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法律应对——来自UNCCD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加剧的全球性荒漠化,严重侵蚀着人类惬意的生活环境,面对这场快速恶化的灾难,中国也难以幸免.在这场"荒战"中,由于中国荒漠化防治法律体系存在诸多疏漏,使得法律的保障功能无法完全在防治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UNCCD作为第一份荒漠化治理的全球性公约,具有众多的创新之处,为世界各国的防治荒漠化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视野.故此,我们应当在借鉴UNCCD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法制建设和法治效果,有效地改善荒漠化严峻的形势,为公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2.
论西部荒漠化治理中的企业参与——以宁夏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参与荒漠化治理的外在效应主要表现在 :丰富荒漠化治理的投资主体 ,增大治理投入 ;整合荒漠化治理资源 ,提高治理效果 ;促进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要想在西部荒漠化治理领域聚集更多的企业 ,重点在于 :加大政府对企业治沙行为的支持力度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充分利用东西区域间的资本流动 ,培育强有力的西部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3.
试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和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当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西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西北地区而言,影响荒漠化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这些因素对具体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影响有独特的作用和规律,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政策执行偏差会导致政策执行的非预期结果。基于对中国北方五地荒漠化防治的案例分析,探讨中国政策执行的不良偏差问题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表现与机制。基于政策偏差程度和偏差成因两个维度构成的四象限,将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归纳为四类:扭曲的地方利益观和政绩观导致的象征性执行、制度约束缺乏导致的替代性执行、政策执行素质以及创造性政策执行缺乏导致的机械性执行、目标群体参与性不足导致的抵制性执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执行偏差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的特点和成因分析,得出本区土地荒漠化 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本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诸方面考察了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呈现出逐渐加剧的态势;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近五千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了自然因素。人类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大大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而科学的土地开发及合理的环保措施则能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扼制、延缓、逆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液压植树机最近在内蒙古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该机问世加快了我国荒漠化治理步伐,给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带来福音。据林业部97年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为262.2平方公里,有4亿人受到荒漠化威胁。内蒙古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地处库布其大沙漠,从58年建场至今已发展为内蒙古西部区最大的国有机械化林场。经过不懈努力,该场成功地  相似文献   

8.
客观、辩证地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传统组织模式以及中国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荒漠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自然资源的特性,并符合中国西北地区工作规律的荒漠化防治"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这有利于有限水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沙质荒漠化的本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沙质荒漠化形成方面的研究方向;并针对国内外沙质荒漠化指标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沙质荒漠化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我省进行的荒漠化土地监测探析 ,为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我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及原因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