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是文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声乐艺术是众多表演艺术种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表演者与人声"乐器"的巧妙配合,同时也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受众.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谈及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过程,力争从接受视角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审美观照,以加强对文艺审美接受研究的重视,推动声乐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3.
由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和非语义性的特性,意境同样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出现在音乐审美中。意境在音乐审美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使它在音乐美学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范畴,本文探讨了意境这个传统美学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对教育理论进行整体性、突破性、根本性和深层性的变革,给现代教育以美学阐释,深入觅寻现代教育中的美学精神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美学是现代教育学和美学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教育美学新思维的建构和定型不仅弥补了教育科学理论的空白,而且将成为21世纪教育理论的新生长点和现代教育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个内涵丰富、歧义丛生的概念,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往往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解释和厘定,使得这一个概念既充满张力又富有弹性,进而为人们展示了现代性可供探讨的广阔空间.那么,究竟何为"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晚近以来,“实践美学”及其所衍生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新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发生了一场“跨世纪的论辩”.在论争中,因双方或多方相互遮蔽而出现了“身体空场”,致使中西美学对话的平台出现错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有效利用具有身心互渗特质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的契机.当前的美学论争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应尽早填补“身体空场”,返回“身体思维”,以化解主客体、身心对立及感性与理性对立等理论吊诡.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和美学已经愈来愈趋向于深化统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我们从体育教学所特有的美中去挖掘和研究。本文从教师的教态美、教学形式结构、教学特征、体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形体美这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体育教学中蕴藏着的美学因素,并论述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广东社会科学》2021,(5)
10.
11.
陈诚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一文中,主要对当前国内实践美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质疑:一,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实践美学.盲目套用西方现代理论。“是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马克思的实践观混合形成的一种四不像。”二。新实践美学对“实践”层级的划分.将“实践”泛化。“实践的层次划分赋予了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意识以实践的功能和实践的向度,事实上是脱离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和实践观,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门类,这就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存在方式而广为艺术研究工作者对其长久的探索与思考.几个世纪以来,音乐美学一直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促进和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全面科学地阐述着音乐的社会性问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音乐美学发展也有了跨越性的突破.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门类,一直为新中国的艺术事业发展承载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从音乐、绘画、哲学及其对比的角度对20世纪表现主义时期著名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进行深入的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美学的内涵我国美学史上第一位给“美”下定义的是春秋时的楚国人伍举,他认为所谓“美”是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的人都是无害的,或者说是有益于人的,才能算是美。伍举的“无害为美”的观点,实质上就是说美就是善,其核心是和谐。孟子提出著名的“充实而谓美”的思想,对美的内涵作了更深入的探讨,还对共同美的问题作了形象而精粹的表述,他说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从而肯定了美感的共同性与普遍性。在西方,早在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开始对“美”作哲学的思考。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自由人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人文底蕴、公民美德以及行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音乐艺术素质教育在综合型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目的与内容与通识教育的所倡导的核心价值有着诸多方面的一致性,通过对其教育内涵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价值定位以及它与通识教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音乐在审美教育中的优势体现在: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手段的大众化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更易于推进审美教育的经常化;音乐的特点更利于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音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种促进作用有利于审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宝莲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
本文探讨了生本教育理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根据生本教育理论及中小学生的特点,中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学音乐教育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音乐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本质的感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在我国古代优秀诗文中,蕴涵着对生命和谐性的礼赞、对生命独特性的张扬、对生命超越性的追求,所有这一切都可启发人们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类,特别是对处于开始尝试用自己思维方式去探索求知、去发现世界、感悟人生的青少年来说,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获得认知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活动,而本质作为塑造人的工程的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