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兰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110-112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来自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消极认知和情绪体验,其个体心理表现为消极自我认知、消极情绪反应和消极心理应对。对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干预要从个体和团体两个层面进行。个体层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心理教育;团体层面包括课堂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3.
辛斌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138-13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强势行为"的产生有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才、对学校的安定等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从重视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引导大学生建立真正的高自尊、建立健全大学生"心育"机制、营造高校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文化氛围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强势行为"进存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角色转换带来的适应阻碍;地方高校特点造成的自卑感;学习紧张造成的焦虑心理;交际困难造成的忧虑心态;择业压力造成的恐慌状态;情感受挫造成的心理苦闷.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社会、学校都应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90-9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依琴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92-94
服装的稀有,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对神的崇拜是古奥运会上出现裸体竞技的主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现的变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体育运动所采用的服装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放,从开放到实用,从实用到科学技术的全面融入的发展过程。为实现现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功能全面的新型服装必将成为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原因,也有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大学生择业观有待改变的原因。本文从地方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提出制约地方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而提高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加速培养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方奕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31-233
有研究显示大学生是社交焦虑的高发群体,具备焦虑易感性的大学生基于自身的早期经验和生活环境,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构成具有特征性的消极的认知-行为模型。运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CBGT)于社交焦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干预,通过以群体力量挑战歪曲的认知,营造一个真实可控的环境进行暴露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9.
李长庚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3-108
对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结果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期望水平偏高,且认为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发展因素,其次是福利因素,最后是声望地位因素;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声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比大三学生在择业时更看重声望因素,工科与理科医科比文科与理科都看重声望因素;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期望的薪水有点过高,尤其是大一、大二年级与工科、医科专业;地方高校大学生期望的工作地点主要是北京、上海、深圳地区以及东部沿海省会或开放城市,期望的工作单位主要是学校、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本研究结果启示,不仅需要对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而且更应该将职业辅导贯穿在各个年级与专业,以便引导大学生形成恰当的职业期望,推动地方高校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相似文献
10.
潘火强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95-98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形式的变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创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中的团队问题,很值得重视与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团队教育培训,外部支持团队等等,应从更新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实现共赢,和搭建平台,实现多方互动三个方面作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危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更会给其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形成心理危机。根据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序列角度探讨当前高校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危机前预防预警不到位、危机中被动干预且干预主体单一及忽视对危机个体周围相关人员的干预、危机后干预缺失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实施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孙苏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72-74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文化引领着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又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建设要以顶层设计的引领,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以特色发展的追求,丰富大学文化内涵;以系统建设的原则,建构大学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慧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1)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原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针对思想认识、工作机制、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从抓思想、抓队伍、抓活动、抓机制等方面入手,致力于高校志愿者行动的品牌化、基地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使高校志愿者行动成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李恒川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95-98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为了最充分发掘和拓展人的天性,把人类文明的成果、文化的精华内化为人的心理品质。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感情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99-100,103
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一大难点.文章分别从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考试制度、学籍管理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评制度,加强思想教育,改革惩处办法,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加强监考工作等六项措施,以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存在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1):118-121,129
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主力军”的地方本科院校,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文章对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的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分析了此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郭庆堂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13
任何真正的哲学家都把哲学观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以自己的哲学观去创建自己的哲学理论。历史上的哲学观是多样性的统一,哲学家秉承“爱智慧”的意旨演绎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哲学观,构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哲学系统,使人类生活得愈来愈智慧;未来的哲学观仍将是多样性的统一,哲学家还会在“爱智慧”前提下演绎出更多不同类型的哲学观,构建更多不同类型的哲学系统,使人类更加智慧地生活。一系列的哲学观构成一个发展嬗变的过程,不论将来生化出多少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观,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旨不会改变。哲学家将把所爱的智慧聚焦于生活智慧和发展智慧,从而不断地去追求更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发展与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冰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139-142
大学是知识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作为一种制度,它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和时代对大学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大学亦相应地采用不同的大学理念,从而形成大学不同的风貌与性格,也就是说,适用于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统一的大学模式是不存在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与有机组成部分。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在其社会发展中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从重教学与人才培育的英国模式,到重科学研究的德国模式,再发展到重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美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崇尚和谐精神是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必然取向,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的科学、完整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既要在对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挖掘与整合中突出和谐理念,也要注重运用和谐的教育方式来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