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搭建起了以“专有名称”、“行为事件”与“代称称谓”命题法为核心的篇名命名体系,以此为小说集松散的文本赋予了凝合之力。同时,《聊斋志异》中不同小说的题名对内容的彰显、小说应题的时机以及文本间的以题相聚,都反映了小说文题间的有效互动。此外,创作手稿能够揭示题名在小说编创流播过程中的异动情况。《聊斋志异》手稿本的题名更迭状况复杂,或非一人一时之举,然多数题名修正皆展现了修改者为完善小说集之篇题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对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有很大影响,后者的多篇小说即从前者取材。本文认为,芥川之《魔术》当受《聊斋志异·崂山道士》的影响,二者间最大的不同是其艺术世界实化与虚化的不同;又由于这一差异而造成各自作品阐释角度“外向”与“内向”的不同;并且,这种不同还有各自个性与经历上的潜在原因。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两篇作品因虚实二境的不同在各自创作历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清人关于《聊斋志异》的评点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为《聊斋》正名,极力肯定小说的价值和地位;对小说思想价值的揭示;对小说创作特色的分析。清人《聊斋志异》评点开启了后人研究的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末清初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后的高峰期。《聊斋志异》以其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使之大为增色。这部杰作问世,固然有其现实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同时,岁月悠久、异彩纷呈的小说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中,六朝志怪小说的作用是突出的。所以,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蒲松龄特别提到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对他的深刻影响。一从一定角度看,《聊斋志异》是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蒲松龄在书成之后回顾写作过程说:“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  相似文献   

8.
毕中信 《社区》2014,(11):16-16
中囝诗词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称为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清代好像就只有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刻》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笔记体小说,而诗词似乎没有它的前朝那样有名。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苦寒行》是贵州作家河士光小说创作中一篇颇为重要的作品,评论界评价甚高。因此研究《苦寒行》,对研究何士光的小说创作,乃至对研究贵州作家新时期的小说创作,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即对这一中篇小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它在何士光小说创作中的由未和发展,判明了它在何士光小说创作中乃至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这种意义,当然首先是从它的社会含义未把握的。与此同时,本文屯通过对《苦寒行》的分析,对何士光的艺术特色和语言特色等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8,28(2):51-54
有着深厚古文功底的蒲松龄对作为先秦古文代表作之一的《左传》涉猎颇深,因此,其《聊斋志异》中许多古文笔法即导源于《左传》。首先,以古文笔法从事小说创作,使《聊斋志异》中某些情节对《左传》多所借鉴和模仿。其次,蒲松龄还从《左传》中汲取了许多古文笔法以资其小说创作,如他以隐晦曲折的"春秋笔法"寄寓满腔"孤愤"、表情达意;他对"层叠"、虚实相生的古文笔法也多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中运用诗词刻划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运用诗词、集句、对联、铭文、偈语等韵语来刻划人物,正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小说这一传统民族艺术手法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为当代文学创作丰富了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下面从《李自成》小说中的诗词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诗词与小说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以及这种艺术手法本身的特点,这三个方面试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14.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小说,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显示了鲁迅炉火纯青的高超才能,标志着鲁迅创作的新发展。鲁迅在谈到《彷徨》的创作时,曾经说过,《彷徨》中的作品,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具有突破以往小说审美传统的创作成就。从作者对生活进行个性化审美观照的艺术追求、从作品揭示人性奥秘的审美价值观取向、俯视整个社会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审美视角看,《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沿着必由之路,向《儒林外史》、《红楼梦》式小说的方向发展的一个路标。  相似文献   

16.
李渔的《怜香伴》传奇与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篇是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专门描写女性精神同性恋的作品。本文拟从两篇作品所叙述的感情历程、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的异同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女性精神同性恋文学的某些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而《聊斋志异》却以它独特的风姿,成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科场偃蹇失意,沉沦下僚,虽为正统文人,但并不排斥白话口语创作,现存俚曲十四首,语言俚俗易懂,迎合下层民众审美趣味。作为他心灵寄托的《聊斋志异》采用的仍为文言。文言一直是作为官方正统文体存在的,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口语白话通俗易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众之间,是俗文化的象征。蒲松龄的创作文白皆有,则代表的是其两种不同境界:文言意味着虚幻的理想,白话则是回归现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关于《聊斋志异》中的《田七郎》篇,历来研究者多从修身、交友、报恩、侠义的角度切入,本文则从小说中一段未被研究者注意的对话入手去思考田七郎的出身,进行新的解读,并对该篇中的人物命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编有剧本和俚曲若干种,《聊斋志异》多方面涉及戏剧艺术。本文探讨古代戏剧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一个侧面稽考蒲松龄的文学艺术渊源。作者认为:蒲松龄关注优人生活,深入了解戏剧作品和表演艺术,为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关系的安排、故事情节的构思都得益于古代戏剧,后人热心于把聊斋故事改编为剧作并大获成功,与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除了吸取传统的诗词歌赋、史传文学、文言小说的营养等因素外,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尤其是宋元话本小说的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以此说明蒲松龄是一个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