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掌故小说大家——许指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民国通俗作家中,如果说张恨水以言情小说见长,李涵秋以社会小说取胜,程小青以侦探小说知名,不肖生以武侠小说赢得时誉,而徐忱亚则因《玉梨魂》等小说被人们目为衷情小说巨子……那么,许指严则是一位十足的掌故小说大家。许指严(?——1923年),名国英,字志毅,别署砚耕庐主,又字弹花阁主,江苏武进人。他的小说大都以“许指严”为笔名,取“志毅”之谐音。1919年,在上海《小说新报》发表长篇小说《京华新梦》时,则又以“指严”署名。他生平著述小说约40余种,什九属于掌故性质。因此,他逝世时,有人这样认为:“指严死,掌故小说与之俱死。”①。确是反映了部分实情。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以来 ,唐诗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唐人小说之研究 ,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至于唐人小说中“用诗”这一普遍而别具重要意义的现象 ,研究者却寥若晨星 ,而对其作系统而全面研究者 ,则更是前所未见。最近 ,笔者有幸读到了崔际银先生的博士论文《诗与唐人小说》(天津古籍出版社 ,2 0 0 4年 6月第 1版 ,30万字 ,下文简称“崔著”) ,令人耳目一新。该著将唐人小说作为基本材料 ,以唐人小说中的诗歌为主要对象 ,通过清理其文本存在 ,勾画其本真面貌 ,评析其作用价值 ,着力探讨小说与诗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借鉴、移植的方…  相似文献   

3.
吴趼人的小说观,在晚清文坛可谓独树一帜。他是这样阐释小说之职能的: 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 为德育之一助云尔。 这样来立论,意味着他已脱出了梁启超“小说论”的窠臼。二十世纪开头,梁氏的《译印政治小说序》和《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相继发表,认为提倡新小说可以改良群治、演进社会,甚至强调新社会必先新小说,视小说为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服务之工具。此论一出:海内风从,为小说发展史开拓了一个新的纪元:把小说从茶余酒后消遣品的陈说中解放出来,刷新了大家对小说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梁氏观点的功绩昭然,然而也显出了极大的片面性。“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提出以来,三年的实践证明,单纯把小说视为政治的传声筒乃是形而上学的理解;小说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以它的美感作用撄人心。于是,小说界有识之士开始对梁氏观点的片面性表示异议,而提出异议最早者乃是吴趼人,他在1906年所写的《月月小说序》中说:  相似文献   

4.
对于长篇小说的篇幅,有将6万字视为“长篇”的,有将15万字视为“中篇”的;也有人认为,“字数和形式不是长篇小说最主要的条件”。而“长篇小说”是对小说文本篇幅的判断,只有在认可了小说的篇幅达到了长篇小说的标准之后,才能对小说进行审美的判断。至于多少字的小说才能称得上“长篇小说”,作者认为,10万字是一个比较适中的下限篇幅。  相似文献   

5.
陆文夫同志的第一篇小说《荣誉》,写于1954年,发表于1955年,距今已有三十年历史。三十年来,据现在所能找到的材料统计,他共发表短篇小说38篇,中篇小说两部,合计五十多万字。还有差不多数量的散文、随笔、文艺论文、报告文学等。三十年写这样数量的作品,不能算很多。但仔细算算,三十年中允许他握笔的时间,实际只有十五年。第一阶段是从1955年到1957年。三年时间中,共发表小说十二篇,十万字左右。以后是被错误地划为所谓“探求者”小集团成员,挨批,下放,搁笔三年。1960年,他重新开始创作,到1964年,共发表小说13篇,合计十一万字。在这期间,他还写了两个中篇,在十年动乱中遗失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一个(即《有人敲门》),于1982年出版。这样,在这四年中,已发表的小说,合计是22万字。从1964年开始,他又不能表小说了。一直1978年才第三次握笔。到1983年为止,五年中共发表短篇小说13篇,中篇小说一部,合计约二十四万字。这些数字,没有包括其它类型的文章,也没有包括写好但在十年动乱中遗失的作品。这样一算,陆文夫同志可说是相当勤奋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文雅纯净、古朴幽深,但充溢着“乾道”之气:男性意识强烈,女性意识淡薄,男性形象呼之欲出,女性形象深藏若虚。若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乌热尔图的小说是男性小说,他所描绘的世界是雄性的世界。因而,可以把他的小说归为男性本位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著名民间文艺家、我院过伟研究员搜集积累资料 15年 ,写作 4年 ,所著《中国女神》 ,探索全国 5 6个民族10 0 0多位女神 ,5 1万字 ,内文插图 14 0幅 ,文前照片 32幅 ,这是他的第 5 0部书 ,2 0 0 0年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后 ,获国内外学者好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姜彬教授评“视野开阔 ,搜罗详尽 ,特别少数民族女神的探索 ,补了以前女神研究的空缺。”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评“集中国女神之大成。”辽宁大学女学者江帆教授评“气势恢宏 ,很难想像这样庞大且颇具难度的研究课题由一人独立完成。”新疆大学王堡教授评“资料翔实 ,有理有趣 ,构建精当 …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论小说》中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得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字,这动词和这形容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为严格的语言大师。众所周知,鲁迅的写作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虽然他在写作之前作了充分准备,“总是经过深思熟虑,腹稿打好了,就提起笔来,一气呵成,所以初  相似文献   

9.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普通的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第三,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分析孙犁抗日小说之“三不主义”的成因及意义,可以窥见孙犁“抗日小说”的特点,也可以清理出上个世纪40年代兴盛起来的革命文学之浪漫主义传统的精髓,并据此进一步描写出40年代以迄今天大陆文学以“柔顺之德”为核心的特殊道德谱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爱尔兰作家贝克特是以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而闻名的,对于其荒诞派小说,人们却知之甚少。事实上,他在小说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其长篇三部曲《莫洛依》、《马龙之死》、《无名的人》的创作特征在于创造“无字文学”,语言往往含混、自我否定、无逻辑性、缺乏实指义;而其小说情节呈现出扩散与消解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贝克特是传统小说语言与情节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史上,很少有可以与秦始皇的影响相提并论的人物。他功大过亦大,历来毁誉褒贬都十分激烈。为这样聚讼纷纭的的历史巨人作传,又要写出他所经历的整个时代的概貌,实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他著史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秦始皇本纪》可以说是贯彻这一宗旨的一个典范。司马迁以他如椽之笔,以不足万字的篇幅,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建立前后四十余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把秦始皇这个在历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据说,鲁迅的母亲就是张恨水的"小说迷",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鲁迅一定要买回去给母亲看。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的散文、诗词、游记,共近3000万字,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这样一个才子,生活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如他的小说作  相似文献   

13.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任何派别的文学史家也无法低估他在小说创作上的巨大业绩;晚年,他更以五卷辉煌的《随想录》代表了一代中国知识者的良智,震动了海内外文化界。小说创作的独具风骚与暮年谱写的“天鹅之歌”合力构成的眩目强光,常常使得读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早年同样风格独异的散文创作.对其早期散文的研究与评论也仍颇显寥落。事实上正如巴金早在五十年代就承认过的那样:“三十年来我一共出版了二十本散文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海行杂记》还是在我写第一部小说之前写成的”。仅从1927年到1949年建国前,他就创作和出版了18本散文集,共50余万字。这样庞大的散文创作量,在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自成一家.风格卓著。它们系统地记录、描写和抒发了作者在长期的社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 2 0年代 ,台静农以他特有的乡土小说蜚声文坛。他是在鲁迅的引导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以小说参与时代的批评和变革。台静农描写故乡大别山山麓叶家集镇上的“生与死”的短篇集《地之子》 ,以及讴歌“时代先驱们”的短篇集《建塔者》 ,均受到鲁迅的赞美 ,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 他的作文,却没有……想到“文学概论”的规定,或者希图文学史上的位置的,他以为 非这样写不可,他就这样写,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写起来,于大家有益。 ——鲁迅 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它情节简单,描写不多,人物形象也是“速写”式的,并不丰满,但却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同时,如果不结合注释看,我们就不大容易理解作品所涉及的一些作者当时的社会问题,这又和读鲁迅杂文的情况类似。统观鲁迅一生的创作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前期偏重于小说创作,但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写了《离婚》以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一篇“一般的”小说,而杂文写作量却越来越增加。鲁迅在十八  相似文献   

16.
形声字的历史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慎最先发明形声字的义蕴,他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黄季刚先生解释道:“事者,其义,其语根;名者、其名,其本字。凡字必有所从受之义而后演为一名,故曰以事为名;形声之字其所从之字多由假借,如以戍为悉,以右为又,是声正是本字之声,而以同声之字代之,故曰取譬相成。”(手校《大徐本说文》批语)按他的意思,形声字的创造,基于语言中的语根(主要是语词,也有语素),就是“以事为名”;取声音相同相近的字来表达语根的声音,就是“取譬相成”。黄氏在这里没有明文提及形声字的形符,但从“相成”二字可以知道,其中是包含了形符的。黄氏的解释于许意于训诂可谓皆圆通周至。  相似文献   

17.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18.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以来的老一辈作家中,叶圣陶(叶绍钧)是以创作短篇小说著称的。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尤以教育小说的成就为高。钱杏邨在评论叶圣陶的创作时说:“他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作家”,“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叶圣陶的短篇教育小说,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旧中国的缩影,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上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在近代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推到无限之高。但以冷静的眼光分析 ,他的理论核心和实践却是非科学的。他心目中的所谓小说 ,主要是政治小说 ,他的“小说革命”的目的 ,是要使小说为他的改良主义政治服务 ,他写的小说也只是为了“发表区区政见”。因此他未能真正认识小说的艺术特性 ,并全盘否定了中国古代小说。他也因此受到许多同时人的严正批评。他的小说理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严重失误 ,乃是由于他对一系列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错误看法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