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周敏凯 《学习与探索》2012,(12):34-38,1
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动力。因此,应该全面、深刻、深入地认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四对主要关系,即党内民主理论创新与深化民主建设实践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思想教育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等。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
周福振 《社科纵横》2011,26(1):17-19
听证咨询制来源于西方的民主制度,是通过协商民主实现公民自由的一种重要制度。现阶段我国在公共服务、法制建设、民生建设等诸领域进行了听证咨询的实践,但是中共在党内事务中明确实行听证咨询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又促进党内民主。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是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共长期实行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的领导体制,党内缺乏听证咨询制度的民主传统,因而要真正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需要明确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的范围、程序,实现从程序正义到结果正义,从而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吴超 《创新》2011,5(4):23-30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党内民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党内民主的创建与发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1949~1978年),党内民主的探索与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至今),党内民主的创新与发展。认真总结建党以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党内民主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喜 《社科纵横》2014,(6):15-19
党内民主是一种组织原则与运行机制,也是一种政治生活实践,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高校创造力、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内在要求。从内容与主体上避免认知误区,在意识与制度上超越实践困境,立足于"意"、"能"、"行",努力激活高校党内民主氛围、提升高校党内民主参与能力、建设高校党内民主的有效渠道与保障制度,是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顺喜 《探求》2003,(5):7-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必须还权于民,将人民当家做主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关注宪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进行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方法、新举措,全面提升了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梳理和探究胡锦涛同志发展党内民主路径思想,对总结和积累党内民主建设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理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同新 《社科纵横》2006,21(6):31-32
党内民主建设受其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政党与法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特定政治生态环境中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法治环境、政权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党内(体制内)的高度自觉,一是党外(体制外)民主的压力,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金秀光 《社科纵横》2011,26(7):20-22
本文以浙江景宁县"党员议事提案制"为案例,揭示了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中国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在"党员议事提案制"制度安排中党员与党委形成了正反双向的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创造了在党的有效领导下的有序民主化地方经验,将人民民主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持续、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内和谐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党内和谐这一命题的现实针对性;指出实现党内和谐的主要途径为: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关爱党员机制,确保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提出要积极营造党内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党员的和谐修养,并就此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9.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