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海玲 《南方论刊》2009,(7):108-109
历年来全国和各地区的高考文言试题的选材大部分都是人物传记,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选文为人物传记的占75%以上,并且考查的重点又是筛选和整合文言信息的能力,分值较大且多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倾斜。作为高考的一出重头戏,传记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不可轻视。要使学生能够快速读懂一篇高考传记文言文,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名人传记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根据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目标,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而在高二级开设的语文选修课程。名人传记选读属于选修课程中“新闻与传记”系列的一个模块,具有积极探讨人生实践价值的现实意义。这一项教学实验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正在引起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浓厚兴趣,勇于探索的尝试者热心地关注这一教研新课题。本文从探讨的角度谈谈对名人传记研究性阅读的教学认识和具体操作方法,力求摆脱盲目性,增强研讨实效性,激发中学生对美好人生的感悟之情,树立远…  相似文献   

3.
蒋永顺 《南方论刊》2008,(2):105-106
现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川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近年高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临朝太后大传》评介文藻韩妙丽人物传记一直深受各阶层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广为人们熟知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的传记,成为读者竞相阅读的畅销书。历史人物传记作为传记类图书的一个种类,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成为当今图书市场的一个新热点。但是,以往学者撰...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年来出版的林林总总的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传记多为史学专家所撰 ,作家传记则多系文学专家所著。由此 ,读者掩卷之余不免有历史人物传记缺乏文彩、作家传记缺少历史厚重感之叹。像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那样文字精彩的传记 ,像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曹聚仁先生的《鲁迅评传》那样具有历史棱角的传记著作便格外为人们所珍爱。正是怀着这种心情 ,读史学家冯祖贻为著名作家张爱玲所写的传记 ,就有一种少有的满足和欣慰。一建构一部著作 ,最显撰者匠心的无疑是发凡起例和谋篇布局。虽然有些传记作品的结…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语言能力.在我国,阅读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高考英语测试中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从语篇变量的角度建立了一套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效度验证标准,并用该标准对2009年高考英语重庆卷阅读测试部分进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高考英语重庆卷阅读测试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知识覆盖全面,考查重点突出,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后,为阅读教学和测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下语文教学极端漠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做法,通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重点评析语文基础知识在识记、阅读、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期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基础教学的必要的重视,纠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矫枉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言文词汇的学习要求,原有的第二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版)》明确规定: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而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只要求“了解”,但强调“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新旧标准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的创新。新课标重视文化传承,提高对“文言”的要求。这意味着调整过去将文言文教学异化为文言词法、句法教学的倾向,而将文言词法、句法与具体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在…  相似文献   

9.
早在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散文还是传记(特别是人物传记)等各类文体,都无一不呈现出诗性或诗化特征。《垓下之围》以其独有的诗化特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以及其后对其他文学样式的借鉴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记是史籍的一种重要体裁,在文学上也有显著地位。高尔基曾建议出版“传记丛书”,充分估计到了传记的意义。写好传记是很难的,写古代人物传记更有其特殊的难点。孙开泰同志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思想,已有多年,有很多论作。现在有幸读到他即将付梓的力作《吴起传》,使我倍觉欣喜。其叙事明快晓畅,分析深刻犀利。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古人传记,而且是有独到创造性见解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1.
刘亚军  毛丙波 《理论界》2005,(8):130-13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构筑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T”型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物传记的归属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仍然各持其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是历史的范畴,有人说它是文学的一支,还有人认为它同时兼具文史两重性质。例如,《大英百科全书》中的《传记文学的诸方面的要素》一文说:“有些时候,传记被认为是历史的一支.但如今人们已认识到历史和传记是性质截然不同的文学形式.”显然,这些各异的见解,都有其一定的片面性,过于简单,难以令人信服。本文的企图,意在论证人物传记的归属问题。为此,仅把我个人不成熟的粗浅研究,付诸文字,以求教于行家里手。如能抛砖引玉.作者便深感快慰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中学语文如何真正走进问题教学呢?笔者在这里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艳芳 《南方论刊》2005,(5):64-64,7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外阅读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直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日趋科学、开放、灵活,课外阅读更是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我从事教学的多年实践中,发现凡是作文优秀的学生,都很爱好课外阅读,尽管他们读的书不尽相同,有的喜欢阅读古典名著,有的喜欢阅读外国文学,有的喜欢阅读历史故事,共同的是他们…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的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学生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  相似文献   

16.
开元、天宝时期,历来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黄金盛世,对于独领风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开、天皇帝唐玄宗,千百年来论议纷纭,褒贬各异,评说的形式亦多姿多彩。三秦出版社新近推出由阎守诚、吴宗国合著的隋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唐玄宗》一书,寓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一部难得的人物传记著作。该书有以下特点:其一,突出传主,观点新颖。人物传记突出传主,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近年来所出的一些传记,要么见事不见人,对传主着墨不足,往往将传记写成某一时期的朝政实录;要么缺乏应有的深度,常常是《资治通鉴》书中观点的翻版,很难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作者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将全书每一节都以唐玄宗的活动贯穿始终,条分缕析,不仅使读者明瞭唐玄宗一生功过是非,而且,  相似文献   

17.
“脱离现代口语”的文言文,从魏晋南北朝起直到今天,要学习起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会文言文的标准是能读能写,现代人会文言文的标准只要能读就行。相对而言,现代人的“会”,难度小多了。况且,许多古籍经过历代学者的整理、诠释,阅读的难度也不断降低。即使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一度光辉灿烂的史传创作,到了六朝时期,已经走向江河日下的一途.而一种新的传记形式却开始悄悄崛起,史传之外的各种人物传记写作逐渐繁荣,并开始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中担负起主导的作用.这就是“杂传”. 正史以外的传记创作在汉代已经初见端倪,如刘向,班固等都曾于此有所撰述: 《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向以为王  相似文献   

19.
着力探视女性的心灵──评胡辛的三部人物传记胡颖峰一、独写女性的“三传”尽管同样跻身于90年代的中国“传记热”中,胡辛并非历史史实的记录者。她的传记作品序列《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原名《章江长恨歌))、《最后的贵族──张爱玲)和《陈香梅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0.
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又是最早使传体脱离经、纪而独立成书的史学著作。它借鉴《史记》的体裁结构,继承发展了以往解经、释纪之传的某些合理因素,吸取精华,有所创新,完成了单行传体的变革,在史学上引起了专写人物传记风气的盛行,并促使后世妇女传记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