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根据Dawkins的模因论,从语言模因的类别、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机制、语言模因的变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模因采取重复和类推的方式复制和传播而形成英语新词,即新模因。新模因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形成弱势模因和强势模因,只有强势模因才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传播。  相似文献   

2.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相似文献   

3.
从语用学和模因理论视角,探讨模因策略在广告中的运用及其效果评价。运用解构——建构——重构的结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广告语篇中的模因价值、模因策略和传播效果,讨论弱势模因成为强势模因的途径和模因的生成选择。广告语篇中的模因策略和思维的合理利用可以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模因论为视角,结合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着重从成功模因的特点、语言模因复制的阶段以及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等方面,探讨高级英语的模因教学模式,认为: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要筛选成功模因型的语言材料,以便使更多的语句、表达方式、文化知识成为成功模因,以便学生更长久地记住,更多地模仿使用传播;结合模因复制阶段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并运用模因型语言知识点;根据模因复制传播方式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球文化日益融合。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文化信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翻译的过程定义为模因变体的过程,将目的语模因定义为"变体模因",通过分析得出"变体模因"也存在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并对"变体模因"中的强势模因给予全新的定义。然后,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角度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经过大量例证分析得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通过异化得到的"变体模因"为强势模因则首先考虑采用异化翻译方法,如果为弱势模因则要采用归化翻译方法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模因传播与归化异化翻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据此Chesterman提出了翻译模因进化和形成规律的翻译模因论。翻译模因理论认为,模因的传播过程对翻译构成影响。由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得出:归化翻译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模因有助于读者理解异域模因,而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溯因推理越来越受到逻辑学、计算机等领域的重视。皮尔斯最先提出溯因推理,他认为只有溯因推理才能产生新知识,并通过对演绎、归纳和溯因推理的形式的分析,阐述了溯因推理的意义。汉森进一步总结了皮尔斯的溯因推理理论,并确切的提出了溯因推理概念。Harman和Josephsons把皮尔斯的溯因推理理论和"最佳解释推论"相等同。溯因推理从假设的前提能够得出猜测性的结论,其在本质上是非单调性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产生于网络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方式被频繁地模仿和使用。这种复制与传播和模因论的文化复制机理相似。在汉语的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与复制英语而来,即英语模因。从模因的类型来说,英语模因类型丰富,主要有同义同形、同义异形基因型模因,多为强势、简单模因;也有同构异义表现型模因,能与新的语境结合形成模因复合体。同时,由于英语模因的经济性、隐晦性、时髦性,英语模因得以反复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网络语言中来。    相似文献   

9.
根据模因选择理论,字母词模因复制和传播与字母词模因本身的生存适应性、宿主特征、传播媒介以及传播环境、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繁荣程度等密切相关,实用、简约并能承担民族语言心理分类的字母词模因是更具选择优势的强势模因,字母词+汉语词素的模因复合体将成为字母词模因最强势的生存形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词语变异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是模因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变异现象.在发生模因变异的语言部件中,词语的变异是最为活跃和鲜明的.通过对基于模因错误或模因干预而产生的词语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强势模因在语言模因变异中起决定性作用.新词语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模因变异、建立强势模因的结果.透过语言模因论的视角来观察词语变异现象,分析词语变异发生的理据和规律,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趋势,同时为基于经验主义的语言学习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移民给泰国本地带来了不少中国文化,尤其是语言。如今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借词以潮州话居多。最明显的是“称谓语”。汉语的称谓语在泰语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家庭,在泰国人当中也普遍使用。泰语里的汉语称谓语借词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汉语称谓语在泰语借用时音义及词法有所变化,尤其是语义在泰语中的使用已逐渐离开其本义并产生新的义项。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大量涌现。新词语的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音节上多音节词语占优势;结构上出现了大批系列化复合词语、缩略词语、派生词和字母词;意义上可“望文直解”的新词语大量增加,与经济、信息和科技相关的新词语占相当大的比例;吸收的新词语以来自英语、日语、港台方言和粤方言的居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察了借词所反映的新疆维汉民族之间的语 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港台用语属于社区方言的范畴,其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渗透现象是长期广泛存在的.这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之一.这种渗透现象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并且具有以下特点:名词被借用得最多;存在很多二次借用的词;不同地区的渗透情况不一样;语用环境对渗透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涉及多个领域。通过考察从《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只读光盘(4.0版)收集到的33个饮食类汉语借词,发现其中的一半来自粤方言,这与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从广东移居美国的华人有关。33个借词中,"茶"和"豆腐"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集整理大冶陈贵镇方言口语中的合音词来展示大冶方言语貌.大冶陈贵方言的合音词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合音方式较灵活.有二次合音词、局部合音词、叠音词合音.有部分合音词与原词比较语义发生变化.大冶方言中的合音词是由急呼而形成的历史音变.这些合音词和大冶话中的情意变调一起,体现了大冶话作为方言口语的实用性、简洁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语言文化互动交融而形成的外来词现象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进行研究,就是追溯中德文化交流的过程并探求其发展趋势。在当代德语外来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文外来词至今在国内外学界仍未得到完整的梳理和分析,运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这一文化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早期进入德语的中文外来词发音多源自粤方言,主要通过英语进入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当代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则呈现数量持续上升、拼写方式向拼音化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昆明方言地域词语之考释及分析@汤亚平$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相似文献   

19.
俄语外来词借用问题曾一直是词汇学中最矛盾的问题之一。本文着重研究外来词借用的原因、外来词构成特征和同化特征,以及根据同化程度把外来词划分为没有完全本族化的外来词,表示异国风情的外来词和借用外来词。  相似文献   

20.
吉林方言中满语词较多,包括地名、事物名、称谓以及常用口语词,以音译为主。当代社会,吉林方言满语词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或随客观事物的消失而消亡,或成为普通话词汇,或发生词义的变化。现存于吉林方言中的满语词仍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应当从语音形式、书写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