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群体,人才的合理流动就会产生人才的聚集现象,当人才聚集现象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效应。从人才聚集现象入手,认真研究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科学确定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及特征,对我国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其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外部经济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和学习创新效应。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3.
区域人才聚集下的创新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流动中往往形成部分区域人才聚集密度高于其他区域的聚集现象,使得该区域创新优势凸显。在论述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人才聚集下的资源互补、知识外溢、规模效应、信息共享、相仿效应等创新优势的内涵及其产生机理,认为,加强和优化人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地方性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等,可以增强区域创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人才聚集的关键是知识转移,在人才聚集过程中,知识粘性是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重要变量。从人才聚集和知识转移的联系出发,人才聚集主体、知识特性和聚集环境是知识粘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此,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促进知识转移的信息体系,运用知识挖掘和反求工程及技术共享平台降低知识粘度,营造便捷的人才流动机制和组织学习环境,促进知识流动,实现知识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人才流动过程中,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会导致人才聚集的不平衡,进而引起人才聚集的非经济效应。"北上广"现象所引发的我国人才聚集问题,既有制度因素,又有生活环境和经济、文化因素。解决人才聚集问题,既需要国家层面的调节,也需要一线城市的调节,还需要中小城市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人才的特点在于依靠知识、智慧和创造力这一无形资本创造财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文化创意人才表现出一种地域集聚现象,他们大都聚集在一些中心城市或大都市,而且出现不同层级的划分,表明文化创意活动对城市具有较高的依附性。从职业特征来看,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人士更具有自主创业的特点,他们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以群体的方式聚集在这些城市,因为城市的文化设施、自由氛围、宽容精神和开放度会为创意工作带来各种发展机会,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与环境要素具有密切关系,那些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基本条件,也就是环境要素较为完备,如资源、知识、技术、金融、交通、通讯、市场、设施等,可以有效吸引各种优秀创意人才大量涌入,形成环境要素与产业发展和创意人才之间的互动。环境要素越充分、越优越,越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之就会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7.
外部政策推动和产业内部演化,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两种主要机制,当前的文献研究着重于产业集群形成,对产业集群持续性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产业区域内的实践社群是产业集群形成并得以延续的重要内在凝聚机制,在产业实践社群内,存在非正式的产业知识传播、共享和创造平台,从而员工能够获得丰富的创业知识,激发员工创业.新创企业出于知识创造的效应而偏向选址于产业聚集区域,同时产业聚集区域也因为新创企业的出现而扩大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人才在素质、能力、技术等方面相对提升或下降,其在学历、职称、职位等方面,就会出现向上、均衡和向下三个方向的移动,即人才过滤,城市人才活力提升背后的内在动力在于人才过滤产生的宏观效应.从人才环境、人才开发、人才结构、人才流动等四个方面构建评价城市人才活力的人才过滤指数模型,以深圳市为案例的实证结果表明,深圳市的人才活力总体水平较高,具有向上过滤动力,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深圳市人才向上过滤具有最为显著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多数产业集群尚处于发展中前期,发展水平不高,集群效应不明显;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虽然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但对产业集群升级的管理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对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与投入不足、对产业集群政策的协调性不强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政策的操作性有待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应借鉴产业集群发达地区的政府经验,提高政府的管理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公共产品投入,改善公共服务环境;支持行业协会等相关服务机构发展,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和法规;注重结合地方特色,加大对特色产业集群升级的维护;发挥政府在区域协作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跨域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加快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的战略目标出发 ,在分析我省人才激励机制现状的基础上 ,通过对国内外人才激励政策的研究 ,探索人才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提出建立和健全我省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后,世界逐步进入人才经济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特别是对具有国际知识、经验并通晓国际规则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产生了高度依赖。在人才经济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并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人才经济时代实施人才国际化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经济时代江苏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参与竞争及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迅速兴起,是因为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产生强大的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可以刺激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可以转化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区域发展理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采用产业集群战略,对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人才,解决就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展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正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愈演愈烈.作为一种常态,企业人力资源流失的频率越来越快,呈现出一种"集体流失"的现象.核心人才一般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离职,将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企业核心人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管理类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由于企业对不同类型的核心人才管理政策的不一致,所以他们的留职倾向和激励效应也是不同的.通过对SHGK公司的问卷调查,验证了管理类与技术类核心人才的留职倾向与其激励效应之间的不同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防止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传统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阐述了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不平衡、产业聚集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缺乏延展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人才匮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企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制约;进而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择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服务体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持集约发展,不断提升集群档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实施人才成长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加快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54-58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由于在理论上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致使不少地方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一些盲目行为,从而制约着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产业集群发展和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可从集群规模、集群结构、集群效应和集群网络四个方面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的重要程度评价和执行程度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异。人才集聚效应下,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非常必要,需从报酬激励、成就激励和环境激励三方面建立健全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大发展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将显著扩大,培训方法将不断创新,培训组织会有效强化,培训内容也能不断修订;汽车制造企业可根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选择培训主体,利用企业自身培训机构、企业各生产单位、高等教育机构、行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资源,充分培训高技能人才;汽车制造企业要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责任,建立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对培训进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任何区域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一个高效的人才队伍会带动地区的一个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京津冀地区的联合发展,人才的引进因地区的差异化而不均衡。人才共享机制是解决这种不平衡的有力途径,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人才的稀缺性与发展的普遍需求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0.
聂明学  顾严 《兰州学刊》2005,(5):255-257
世界主要国家吸引高技术人才的政策,主要包括环境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海外政策三个层次,即通过制定高科技发展战略和高技术产业政策营造良好软环境,通过收入分配向高科技产业的倾斜,通过鼓励留学和高层次人才的直接引进,来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高技术产业人才.鉴于国外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具体国情,需要加强对高技术产业人才的管理与支持,加快对人才市场硬件和软环境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