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马关条约》割台之初海峡彼岸爱国诗歌创作的高潮中,丘逢甲、洪弃生、许南英和连横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人,堪称台湾诗坛四杰.他们用自己的泣血之作抒发对台湾沦亡的巨大悲愤,讴歌台湾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表达收复台湾的坚定志向,倾诉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内蕴着深深的中华情结,高扬着强烈的祖国意识,在台湾文学与整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着历久不衰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霸占台湾的企图,并非在甲午战争结束之时才萌生。早在16世纪中期明代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倭寇就曾窜至澎湖、台湾,在那里建立侵犯闽粤沿海的据点。17世纪初,日本政府的舰队也曾试图以武力进犯台湾,企图逼迫清政府通商。在那二三百年间,日本不断挑起事端,屡屡进犯台湾而必欲霸占。直至《马关条约》签订,日本终于如愿以偿。统观这段历史,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台湾割让的主要原因至少有这样3点:第一,台湾孤悬中国东南沿海,与琉球及东南亚各国相邻。占领台湾就是获得了向东南亚扩张的基地;加以台湾的农副产品与水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3.
《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近代化始于何时?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60年代。此说将中国的近代化归结为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产物,是一种简单化的片面认识,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认为,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即已开始启动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未曾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发展,反倒使其趋于式微而终至夭折。还必须看到,60年代中期开始的近代化乃是第二次启动,也不能说完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产物,而主要是海防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理论转向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卢芳华 《理论界》2013,(4):88-90
斯瓦尔巴群岛是北极地区的重要岛屿,1920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改变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无主地的法律地位,将该岛主权赋予挪威,在群岛上确立了主权确定,共同开发的原则,我国是《斯约》缔约国,在斯瓦尔巴群岛及其领海享有资源开发权、科学考察权和自由航行权等相关权利,《斯约》在实现我国北极权益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未来的北极事务中,我国应以《斯约》为依托加强科学考察,进一步保证对北极事务的基本参与权。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上台后,加紧研究部署NMD,以达到威慑中俄、控制盟国、防范敌手、刺激经济的目的。2001年底,布什政府宣布美国决定退出《反导条约》,为其发展部署NMD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美国这一行为将对国际军控事业与世界的安全和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876年2月签订的《江华条约》,是由朝鲜王朝独立完成的。清政府礼部事前的咨文、李鸿章所谓的“劝函”,清政府事后获悉缔约的信息来源、获悉订约后的表现,均证明《江华条约》的签订与清政府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吕进 《江汉论坛》2001,(10):75-80
物以类聚,诗以刊分,是台湾新诗发展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一部台湾新诗史就是台湾诗刊史。《葡萄园》就是一家重要诗刊。这家诗刊不仅在面世后的近40个年头中从未中断过,更为引人瞩目之处是,它从创刊起,就从理论和创作两个向度上提出、实践和坚持了自己的“健康、明朗、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路线,对台岛新诗美学颇有正面建树,对当今的大陆诗坛也颇有借鉴价值。《葡萄园》理应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离开这个重要诗群,对台湾新诗近几十年发展的评价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18 68— 1 869年的中英修约交涉活动 ,双方通过相对对等的谈判订立了“有予有求”的《中英新修条约》。尽管这一条约最终没有被英国政府批准 ,但此次活动仍不失为清政府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权的初步尝试 ,尤其为准备修约交涉而遣使出国的举措 ,更进一步促动了中国外交意识的觉醒及与国际社会外交接轨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9.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与终止,从宏观层面上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全面正常化的曲折历程。此间美台双方围绕这一条约的具体运用所产生的互动,则在微观层面上折射出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在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理念中,谋求对美友好的中国政府不仅带有旧式的殖民主义色彩,而且还兼具冷战政治学的意识残留。  相似文献   

10.
陈涛 《理论界》2009,(11):104-106
依存与冲突是抗战时期中苏外交关系的一个主要特点。本文以《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为例,采用国际化的视角,从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背景、中苏在该条约中的收益、中苏在该条约中体现的外交敏感性和脆弱性以及该约所蕴含的中苏外交的不对称性等四个方面来解读战时的中苏外交关系。本文认为,战时中苏外交依存与冲突的本质就在于维护中苏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明了这一本质,对于理解今天我国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和谐多边外交关系也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香港和澳门成功地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进程逐步加快,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统一已成大势所趋。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逐步频繁,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契合尤为重要。台湾法律是在清末立法的基础上原国民政府法律的延用。当时的立法借鉴了近现代世界先进的立法经验,并结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行为习惯,至今虽经多次修改,但根本未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立法数量的增加以及法学发展的相对滞后,提高我国立法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成功的立法经验,少走弯路。台湾地区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无疑对我国立…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从事各种职业的平民阶层空前壮大。对《醒世姻缘传》中的职业称谓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三类不同的职业称谓与平民阶层中的三类不同成员密切相关。研究这些职业称谓,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明清平民阶层的总体状况和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3.
14.
爱国志士连横发愤著《台湾通史》,讴歌先民开拓台湾,传承台湾历史与台湾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于不坠,以笔为剑,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国学大师张继、章太炎、徐炳昶等人阅读《台湾通史》,对连横的史才、史学、史识颇为推崇,撰写文字,大力揄扬《台湾通史》.经过连震东的多方奔走,商务版《台湾通史》面世,使这部史学名著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所知晓.  相似文献   

15.
贾佳 《船山学刊》2003,(1):87-91
清初石成金的小说观念较前人发生倒退 ,其两部小说集《雨花香》、《通天乐》呈现出议论膨胀、叙事萎缩的特征。然而 ,作为雍正、乾隆年间拟话本小说向“因果教化之书”衍化的开先河者 ,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化意蕴 ,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知识阶层的雅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黄英 《北方论丛》2002,10(3):37-39
1972年美苏之间为了缓和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签署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1974年,美苏两国又对反导条约的内容加以修订.它是美、苏保持战略力量平衡的基石.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单方面宣布退出该条约,为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扫平道路.美国的这一决定将给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四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他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从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厘清了台湾历史与祖国大陆历史、台湾文化与整个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到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在此背景下撰著的《台湾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台湾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写,往往潜在地包含着"影响的焦虑",即如何摆脱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史观",或者说核心的思路和体例。叶庆炳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个案。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需要突破现状时,一个时常采用的策略是向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发难,其中龚鹏程的发难颇具代表性,他明确否定了刘大杰的进化论"史观"和"以平民文学为优,谓贵族文学为僵化之作品"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地区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1):68-78
中法《北京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外国教会在内地置产的条约依据,但中法文本差异使"合法权利"失去法律效力。总理衙门最迟在1864年发现造伪,但默许了各国传教士到内地置产。法国在事后通过"柏尔德密协议"将非法获得的权利合法化。英美两国在承认传教士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努力限制和积极保护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