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政治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政治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各种政治体系可以在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进行分析,不同的次级政治体系同样可以在此条件下进行分析。因此,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研究,试图突破政治发展研究以比较政治体系为主的分析向度,填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发端于60年代特定的学科、历史、社会和方法背景中,是政治学领域的创举;政治文化意指专门化的政治导向,即对政治体系及其各个方面的态度和自我在这个体系中的角色的态度;政治文化的研究架设了宏观政治体系和微观行为现象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深入探讨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价值体系等重大问题,帮助政治和文化的跨国比较;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进行政治文化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有关合法性概念及中国古代君权合法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如今已成为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法性是维持一个政治体系长期存在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外 ,对合法性概念的界定存在争议 ;在中国古代则表现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其君主合法性的取得与维持也有其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因素 ,而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君权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早期政治发展理论,是其时特定政治实践及欧美学术背景下兴起的一个理论流脉:其研究路径,体系功能、社会进程、比较历史、政治文化等;其内在主题,为低度发展国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论证方向与条件;其理论阶段,强调发展普适主义阶段及偏倚政治权威理性化阶段。其理论缺失的根源是价值偏执。其理论现实意义:为政治、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本文从政治文化的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政治文化的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缘起于中国政治学、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实践的变化。目前,这一研究主要涉及民族政治发展的内涵与内容、形成与实现、困境及出路、目标与战略、未来走向及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政治发展研究将呈现出注重实证分析与现实问题和个案研究、注重政府政治体系与非政府政治体系并重等走向。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的政治思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他所建构的是先验的理想国,而非经验的政治国家,所以他的政治学说可以被界定为理想化了的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实践型的,他关注的是经验的政治国家,因而他的政治学说可以被框范为经验的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8.
生态政治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与讨论较多的一个领域。李刚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2期撰文认为,在概念上,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环境政治学、绿色政治学是相当的;生态政治学包括两种范式,即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范式;从生态政治学的产生及知识构成上看,生态政治学的恰当学科定位应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一个应用领域。如此,我们就能够理解生态政治学的系统化、理论化之路为何如此漫长,毕竟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时日;也能够理解政治生态学概念在其演进历程中内涵及外延的变化根据,毕竟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也才能够理解生态政治学范式之争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毕竟在这一点上生态政治学区别于传统的、权力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9.
本及对政治学2500年发展历立特别是20世纪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革命,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分析,从中说明不同历之时期、不同政治学流派、不同政治学研究方法,都是从各个不同角度说明了国家起源、国京政体、政府运作等主要问题。国家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今日世界上,存在三种主要国家类型:西方代议制民主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面临着在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如何发展的问题。研究它们的发展规律、发展途径是政治学家们主要的和永恒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作为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牢固精神支柱和文化土壤发挥重要作用。它在 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结构及文化等因素影响。它的基本 特征表现为:伦理型的政治认知评价模式,大同社会的主要政治价值取向,权威主义人格的个体心理层面反映。  相似文献   

11.
孔子关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众多论述,应置于教育政治学的视角之下,重新予以评价。根据教育政治学学科的特定研究范围,上述论述可划定为孔子的“教育政治学思想”。孔子主要论述了教育与政治主体、教育与政治文化、教育民主化问题。孔子的论述虽然还谈不上使教育政治学学科化、体系化和系统化,但为中国教育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从文化视角考察国际问题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占据了显要的地位,文化冲突论、建构主义是这种文化视角理论的典型代表。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文化与通常意义妁文化概念不同,有着特定的内涵,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即国家之间在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形成的共有知识,即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等。作为共有知识的文化,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分析国际政治文化视角理论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对于尚在形成中的国际政治文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政治素质的内涵界定和外延划分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以政治的本质属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把政治素质定义为:社会成员对国家公共权力及其行使过程的态度取向及相关参与能力;根据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功能的不同取向进行分析,政治素质可以分为系统素质、过程素质和政策素质三大类;依据政治行为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政治素质又可以分为政治意识素质和政治行为素质两大类。分析结果表明,政治素质概念的厘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60年代以来,政治文化研究在国外取得了巨大进展,日益成为当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国内学术界自1982年以后才对此有所涉猎,加强政治文化的研究,对于认识社会乃至我们自身,认识公民同政治体系之间的关系都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研究应从哪些层面和维度加以审视与拓展,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是孔子文化精神上的两类人物。而“君子”,成为了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历经政治失败而转入学术关怀的孔子企图恢复周礼而塑造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化身,担负着复周礼而治国的神圣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不能将“君子”与“小人”简单界定为一种人格力量,而应该看作是以庞大的周礼文化体系为背景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从而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社会文化秩序中重要的象征区分在古典小说、戏剧、批评话语和通俗剧电影叙事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这些象征区分和表述在社会主体构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对谢晋新时期通俗剧电影中观影主体的文本建构所涉及的中国社会结构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一系列广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文本中的空间置换、价值和意义转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社会文化和政治空间分析的方法来厘清谢晋新时期通俗剧叙事与中国传统通俗剧叙事范式和特定时代政治化通俗剧叙事范式之间复杂的互文关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谢晋新时期通俗剧电影在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转型中所起的作用。论文重点分析了谢晋对以阴阳、虚实、二元对立结构为特点的中国叙事范式的运用,他对敏感的政治话题和个人政治身份问题的通俗剧式的表述和他运用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对男女主人公社会关系和政治身份进行重新界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文化功能。这种政治身份的重新界定是在两种主导性通俗剧叙事范式之间基于伦理政治的复杂而又有限的话语空间中运作的。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空间符码不仅为女性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与主导性权力机构进行政治协商提供语义参照系和叙事表意模式,而且在调解社会矛盾、化解政治和意识形态危机、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转型和构建新型观影主体方面均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亟待在更广阔的反思领域取得新进展。比较政治学视域中的法国大革命,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事件”文化,即期望通过政治革命实现被统治阶级自身解放的革命逻辑,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了一种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思想情境中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方案,进而催生了思想史上性质迥异的两类社会革命形式: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前者是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观念政治的主流,后者是马克思解放政治的根本。从两种社会革命形式的当代变迁路径来看,比较政治学视域中的法国大革命凸显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图书馆学界、业界全面深入研究与实践图书馆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借鉴现有关于经济、公共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平衡(均衡)与充分发展的相关成果,以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及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均衡)与充分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界定图书馆平衡发展、图书馆充分发展、图书馆平衡与充分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外延。认为:图书馆平衡发展是指特定时期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下的图书馆资源供给与需求均等或大致均等;图书馆充分发展是指图书馆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特定目标需要,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求;图书馆平衡与充分发展是指图书馆既实现了平衡发展,又实现了充分发展。图书馆平衡发展与图书馆充分发展两者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图书馆平衡与充分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图书馆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国对图书馆平衡与充分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不仅能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将向世界展示我国图书馆学特有的理论、思想或观念。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首次对“文化”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和全面阐发的重要时段,标志着毛泽东唯物史观的成熟和完善。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概念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一是文化具有独立性,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生成发展规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意识形态是其核心内容;三是文化作为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形成确立的“文化”概念有其特定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推进和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发展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冯钢50年代末期,随着西方传统政治学的衰落,一批青年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社会科学背景中寻求研究政治学问题的新路径。结构功能主义的比较政治学就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发展理论。“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