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瑶族文书《过山榜》的内容涉神话、传说、族史、生产、生活、风俗、宗教等,比较详尽地记录了瑶族的起源、迁徙、习俗及瑶族人民开发山区所享有的种种权利,号称瑶族的“圣经”和“护身符”。作为契约型文书,《过山榜》是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瑶人既坚守神圣又关注世俗的特定精神追寻,对于缓解全球化语境下去圣化带来的精神危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瑶族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着一种汉文文献,叫作《过山榜》,或叫《评皇券牒》、《过山帖》、《盘古圣皇榜文》,等等。解放前,在民族压迫与民族隔阂的年代里,这种为瑶族人民所珍藏的民间文献,是不轻易拿出来为外族人看的,因此知道它的人不多。在过去一些关于民族学和民族史的著作里,提到《过山榜》的,也不过是有数的几本而已。  相似文献   

3.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盘王歌》、《盘王书》和《评皇券牒》(俗称过山榜),是瑶族用汉文记载的三大民间文献资料,对于研究瑶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就《盘王歌》的内容、产生及社会价值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自明初以来就成为以瑶、汉两族为主的杂居区域,居住在山中的过山瑶的饮食、服饰和语言等同平地族群逐渐模糊,但依然存在明显的族群边界。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居住的环境、生计取向以及风俗习惯上。本文描述富川过山瑶的族群特征,认为过山瑶族群与平地族群区隔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富川历代统治者对瑶族人民严酷的民族政策使其不断迁往偏远山区,形成族群的地理区隔;随着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计方式形成了过山瑶固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与生计方式相适应的过山瑶"两头扯"婚俗形成了族群文化圈,分享共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生活于桂北地区华江瑶族乡的过山瑶婚礼彩话为调研对象,分析其传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认为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与民间礼俗紧密相关,它建立在渲染仪式氛围、抒发人民群众情感和强化族源记忆等现实功用的基础之上,有赖于传承人的延传、创新以及多元媒体的传播。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活态传承机制是契合过山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支点,也是协调社会关系与保护文化多样性可供选择的模式。对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活态传承的拓展研究,有利于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王琦瑶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饱含上海特色的女子——王琦瑶。王琦瑶是《长恨歌》的灵魂人物,也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上海人最本质的特色。王琦瑶的身上,不仅有着上海人所独有的开通、追求开放型的文化,处事精明,个体自立,注重生活细节、从日常生活中定义人生价值,也有着小市民的习气,功利的爱情婚姻观,虚荣心,以及对政治的冷漠和回避。《长恨歌》是将人与城交替来写的,人即是城,城即是人。王琦瑶的一生不仅是一个女人沧桑的命运,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弄堂岁月的缩影。王琦瑶用自己唱出了一曲动人的“长恨歌”,可以说解读了王琦瑶,便解读了大上海。  相似文献   

7.
《评皇券牒》,俗称《过山榜》,又曰《盘王胜牒》、《盘古榜文》,名称不一,内容大同小异。它是信奉槃瓠为始祖的瑶族人民世代流传的历史文献,集中地记述了这一部分瑶族的来源及其迁徙情况,为我们探究瑶族的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近年,我有机会看了一百一十份这类文献。就地区说,它们来自广西、湖南、广东三省区以及越南和泰国;从内容看,可以暂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叙述瑶族的历史源流为主;另一类则记录瑶族名姓具体的迁徙情况。为明瞭计,现表列于后:(见第8页) 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券牒》的记述,结合成文史料,试图论证瑶族与古越族的亲缘  相似文献   

8.
瑶人历史上的迁徙在瑶族史诗《盘王大歌》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的官修史籍也可旁证。瑶人的迁徙在文化意识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迁徙的被迫性和始终伴随着伤感与辛酸.瑶人每一次迁徙都是走入更遥远的山林.走入莽荒.离中原文明愈来愈远。另一方面,他们迁徙时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苦难中体现出一个民族坚忍、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较为详细的资料考证了《过山榜》的内容、发放时间、发放者、发放原因等问题,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西大瑶山区(包括已划归桂平县管辖的木山乡),居住着5种不同自称的瑶族:拉珈(茶山瑶)、坳标(坳瑶)、炯奈(花蓝瑶)、勉(盘瑶)、甘迪门(山子瑶)。建国前,一些人把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长毛瑶”,把盘瑶、山子瑶统称为“过山瑶”。  相似文献   

11.
从瑶族传统的祭祀活动--还盘王愿的仪式与内容看,是过山瑶对先祖神灵的祭献。数典不忘祖--漂船过海后,向盘王表示自己的感激与承诺,并祈求继续得到保佑,这种还愿活动,隐藏着先祖绝对可信的历史生活。还愿的祭祀者师公所演示的仪式与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过山瑶民族的诞生和发展,也使我们看到有关过山瑶的族源及迁徙历程之史实。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文书系统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文书系统述略朱从兵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广泛使用文书并具有完备文书制度的农民起义政权,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书资料。但是,关于太平天国究竟曾经使用过哪些文书的问题,史学界尚无人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本文将太平天国文书分为宗教文书、军政文...  相似文献   

13.
以史为鉴──一份日本皇室要求对侵华战争进行反省的历史文书王树才去年,日本神户大学须崎慎一教授在国立国会图书馆发现了一份题名为《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的文书, ̄①文书撰写于50年前,署名“若杉参谋” ̄②。文书被发现后,《读卖新闻》先是派员采访...  相似文献   

14.
敦煌吐鲁番学,是研究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保存下来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大量的历史文书、石窟艺术、古城遗址、古墓葬及其器物等等,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形象、具体的内容和精神。透过先民们世代创造的这些历史文明的遗存,今天仍能使人感到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保守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曾有过寻觅、吸收新文化来丰富充实自己的历史。两汉时期向西域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凿与形成;唐宋以来海上交通的繁盛,都反映了本民族对异域文化的渴求。从西周的《穆天子传》到唐代的《大唐西域记》、到明代的《殊域周咨录》,无一不反映先民们对域外世界寻觅的实践和认识。民族的这种求发展的渴求,曾掀起过一股又一股吸取域外文化的新浪潮。敦煌、吐鲁番文化正是中国中世纪这种浪潮中浮现出来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狐狸精在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中从受人敬仰的青丘九尾狐跌落神坛,归属于山精水怪一类,且逐渐成为勾引男子的女性代名词。刘宇昆在《狩猎愉快》中,将乔姜和嫣儿这两个“hulijing”置于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中,并从多个维度对传统进行反拨,基于此颠覆了刻板印象中对“hulijing”的厌恶倾向。结合刘宇昆写作时的“音译”策略,《狩猎愉快》在中西方都获得广泛传播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王琦瑶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饱含上海特色的女子——王琦瑶。王琦瑶是《长恨歌》的灵魂人物,也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上海人最本质的特色。王琦瑶的身上,不仅有着上海人所独有的开通、追求开放型的文化,处事精明,个体自立,注重生活细节、从日常生活中定义人生价值,也有着小市民的习气,功利的爱情婚姻观,虚荣心,以及对政治的冷漠和回避。《长恨歌》是将人与城交替来写的,人即是城,城即是人。王琦瑶的一生不仅是一个女人沧桑的命运,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弄堂岁月的缩影。王琦瑶用自己唱出了一曲动人的"长恨歌",可以说解读了王琦瑶,便解读了大上海。  相似文献   

17.
《庆元条法事类》(以下简称《事类》)是宋朝法典之一,宁宗嘉泰二年(1202)七月由右丞相谢深甫监修编成。全书分职制、选举、文书、榷禁、财用等16门。《文书门》尚存两卷,对宋代公文官书制度作了详细具体规定,其中某些原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一、文书的类别和格式为了加快公文官书的往来运转,提高办事效率,《事类》对于采用何种公文以及文书格式都作了统一规定。皇帝颁发的命令文书有册书、制书、诰命、敕书、御札、敕榜等7种。如册书用于立后妃,封亲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有文书多件,其中一件首尾文字残缺,可辨部分为古代选举的策问及其三人的对策,经整理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这件文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出土,证明了公元5世纪初远在西陲之地的西凉政权曾经实行过秀才选举制度,可补正史之缺载,文书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凉秀才选举具体内容的可能,是一份研究西凉文化的珍贵资料。以下笔者拟对这件文书的可靠性、文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试作考释。为说明问题的方便,兹引《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录文如次:  相似文献   

19.
有关徐夜生平中几个关节问题的考辨李崇葵徐夜是清初山左诗人群的著名诗人,崇祯庚午科副榜贡生。济南府新城(今桓台县)人。原名元善,字长公,入清前夕改名夜,字东痴。《清史稿》、《济南府志》、《新城县志》皆有传。在全国几部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辞典和清以来的许多...  相似文献   

20.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五个族系,即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前三种族系因蓄长发,又习称“长毛瑶”;后两种族系因居住很不固定,经常迁徙,又称“过山瑶”。本文试就茶山瑶服饰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