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土地城镇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二者互促共进、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对山东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2006~2015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显著快于人口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失调状态;从区域角度来看,半岛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鲁中地区土地城镇化则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二者失调的状态区域差异特征也非常显著。两者失调主要表现为土地城镇化超前而人口城镇化滞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城镇化融资的财税激励,城镇化扩张的土地财政依赖,城镇化投资的晋升激励,是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而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作用,福利支出责任的抵触情绪,农村家庭和农民个人因素的影响则是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关键因素。确保进城农民迁徙自由化;推进农民土地财产物权化;健全市民化资金挂钩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化供给水平是促进山东省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外贸易、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人口集聚与人口城镇化存在紧密联系。通过构造28个国家1991—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探讨了对外贸易与人口集聚这两大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贸易的加强能显著地促进城镇化,人口集聚的提高则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之间呈现倒"U"型的作用关系。由此表明,应扩大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以此加快该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同时,合理控制东部地区的人口集聚规模,以免其规模超过"转折点"而对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我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现根据广东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材料,对我省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一分析,设想到本世纪末我省城镇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以及探讨提高我省城镇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 ,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知识经济的到来 ,将极大改变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将增加人们养育后代的成本、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因而为人类 ,特别是为落后国家人口的有效控制展示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当今世界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的不适当的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所造成的。因为人和环境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而环境的发展和改善同样也依赖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人以“白头社会”、“灰色浪潮”、“老年人口爆炸”等来表示他们对人口老化和老龄问题的关注。忧心之大,致有“谈老色变”之势。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并受到广泛关注的人口老化,诚然会带来不少社会经济问题。但老龄化是否就意味着衰亡?“灰色浪潮”是否会将我们淹没?用提高出生率来改变人口老化趋势是否明智?对此,笔者拟就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读者和专家。老龄问题人口老化指一个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少年儿童比例下降,年龄中值增大的过程。人口老化带来的,是人口类型由年轻型→中年型→老年型的转变;人口年轻化指老年人口比例下降,少年儿童比例上升,年龄中值减小的过程。人口年轻化将导致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人口、资源和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认识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不仅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强对甘肃人口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掌握甘肃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对推动全省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9.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是我国目前城镇化工作的难点。解决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稳妥推进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异地完全城镇化",大力开展青壮年补偿教育,加大对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14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显示:福建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双板块等级结构,板块间异质性明显,非农人口规模是造成板块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呈现出弱纺锤型的布局特征,劳动就业服务和文化体育服务是导致市际差异的重要推手;福建省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空间分布上从闽东南向闽西北递减,人口城镇化与市政设施服务的协调发展度最高,与文化体育服务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股规模空前的“民工潮”。这种人口流动,对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了冲击。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股“民工潮”,如何制订科学的改革配套措施,尽快实现我国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如何保证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同时,避免在一些国家已出现了的“城市病”,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选择一条最佳的城镇化道路等等,是一系列有待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研究的力作──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艾松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股规模空前的“民工潮”。这种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跟踪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口城镇化途径.分析了十五年来农村人口转移的类型特征,以及这种特征下城镇增长的形式和发展趋势.并从城镇化效率的角度,探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有待改进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并促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城乡“对垒”的局面正在全面打破,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乡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城镇开放,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与日俱增,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本文根据河南城镇及城镇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制约河南人口城镇化主要因素的分析,力图寻求提高河南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并且对河南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普"与"六普"数据的追踪预测,从城镇化率、潜力系数、"三力模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30年农村累积转移人口数将达3~3.5亿左右,农村未来转移人口的规模、潜力及动力仍然比较大。鉴于此,国家可以尝试选择:传统地理大区"组团"、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化率"等级规模结构"这三种转移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同时,围绕"分散"、"集中"、"优化"的分布方式,实施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破解农村转移人口分布的空间选择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阐述了人口就业在机制、渠道、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顺应发展需要所必须选择的人口控制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人口就业在机制,渠道,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顺应发展需要所必须选择的人口控制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七十年代以来,辽宁省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69年的22.3‰下降到1990年的10.9‰,20年下降了接近12个千分点。人口控制政策在辽宁人口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辽宁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及其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