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吐蕃末代赞普欧松赞身世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关吐蕃末代赞普欧松赞身世的著述,统称欧松赞系吐蕃第42代赞普达磨的直系后裔,是赞普达磨被弑杀后,由其小妃蔡邦氏所生的遗腹子.而本文通过对敦煌古藏文文献史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古代藏汉史料的比较分析,认为欧松赞生父并非达磨赞普,而是吐蕃第41代赞普热巴巾.  相似文献   

2.
达玛(或称达磨、朗达玛)是统一的吐蕃王国的最后一个赞普,其在位时间仅短短四年,后代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多与他在位时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关于达玛禁佛一事,本文认为有两点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首先,达玛时期推行的是“禁佛”政策,而非大部分藏汉史籍中所载的“灭佛”政策;其次,对于达玛禁佛的评价应该尽量摒除佛教典籍中带有宗教情感的偏见对我们的影响,从当时吐蕃王国的历史背景及禁佛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给予达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脱日年赞执政时期,“天降佛法”说启开了吐蕃佛教之先河。然而,据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记载,早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吐蕃周边的佛教徒已在吐蕃境内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引荐佛教于吐蕃王室。龟兹石窟藏文壁文题记,揭开了吐蕃与吐火罗及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历史叙事,亦为吐蕃启开了丝路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4.
依照西藏多数古典著作,辛酉年,大臣韦·达那坚等弑杀赤祖德赞(俗称热巴巾,汉史称可黎可足,彝泰赞普)赞普,拥立吾东赞(达磨)。达磨素来信钵反佛,且出自当年废长立幼的仇恨,即位不久开始灭法,令出家僧人或娶妻还俗;或狩猎杀生。故西藏历史上以赤祖德赞被弑和达磨的拥立为西藏佛教前弘期的结束。达磨灭佛不久,住在曲卧山的僧人肴·格迥、藏·饶赛、玛尔·释迦牟尼驮律藏经  相似文献   

5.
达磨赞普是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也是吐蕃历史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文章分析了史料记载中达磨赞普的不同名号,将其归纳为继位前的名字、继位后的尊号和后人添造的绰号三类,进而对各种名号的缘由、含义及时代背景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附论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时年代的分歧及其对吐蕃赞普生卒年代的影响 (一)西藏佛教后弘期和阿底峡尊者入藏据本文考证,公元841年(辛酉)赤祖德赞被弑,达磨继立。但《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等却载明是公元901年的辛酉。《青史》、《西藏王臣记》、《安多政教史》中亦有年代前后相矛盾的地方,历来影响着吐蕃赞普生、卒年代的确定。因此,考证吐蕃赞普生、卒年代。有必要找出这些分歧产生的根源,以求得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除了对松赞干布的享年、卒年的不同看法外,还有着对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时年代的分歧上,故本文附带加以初步探讨。为了叙述的方  相似文献   

7.
古印度的佛教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传入吐蕃,最终成为藏民族的主流宗教传统,这已是公认的定论。但是,关于此前佛教曾经数次试图北传吐蕃的努力,在学术界却鲜为人知。根据一些苯教手抄本典籍记载,佛教北传的努力早在桑赤赞普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并持续了至少三代赞普。由此,佛教第一次北传吐蕃的年代,可以至少推前4个世纪。  相似文献   

8.
陆离 《中国藏学》2012,(2):90-98
敦煌文书P.3885号中的《前大斗军使将军康太和书与□□赞普》和《前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盖嘉运制[开元]二十九年燕支贼下事》记载了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率军进攻唐朝河西陇右地区的进军路线、吐蕃在今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黄河上游地区磨环川等地的军政设置、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吐蕃军队与唐军交战地点以及唐朝河西陇右节度使辖区的军事布防、节度使盖嘉运上任后面对吐蕃进攻采取的军事行动等方面史实,弥补了传世史籍中有关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是佛教重要流派之一,最初形成并流传于我国藏族地区。公元7世纪中叶,佛教自今尼泊尔和我国中原两个方向传入藏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奉佛教,曾建大小昭寺,并请印度人俱萨罗、尼泊尔人向达尔及汉人大天寿和尚等开始翻译佛经,倡行佛教,乃佛教“前弘期”的开端。赤松德赞(742—797)时期,大力推行佛教,兴建寺院,建立僧伽制度,并组织译师译出密乘经典数十部。还曾召集佛教徒与苯教徒进行辩论,以抑苯兴佛;又举行南僧与汉僧的辩论,以统一信仰。到了赤祖德赞(806—841)时,以强力手段维护佛教利益。由于当时佛教还局限在吐蕃王朝上层,而在民众中尚未扎下根来,且僧侣集团的地位又过分提高,促使与贵族集团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公元9世纪中叶,赞普朗达玛在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兴苯灭佛。至此佛教前弘期终止。佛教在藏区一度沉寂,达100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莲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以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而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西藏的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是在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其后,经赤松德赞、赤祖德赞两代赞普的大力支持,创造传布条件,制订发展措施,但由于阻力很大,两百年间并未站稳脚跟。九世纪中叶,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反佛,本教徒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进行“灭佛”运动,以后朗达玛又见杀于佛教徒,吐蕃王朝随之崩溃,佛教也受这一挫折衰落了大约一百年。  相似文献   

12.
张延清 《西藏研究》2009,113(1):42-51
为了保全佛教圣地敦煌(时称沙州),吐蕃历史上的第二位赞普墀松德赞曾亲临前线,定下了围而不攻的方略,遂有了和平占领敦煌的结果.为了把敦煌建设成为吐蕃在西北的宗教、文化中心,吐蕃统治者在敦煌大力弘扬佛教.秉承前代赞普的弘佛意愿,吐蕃历史上的第三位赞普墀祖德赞下令在吐蕃所辖河西诸州广泛传抄佛经,仅在826年一年,吐蕃就在敦煌抄写了8部藏文<大般若经>和3部汉文<大般若经>,可见吐蕃统治者在敦煌的弘佛力度和兴佛决心.如此大规模的抄经事业,所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报废经页,本文将就敦煌古藏文佛经中的报废经页,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夏鲁寺是西藏佛教后宏期修建的后藏著名的古老寺院,位于日喀则县东南约三十公里的甲措区。在古代,当日喀则(桑珠孜)这个后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尚未形成之前,夏鲁地方乃是年楚河下游河谷地带的商业要冲,因而亦名“丛堆”,也译为“春堆”,是藏语商市的意思。相传是吐蕃十大商市之一。夏鲁寺创建于公元11世纪。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乌东赞实行灭佛政策,佛教遭受严重打击以后,停止了公开活动,标志着西藏佛教前宏期的结束。但是,这并不意味佛法的彻  相似文献   

14.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连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筒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公元631年,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迎娶赤尊公主为妃。赤尊公主作为吐蕃佛教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在"蕃尼古道"上开通了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一条要道。她不仅将佛教从尼泊尔传入吐蕃,而且把尼泊尔佛教绘画艺术和建筑工巧传入雪域藏地,从而创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殿堂,并丰富了吐蕃建筑工艺,为藏民族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才让太 《中国藏学》2006,(2):237-244
本文充分利用苯教文献阐述了苯教传入吐蕃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提出了印度佛教试图传入吐蕃的时间并非像佛教文献所说的那样是拉脱脱日时期,而是桑赤赞普时间,将佛教始传吐蕃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提出了佛教的传入并非仅仅因为是统治阶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时吐蕃王朝走出雅隆河谷,统一青藏高原的社会发展决定了需要一个视野更开阔的意识形态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以前,吐蕃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王政时代。这个时代共包括了长达31代赞普的王系传承。有关这些赞普的世系传承情况及其简略事迹,无论吐蕃时代遗留下来的敦煌古藏文写卷还是10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后弘期所形成的各类藏文史籍中均有大体一致的记载。不过,有关吐蕃早期王政时代的政治与宗教特点,大多数藏文史籍中均  相似文献   

18.
达磨灭佛对佛教在藏区传播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841年发生的达磨灭佛事件,使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受到严重打击,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灭佛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灭佛后佛教在吐蕃的传播是停止、中断还是仍有相当部分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倘若是后者,那么其延续又是以什么方式或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另外,灭佛对佛教在藏地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何种影响和改变? 而一些藏文史籍曾有这样的说法,即把从达磨灭佛后到公元910年的近70年时间称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认为这期间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完全中断。如《汉藏史集》  相似文献   

19.
P. T. 999号敦煌古藏文写卷是研究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和王子微松生卒年,以及吐蕃写经制度方面非常珍贵的历史史料。前人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所公认,但仍存在录入不规范、错录或漏录、汉译不准确等问题,给后进古藏文文献研究者带来困扰,故而对其进行重新识别、勘正、整理、重译,可促进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吐蕃归义军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和归义军政权对佛教的大力庇护支持,敦煌地区的佛教非常兴盛,而佛教僧侣亦通过践行各种福田活动为敦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福田是佛教中对从事慈善活动的一种泛称,福田思想在西晋沙门法立、法矩所译《佛说诸德福田经》中就有所说明。福田思想倡导佛徒、大众多做善事,施民于方便,这样既能帮助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