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校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还没有建立好完整的自我体系,但却要像大学生一样面临人际关系、就业等问题,这样就加剧了危机的存在。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职校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和谐水平,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职校生更好地建构自我体系,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积极心理学思想引入职业教育中,探讨积极心理学对职校学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弄清这些特殊群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创新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和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1990年之后出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湖北省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4 792名各层次、各科别的"90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结果:"90后"大学生在强迫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上,出现中度及以上问题的学生阳性检出率较高。和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这4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艺术类学生比理工类、文法经管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在抑郁、敌对、恐怖、偏执4个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考录取批次上,"90后"专科生心理问题突出,本科生、高职高专、自考生心理状态相对良好。结论:湖北省高校"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在强迫、焦虑等问题上比较突出,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荣  李世珍 《云梦学刊》2008,29(1):130-132
近年.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在于巨大的社会压力群、群体差异等,因而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加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运用失范理论范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理论范式及运用语境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宏观结构困境引发微观个体失范的具体表现与最终结果。在生成机制及实质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为变迁、断裂导致的失范,实质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不足导致的社会化偏差。在化解场域之学校非正式群体上,社会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中介,学校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域,是化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毅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4):138-139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有目标无动力的可发展型、易紧张无活力的神经质型、能力受压抑的厌学型和无素养难自适的厌世型。要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可采取建立纵横交织的立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全正确适度的舆论导向体系、对教师家长进行持续性心理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普及艺术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救亡压倒启蒙、群体命运胜过个体自由的大时代下,学生群体"思出其位",投身于社会政治运动.在学生运动中,学生群体与社会各群体关系之复杂或可折射出学生群体的些许特征及其在近代社会政治转型中之地位.学生群体以其特有的可以超出自身群体利益的高远理想而常常能成为民众运动的先导,尽唤醒国民之责.但学生群体的很多局限也显现于学生运动中,学生群体只能为一时之唤起,往往不能持久,如若不能得到其他社会群体的支持就难于取得胜利.学生运动之成败与社会环境及时势演进都有很大关系,学生群体很少能独立有所作为.而政党运动学生与学生自毁式的校内风潮往往使学生失其本位而凸显其独立性之虚幻.  相似文献   

9.
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服务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及高校的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特殊群体定位指向负面化、特殊群体划分绝对化、特殊群体教育简单化以及特殊群体教育力量单一化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合力四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薛志东 《阴山学刊》2004,17(3):117-121
通过对包头师范学院2001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查分析,结果得出呈现中等程度心理疾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以上;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及精神病症.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一群体的家庭出身、高考影响、学习压力、社会竞争压力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生工作机构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90后群体使用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的行为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90后群体使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行为特征,据此对该类型产品的营销推广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以农村特殊群体为切入点,在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整合中实现社会公正,并探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两周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消极应对方式与躯体化、强迫因子呈正相关(P均〈0.05);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的对象既是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 ,又是由每个学生个体相结合而成的具有社会心理的学生群体。学生群体结构按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主要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较稳定的明显的外部结构形式的正式群体 ,如班集体、学生会、团支部等 ;一类是具有较稳定的隐蔽的内部结构形式的非正式群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自发小群体。通常 ,教师只注重对班集体这一正式群体的大教育 ,而往往忽视了对班集体中或跨班级、跨年级体现出纵横交错关系的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构建有利于留守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加强留守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由于政府单一计划本身的有效性问题和现实中其他可供农民选择的医疗模式缺乏,导致易被人们忽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出现.该群体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通过实施新农合政策的选择性激励措施、适当增加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和加大对农民医疗救助的范围和力度等措施来化解"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纯武  侯秀奇 《理论界》2005,(1):132-132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本文对学生工作主要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等五方面的工作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琦  肖劲草  尹霞 《理论界》2015,(3):151-156
本文利用SCL-90量表和自编调查表,对湖北地区8所高校的450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湖北地区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常模,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文科专业博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理工科;来自农村的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25岁以下的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25至30岁的学生;女性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男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社团群体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和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感染对学生心理成熟及人格整体的和谐发展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彦生 《南方论刊》2013,(1):11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怎样使留守学生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