和整理。  相似文献   

17.
<正> 婚姻状况是人口普查中有关人口和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人口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婚姻状况的各项比例中,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尤为人们所关注。这是因为,通过分年龄性别的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和计算,可大致反映出该人口的分性别的已婚比和平均初婚年龄。50岁以上未婚者在同年龄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可视为不婚率。这些都会对人口生育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未婚人口状况这一指标已成为分析生育率乃至进行人口预测的依据之一。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在我国人口史上首次全面记录和综合了我国未婚人口的状况。本文即拟以此次普查资料为基础,同时联系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我国未婚人口状况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 《中国人口》丛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人口科学著作。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广大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今天终于问世了。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大事。请允许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对丛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编写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口》丛书这部巨著充分运用了我国1953年、1964年全国人口普查特别是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取得的准确、丰富的资料和1982年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宝贵资料,以及有关部门大量的统计调查资料,全面系统地  相似文献   

19.
人口统计指标很多,为取得有关数据,需要经常进行调查.对于较大人群,如一个省,不可能短期内重复进行人口普查,就需要利用抽样调查取得有关资料。人口抽样调查设计,须对所抽样本的大小作出恰当规定。样本过小,会带来较大的抽样误差,不能可靠地反映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北京市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北京市家庭户规模进行了不同婚姻状况人口的分解分析。通过将婚姻与家庭联系起来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婚姻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这种新的尝试对婚姻和家庭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大规模常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一资料的深入开发也具有启发意义。分析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并就一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解释作为深入研究的待定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