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一平 《理论界》2013,(3):156-158
《审美意识形态》一书隐含的政治诉求是呼吁人类感性的解放。感性权力与社会团结以及社会控制之间具有先天的矛盾,十八世纪的思想家、美学家们发现了这一矛盾并尝试解决这一矛盾。根据伊格尔顿的看法,他们以审美为中心的解决之道其实质是用理性来殖民感性。后续的思想家逐步走向另一端,在解除理性殖民的同时过度扩张了感性的权力。伊格尔顿处于两个极端之间,力图吸纳两端的积极价值而避免它们的消极性,于是表现为一种躲躲闪闪的暧昧姿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审美直觉,诗学范畴“悟”不仅具有感性直接的一面,还具有理性超越的特点.这是一种对所“感”事物的反思与质疑,是对既有思维定势的突破和超越,是在一种新情境中对事物对象的创造性重构和创新.这一理性特征是“悟”有别于“感”的根本之处.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陷入两难境地的问题:作家的艺术感觉究竟有没有理性思维活动的参与?由此而衍化出两种对立现象:仅仅强调艺术感觉的思维性质即理性认识的特征这一面,难免受到忽视艺术感觉本身的审美意义之讥讽;而偏重艺术感觉的感性把握这一面,则又极易遭到贬低艺术感觉活动的认识价值之诟病。于是,人们便采取了种种或迂回或折衷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王秋湜  焦冰冰 《理论界》2009,(10):130-13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而这部小说的成功又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双重视野"这一叙述视角.两极原则是双重视野的基础,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极就是故事主人公盖茨比与故事讲述人尼克这两个人物.盖茨比和尼克分别代表了菲茨杰拉德感性浪漫的一面和理性冷静的一面.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两极描写,道出了自己性格的两面和内心的矛盾,从而彰显了作品的主题--美国梦.作者是这部小说的原型,而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白.  相似文献   

5.
康德和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康德是奠基者 ,黑格尔乃集大成者。康德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 ,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 ,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 ;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 ,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 ,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于是 ,二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 ,分别探讨了美学范畴中的诸多重大的艺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里,富有敏锐艺术感悟力的茅盾在感性与理性、个体与集体、文艺与政治间的摇摆游移,使其作家论呈现出矛盾的驳杂状态。而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茅盾作家论,其矛盾表象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左翼文艺思潮变迁的产物,也深刻地烙上了批评者自身的印迹,它展示的是批评者感性的艺术才情与理性的政治意识相互冲撞、交融的复杂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上,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堪称美学史或文化史的一对重要矛盾范畴,其流变消长折射了文化的发展历程.建国60年发生了文化、美学的历史性转型,这一转型从某种角度可以归纳为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的变迁.本文侧重从呈现于艺术中的种种表征来分析这种转型,主要从"身体的张扬"、"视觉的奇观和物的凸显"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哲学史的发展始终隐含着人类思维发展的一对矛盾,即感性与理性,或者说个别与一般、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围绕这一对矛盾,产生了哲学史上物本论与理念论、唯名论与唯实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执。德国古典哲学为解决人类思维的这一对矛盾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的新的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茧自缚的理性———论抽象理性主义的根本缺陷韩震所有的抽象理性主义都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缺陷,这并非是因为它们是理性主义,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历史地、科学地看待理性。理性主义的内在局限性,导致了理性主义在现时代的沉沦,同时也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危...  相似文献   

10.
形式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思想体系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先验形式(康德)、理性形式(席勒)和感性形式(黑格尔)这三个看似不同的形式概念与为自我奠定普遍的理性基石的启蒙思想紧密相关。审美则被德国唯心主义者用作解决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回答健全、和谐、自由的人如何可能的问题。二十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题是由德国思想家们奠定和开辟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中西方哲学史关于矛盾范畴的主要论述,得出以下结论:人类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发明了诸多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以适应自然界,矛盾正是工具之一。通过对定义、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生产实践的深入与发展,矛盾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从对象的外部关系深入到对象的内部结构。迄今为止,矛盾范畴已经发展出两大类:对立同一和对立统一。其中,对立同一包含三种类型:差异型矛盾、对立型矛盾、限定型矛盾。对立同一描述了同属种概念之间的同一与对立,对立统一则是概念的本质与存在的对立与统一。我们应该明确地区分开矛盾的四重根,避免含混甚至错误地使用矛盾工具,导致理论上的模糊和实践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企业行为与道德行为之背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萍 《齐鲁学刊》2001,(4):117-120
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以利益为目的,利益原则是企业行为的首要原则,利益驱动是企业行为最原始的动因和最直接的动力,而道德行为是超越功利的,所以企业行为和道德行为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根源是人性的二元分裂结构。人性的二元分裂结构的不可调和性和永恒性决定了企业行为和道德行为背谬的不可调和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13.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相似文献   

14.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7,(3):137-141
在《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中,字有定类的前提与字无定类的结论的矛盾一直是遭后人诟病的最大把柄。我们试图从马氏对动字与静字关系的处理入手,通过这部经典著作对词类体系中展示出的矛盾例举发现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合理的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实践观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已经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实践使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已转化为人与人化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矛盾 ;揭示了社会实践的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这对认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矛盾 ,把握当代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具有历史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弘 《学术探索》2006,(5):45-48
我国目前正在起草行政程序法,虽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不但体现立法者的价值取向,而且决定行政程序法的目的意义。现代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正模式,二是效率模式。笔者认为,对于我们的行政程序法来说,当公正与效率发生矛盾时,应侧重选择公正模式,即作出公正优于效率的明确安排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矛盾表达因表达存在矛盾而得名 ,但它不妨碍理解。矛盾表达有民族文化传统、客观世界自身的矛盾、客观世界与语言表达的矛盾、语言表达自身的矛盾等多方面的理据 ,它能满足语用的要求。矛盾表达能在对比映衬中描绘出具体生动的个性形象 ,还能收到言外之意、嘲讽、委婉等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程颢和程颐并不相信鬼神,认为鬼神之事不足信,杂信鬼怪异说者是"烛理不明";但在理论上说到鬼神是否存在时,二程的态度却是暧昧和模糊的,并不是从根本上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对鬼神的存在予以有限的承认。这种矛盾的鬼神思想与古代"神道设教"的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继承的正统儒家的鬼神观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爱华 《河北学刊》2002,22(3):40-44
法兰克福学派进一步探讨并发展了卢卡奇关于自然的社会本质的思想,阐释了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本质,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确立了理论前提,指出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互动的伦理机制。他们汲取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揭示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内在悖论,探索了超越控制自然的观念的内在悖论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