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妥善处置分析研究——以高校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那些对社会危害程度定为特别.重大、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到"快、围、导";因思想、情绪、感情上的问题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与情感的感化来解决;因生活实际问题引发的公共突发事 件,要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解决;因管理制度缺陷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来解决;"妥善处置"包括指导思想上的"柔性",感情投入上的"柔情",处置手段上的"柔和";"妥善处置"要求将政治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艺术等成果运用于处置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前提是重新定位乡镇政府职能。领导职能:变"划浆"为"掌舵";管理职能:变管制为服务;社会职能:变包揽一切为只提供核心公共产品;经济职能:变直接经营为宏观调控。尤其要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职能。唯如此,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3.
孟滨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105-106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缺失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公共艺术教育的关系认识上还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普通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实用轻美育"的传统观念,因而,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都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第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下,有的高校开设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但是,往往偏重于正统的国画、油画和艺术设计教育,而忽视本土民间文化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和管理的现状为背景,结合公选课"选"与"学"的问题,探讨课程体系建构思路,研究学科建设和地方资源在艺术课程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山水是艺术永恒的源泉,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道法自然,山水启蒙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几乎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山水本身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比任何艺术品更伟大。比任何一本书都更启迪艺术家。山有神而水有灵,王维称其水墨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董其昌称:"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以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诗人袁宏道说:"师森罗万象,不师古人。"以山水为师,是众多伟大的艺术家们艺术实践的共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作为独立学科,艺术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考察中西艺术史,艺术主体观照现象世界并由此形成的经验图式乃是其特殊的精神活动的一面,是存在于艺术系统范围之内的"艺术之现实";艺术之现实有其精神性、结构性、真实性等方面的属性,这些属性由艺术主体精神观照的外观、内照、观照之观照等不同视角所造成,并且决定了艺术之现实的物理性、心理性和艺理性;而艺术之现实的"真实性",不是实证科学性的,而是艺术之现实自身的规定性,亦即"艺术之真实".  相似文献   

7.
“符号形式理论”与公共管理的“符号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形式理论"是20世纪哲学史上的一大重要贡献。其提出者恩斯特·卡西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恩斯特·卡西尔通过其著作《人论》将符号形式理论运用于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诸如神话、艺术、宗教与社会科学等。"符号形式理论"体现了公共管理的人性基础,同时可激发公共管理领域的"符号化"实践——通过将企业管理中的"CIS"系统引入公共管理,可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的本质就是要限制国家的公权力来保障公民的私权利。按照宪政的思路来协调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关系,两者之间不是压制、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保护与被保护、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宪政理念下我国警察权配置应遵循"分权原则";警察权运用应遵循"比例原则";警察权行使应遵循"公共原则";警察权运行应遵循"程序正当性原则";警察权监督应遵循"司法权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9.
自波德莱尔以来,"新奇"成为审美现代性的核心范畴之一.波德莱尔之"新奇"是指艺术家对瞬间呈现的美的捕捉,它标识着主体的"独创性";阿多诺把艺术对"新奇"之物的渴求,规定为艺术对抗物化现实的"动能"和策略;罗兰·巴特的"新奇"则是指"文"的生产性.通过对"新奇"的意义之蜕变的考察,透视出审美现代性展开的脉络及其危机.  相似文献   

10.
朱熹作《中庸章句》是对《中庸》这一"孔门传授心法"做出诠释,以接续尧、舜、禹至孔、孟以"心"为核心的传道系统。所以,朱熹《中庸章句》讲圣人道统所传之"道"在于"心";以心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解读"中庸"之"中";既讲"性即理",又讲"心具众理";讲心之"未发","天下之理皆由此出";讲"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讲"以尊德性为主","非存心无以致知"。具有较多的"心学"内涵,包含了许多与陆九渊"心学"相一致同时又有所差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是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美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检视公共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公共艺术的成果,可以发现公共艺术仍有许多值得再讨论的理论前提和美学预设,包括公共艺术如何突破"环境美学"的框架,公共艺术如何承载公共性,公共艺术如何消解消费主义的美学策略等等。公共艺术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公共艺术应该追求一种积极的批判性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现代传媒无疑会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深入性、广泛性和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现代传媒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必要条件";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接受者对艺术的鉴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二度创作";网络正在把艺术的虚构性推向极至.  相似文献   

13.
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中心范畴.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意义就是指"自然而然";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则包括"道之自然"、"政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三方面内涵.老子"自然"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注重"写意";西方绘画强调"写实",这种局限的艺术观点应当进行全面的思考."写实"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中西方对于写实的理解又有何异同?本文将通过中西方艺术的起源与哲学思辨来讨论中西方的绘画写实观念,从摹仿(西)到通灵(中),从逻辑之形(西)到心中之像(中)来阐述当代西方文化东渐造成的艺术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与民众"公共精神"品质的培养与化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内在地禀赋着重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现代社会本质应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足性品格的"公民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发达的社会"公共生活"气象;"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精髓,它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位于社会最深、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中国市场社会中民众"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品质的培养和化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拓展中国公民的"社会空间";加强全民族的现代"公民意识"及其"公共规则"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性伦理文化资源,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德"风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阐述青海藏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模式设想:一是政府主导下的"主体共治"型模式,主要讲不同层级责任主体在体现政府"主导"时,通盘考虑利益与成本公平分配以及权责边界;二是市场主导下的"合作共治"型模式,"政府并不保证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只能保证公共产品被提供";三是民间主导下的"契约化共治"型模式,在社会治理框架下,生产方、供给方、消费方形成公共文化从生产到分配、到消费的一种契约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论证"中庸"是一种理智,是深化认识的结果,并讨论"中庸"与做人之道及领导艺术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8.
"史义"是中国古代史学用以表达历史思想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初次提出《春秋》有"义";汉代史学援借《春秋》之义,但又各具"旨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春秋》之"义"遇冷,史义另辟蹊径;隋唐时期,主要是对盛衰兴亡进行总结,后来则要求重建《春秋》之"义";宋元明时期的主流是以"理"审视历代史义;清代在史义方面呈现出朴实与圆通两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变中有不变,《春秋》之"义"始终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首要之义。  相似文献   

19.
欧阳爱权 《浙江社会科学》2015,(4):103-109,158,159
人文启蒙历史情境下生成的公共理性是近现代文明奠基石,其生成逻辑对当前国内道德建构有着重要启示。"人是目的"理念系公共理性之宗旨,共同体信念系"人是目的"社会通约,只有确立共同体信念且生成公共理性交往秩序,传统"差序格局"与"原子式"交往困境才能向普遍信任交往方式转型。转型期政治制度实践必须具备创建良好公共秩序与满足社会道德需求的基本效能,政治共同体只有实现善政优化社会结构公平秩序,才能造就制度信任且为行动者提供优良伦理价值认知图景。大众文化系培植审美意向与道德情感不可疏忽的生活载体,审美艺术之本质是将反思判断力而非感官快适感觉作为艺术准绳,从现实质料及实然性中探求超给定性之意义世界与反思维度,启蒙行动者"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的历史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在继承康德公共艺术美学思想即审美判断第二契机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美育传统中缺乏"公共性"做了批判,并以西方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公共艺术优秀成果为榜样,对中国现代社会美育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营造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