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越来越受到关注,解读观点众说纷纭。笔者在品读他人观点基础上,从"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角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为切入点,对"嘉莉妹妹"进行全新解读,挖掘嘉莉形象全新的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重新审视德莱塞的思想,探寻他最终放弃评价嘉莉性行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在《嘉莉妹妹》中,我们看到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与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嘉莉妹妹是晚期资本主义的单身女性,既是消费对象,又是生产本身,表征了这一时期的文化与生产方式。通过生计叙事,德莱塞发现和创造了新的现实感觉。  相似文献   

3.
路旦俊 《学术界》2005,(4):289-294
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即1900年版本和1982年出版的复原本。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介绍了这两个版本的由来,并对这两个版本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提出了复原本胜于1900年版本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1900年)一出版就被打人冷官,被认为是本伤风败俗的坏书。作者也因此受到了舆论界的谴责:德莱塞歪曲生活,德莱塞诲淫诲盗,德莱塞明知故犯,德莱塞已经步入歧途,德莱赛这,德莱赛那,总之,一切都是卑鄙、伪造、邪恶。其实,这部直言不讳的小说本身,无论在细节,还是在字里行间都没有一点海谣淫盗的东西。就在严肃地叙述赫斯渥迷恋嘉莉的情节中,在描绘赫斯渥自愿抛弃一切对他来说有生活意义的东西——社会地位,朋友的尊重和个人荣誉——这一段故事中,也没有使人任何伤风…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一部自然主义杰作,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现实。在观看——想要——购买这个简单的公式里,包含着自然主义小说所表明的欲望决定结构,据此可分析出,广告是如何从心理上驱使着现代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6.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优秀作品之一。在小说中作者大量应用了象征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通过对小说中金钱、服饰、报纸、剧院和窗户五个重要象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独到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呈现给我们的是全新的社会图景,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一全新社会形态进行正确解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确保我国社会的良性发展,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民主法治社会中,我们应该从全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人,解读人及其人性。有限理性“经济人”为本文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一个全新视角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解读,旨在挖掘物化意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最终形成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层面上具有鲜明一致性”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党民一体,财德并重,权国民定"是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对"党民一体,财德并重,权国民定"的理论解读,同时,阐述了以"三点六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儒家关系新论——以《汉志》为主要考察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书.艺文志》为主要考察文本,我们可以厘清"儒"和"儒家"这两个涵义不同的概念,进而探究对"儒家"所具有的三重指称。因此,与传统观点不同,孔子实际上并不属于儒家,解读孔子的思想应该跳出"九家之术"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梁华 《齐鲁学刊》2007,(4):102-104
德莱塞的小说要么以外省人为主人公,要么以外省人的眼光观察社会上的人与事,显示出很强的外省意识。形成德莱塞小说创作外省意识的原因既有家庭背景方面的,也有个人方面的。外省意识使德莱塞解构了旧的文学传统,建构了新的文风,也使他能够站在局外人的高度来审视社会与人生。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6):95-99
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认定西奥多·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是一部批判美国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小说,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从文本逻辑的角度来理解《美国的悲剧》的主旨:文学语言述说着"信仰的失落";文学形象塑造了"迷惘的一代";信仰失落昭示着"人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诗论思想散布在《文心雕龙》对诗体的各种论述当中。《明诗》篇对诗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是刘勰诗论的核心内容。现在通行的观点把"持人情性"理解为讲诗的政治教化作用而非诗的含义,既没有把握《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独特论说方式,也没有将刘勰诗论和其"标自然为宗"的文学观相结合,因而造成了误读。刘勰不仅用诗"持人情性"的新观点重申了自己的"自然"文学观,还对孔子"思无邪"思想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强调人们要用全新的感觉去审视、体会熟悉的事物。现今,"陌生化"作为艺术和文学表达的一种技巧,已经在众多国内外文学作品中得到应用。正是"陌生化"在爱伦.坡众多小说中的应用才使爱伦.坡的小说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风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在伦理学专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用了两卷的内容阐发了其友爱观理论,其"一切友爱都根源于自爱"的观点在传统的解读中往往被视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自爱观是一种兼顾理性自我和他人的善,它将高尚利己主义与社会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这一理论无疑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重视个体自由发展以及当前以道德主体生成为目的的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留下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庆  段立刚 《理论界》2012,(1):185-187
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的高考报名人数近两年来开始出现下降。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出现使得"高考降温"背后的解释似乎变得更加复杂。从人口波动的独特理论视角对"高考降温"做出全新的解读,可以撇清对这一现象存在的各种错误解读及臆想。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宏观层面上,人口的长期波动导致的年龄结构变化是造成近两年我国高考人数开始出现下降的根本原因。预测分析发现由于人口惯性的影响,今后高考报考人数将在持续减少一段时期后逐步回升,但回升度幅度较小。因此,正确认识当前高考人数的变化,避免人云亦云地乱加揣测,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我国人才与就业矛盾,引导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入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从道德的本质及形成规律、大学生特殊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责任的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意义进行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探讨萨若马戈《失明症漫记》中"失明"的文学意义,试图进行关于《失明症漫记》中女性主体性的女性解读。本文认为,《失明症漫记》中女性角色用她们的行动无言地塑造了她们的主体性,因此,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的女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