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陈景富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佛教为外来之学,其命在翻译,自然之数也。”①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部佛典翻译的历史。佛典的翻译决定着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而中国佛教的发展又为佛典翻译提出新的...  相似文献   

2.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重要的佛教史价值,保存了印度早期佛教的因子,勾勒出佛教中国化的变迁、记录了佛典翻译与整理的底本,映射出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折射出佛教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佛教的态势,记载了佛教史实。中古佛典序跋对佛教史的记录、保存、还原、映射、反映、评判具有鲜明特色,一方面所承载的佛教史具有一定的广阔性,囊括了域内与域外,佛教史内部的各个要素以及与佛教史相关的多个层面,另一方面承载佛教史的手段多样化,既有正面、直接记录,又有侧面折射。  相似文献   

3.
黄小芃 《天府新论》2013,(4):141-146
《辩正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其主要佛教思想是:凡圣之别;遵循佛法;佛经翻译之目的与信佛之目的一致,都是自觉觉他的大小乘佛教的精神;合格佛经译者的两个首要条件与佛教信徒必备的两个条件——皈依佛法、严守戒律基本一致;佛法的三期说之像法观念;佛典翻译的佛教性质是佛教说法教化的德用范围。佛教思想与翻译思想的关系是佛教思想贯穿了整个《辩正论》,也是论文佛典翻译理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4.
端午与佛教     
张应斌 《船山学刊》2008,(2):129-132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深深地渗透到佛教中:端午起源的真正原因见于佛典。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在佛教中保存。端午发生的事入栽佛典。  相似文献   

5.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包括作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进而必然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文学理论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作家文学,也波及到民间文学。1、具有文学性的佛典与佛典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义净、鸠摩...  相似文献   

6.
高华平 《江汉论坛》2007,9(8):112-115
"文献"有广、狭义.广义的"文献",包括一切知识的载体;狭义的文献,仅指那些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包括地下出土文物上面的文字资料.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教文献",主要指佛教各种的藏经和续藏经中的佛典文献,当然也包括敦煌等出土文书中的佛教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汇是怎样进入全民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其中若干佛典词语作为对象,来考察《法显传》一类的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在佛典词汇中土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戴莹莹 《学术论坛》2012,35(10):89-93
"佛教文学"是现代学者将各种零散偶然的并不一定有内在联系的文本整合而成的一种文学形态。这种考古式发掘、阐释与对话同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密切相关,在此语境中纵观"佛教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佛典译介文学"研究;(2)20世纪初到50年代的"敦煌文学"和敦煌"俗文学"研究;(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印度文学"研究;(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佛教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吕碧城的佛学贡献及其佛教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碧城在佛学方面的贡献一是积极倡导戒杀护生、保护动物,二是用英语翻译佛典,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化以及中国佛学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佛教诗人,她的高明之处或者说特殊之处在于她能够把佛教的理念同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0.
从“浴佛”看印度佛教在鄯善国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佉卢文文书511号是鄯善国举行浴佛法会的祈愿词。该文书反映了鄯善国佛教信众因地制宜地改变了佛典规定的浴佛形式。该文书说明鄯善国的小乘佛教奉多佛说,属大众部。该文书也是若羌、且末地区皮肤病的最早的史料见证。  相似文献   

11.
汉地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与此相应的伦理观念背景,小乘佛教在汉地无法形成气候.但是,笔者认为,小乘佛学,尤其是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摩"即"毗昙"之学对中国佛学、佛教的影响至为深远,有必要对小乘佛学对中土大乘佛学的潜隐的作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以东晋道安的般若思想与"毗昙"的关系作初步考察,指出毗昙对道安的般若思想的影响,以此为个案,作为理解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印度佛典之中国传译,史近两千年。这漫长的译经历史,不仅译出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国翻译学也随着佛典翻译的开始而诞生,又随着佛经翻译事业的成熟而成熟。佛经翻译几乎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翻译的全部,从中产生的理论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和思想。因此研究佛籍译论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之主体。但目前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古代译学理论的研究并不深入,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敦煌吐鲁番回鹘佛教文献与回鹘语大藏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大量回鹘语佛教写本和印本残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简要探讨了回鹘佛教的四个来源粟特佛教、吐火罗佛教、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其中汉地佛教影响最大.其次,介绍了回鹘佛教文献的书籍形式、佛典翻译家,如胜光萨里都统、Prujnarksita、安藏、昆尊萨里都统、笨雅失里、桑伽失里、迦鲁纳答思、阿利雅·阿恰利雅等.第三,对已经整理刊布过的90余种回鹘佛教文献按非大乘文献、大乘文献、论藏文献、汉文疑伪佛经、秘宗文献和其它佛教著作等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佛教文献名称及其对应的梵文或回鹘语形式等.第四,从回鹘语佛教的来源、回鹘语佛教文献的形式、回鹘语佛典的结构体系和形成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回鹘语大藏经存在的客观性及其提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维生活的年代,佛教的中国化已极近完成,中国佛教诱引诗歌承当起"传达佛理,表现悟境"的新使命。这对于以"不立文字"为宗旨的南宗禅是至为合乎逻辑的选择。佛禅之于诗的仰赖,亦催动了诗风的变易,"以身命付之"且"亦官亦隐"的生存状态,导致了王维灵魂的皈依,后期与南宗禅结缘,不仅给王维以学理的满足感,其简括斩截的表达,也是一种诗风革命的示范,王维持风成熟的标志是,主客体世界的等比若一,深得"有"无"之旨,赋尽"动"静"之妙。其对自心、自性和时空深刻独到的体悟传达中,并无教义、宗旨的说教,连禅语佛典亦不再出现,却生机勃勃,禅意盎然。"清丽"、"旷淡"、"含蓄"、"浑成"的诗风,到底也体现了大唐气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史上著名译师鸠摩罗什对于大、小乘教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均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全面传译当时外来佛教大、小乘"三藏"重要典籍,符合中国学术"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精神,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及其"中国化"进程.他的译场更开创自由讲学之风,他的讲学纪录形成佛典义疏这一学术著述新体裁,他和他的弟子开始使用"教相判释"这一整理学术体系的方法,他所翻译经典达到高度艺术水平,这些不仅是佛教史上的巨大成就,对于拓展学术视野、丰富学术方法,对于推进整个文化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佛教的"世间"观念在释迦牟尼创教时期就提出了。在后来的发展中,佛教的不同流派或思想家对此观念又有多种诠释。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各宗派对其也持不同态度。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对此观念最为重视的宗派。禅宗提出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主张,实际是强调要努力接触民众,融入社会。中国近现代的佛教各宗也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佛教离开"世间"是不能存在的。但比较而言,禅宗在这方面还是最为突出的。禅宗在中国之所以发展极为迅速和影响巨大,与其能很好地平衡树立宗教目标与深入世间生活二者的关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宋肃瀛汉译佛典的产生,相传以《四十二章》为最早。但此说之不足信,前人述之已多,兹不复赘。中国首次汉译佛典,约在东汉桓、灵时期(147-189年),那主要是依靠来华的安息国和大月氏贵霜王朝的高僧和优婆塞(居士)如安世高、...  相似文献   

18.
话语只有在实际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才有意义。释道安的佛典汉译,在构建与交往的话语意义中,从译经理念到文本实践,从发明教理到创宗立派,从疏释辑录到信仰传播,促使佛教文化传播走向规范和系统,深远地影响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为解决佛教中国化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文明的进一步成长推波助澜,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确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以“圆”为美——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志祥 《文史哲》2003,1(1):37-43
佛教虽然从因缘聚散方面揭示出事物虚妄不实的本质 ,但同时又肯定 ,事物从现象上看又是不空而有的。这样 ,佛教就从对现实美的否定走向了再否定 ,即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以“圆”为美 ,是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的突出表现之一。佛教认为 ,圆形圆满无缺 ,是现实中最美的图形 ;涅圆满无缺 ,因而称“圆寂”;般若圆通无碍 ,因而称“圆智”;佛法圆活生动 ,故称“法圆”。如果说“净”是佛典中频繁出现的道德术语 ,那么“圆”则是佛典中频繁出现的美学术语。  相似文献   

20.
英国学者A·K·渥尔穗著《印度佛教史》,1971年出版。关于印度佛教史,印度学者和西方学者著述甚多。这本著作的汉文译本,值得向读者介绍。佛教在印度,曾盛极一时,但它没有能够成为印度社会的统治思想,不象中国的儒教在中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没有更广泛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说到它的势力,如果勉强与中国的思想比较,倒是有点象中国的道教的地位:它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势力,但不是正统;它有一定的信仰群众,但不占多数;它统称为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