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既是一场地理大地震,又是一场思想大地震。如何尽可能地发挥理念、价值、精神的力量,引领与促进灾后思想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成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中的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现状问题-基本理论-切入视角-对策机制-意义启示”五位一体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研究框架,以期重建灾区人民的思想家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乡规划法对灾后重建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出发,分析了灾后重建中城乡规划法生态化应当具备的全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规划的思想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国家在城乡规划中的主导性作用,促进重建中的环境保护,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发展灾区生态产业的具体措施,促进灾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使四川面临着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严峻考验.资金来源对于灾后的重建是关键问题.财政资金、对口支援、国内外援助等资金筹措渠道固然重要,但灾区的未来发展不能光靠扶助.本文在阐述了上述筹资方式的基础上,基于多种筹资方式互补的思想,对灾后资金的特点、优劣势及其灾后重建的适用性进行了再思考,进一步探究灾区筹资方式的多样化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汶川大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深入研究受灾地区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四川省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和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四川地震灾区灾情评估、灾后重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5日-7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恢复到正常水平,避免灾区人民因灾致贫和返贫,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为灾区经济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根据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理特征、人口居住情况等,以"人群规模居住,城镇规模建设,土地规模利用"为指导,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协调互动"为目标,在重建过程中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估汶川大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深入研究受灾地区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四川省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和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四川地震灾区灾情评估、灾后重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5日-6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后,地震灾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文认为,灾后重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物质重建,同时也包括思想重建,并就灾后思想重建的内涵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灾后社会工作力量和社会工作组织以一种外来植入性方式介入灾区重建中,并对灾后重建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四川灾后建立的首批五家社会工作组织试点为例,首先阐述了灾后社会工作组织的植入性内涵及特征,进一步论证了植入性社会工作组织在灾后重建乃至整个社会建设事业中发挥的成效及其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植入性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大灾过后,受灾地区急需重建.灾后重建纷繁复杂,不仅周期较长,而且所需物资和资金十分巨大.筹集好、分配好灾区重建所需物资和资金,对灾区稳定、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地震灾区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次震后灾区重建物资供应、资金筹集与分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灾后重建物资供应、资金筹集与分配有效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恢复灾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后思想重建的现实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重建是汶川大地震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思想重建的工作简单理解为对灾前思想状态的还原,应该把它理解为一次更深层次上的思想解放。思想重建的目的不在于构建空洞的理论框架,而是要探索一个指导性、对策性思想战略体系,指导和规范整个灾后重建工作。有关汶川地震后思想重建的研究,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我国灾后思想重建的理论内容,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生动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与台湾震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许多地区都曾经遭受过重大的地震灾害,这些地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本文选取了日本阪神大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总结了其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学习这些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为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业的重建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使作为四川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地震波及地区,包括了成都及四川的重要旅游景区景点、以及通往主要景区的交通线所在区域.如何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恢复四川旅游业,就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认为,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在灾后重建四川旅游业,可以采用启动市场、震后营销、重新规划、突出重点、阶段推进、文化重塑、探索新路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的自然禀赋、民族文化、区位交通、生产力布局构成其黑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这一旅游形式以实地观瞻遗址遗迹或科技手段模拟情景等方式,让游客获得缅怀、追忆、教育、警示、感恩体验。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黑色旅游可以成为震后灾区重建的一个重要出路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汶川大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的紧迫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生命财产损失重大,导致生活信念丧失;重建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干部身心交瘁;资源分配利用欠当,导致思想困惑重重;信心接连遭遇重创,导致精神灾害泛滥。其思想内涵由理念、价值、精神组成。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对于在大地震中致残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基本康复治疗措施以外,目前尚没有出台相关的权益保障特别办法。过渡期出现的问题使得当前的任务显得必要而紧迫,本文力求探究灾后重建工作中残疾人群体权益保护的新对策,包括应急法制的完善,教育就业扶持的法制化以及残疾人权利法律救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汶川震后至今,灾后社会重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重建是灾后社会生活重建内容的重要部分,其意义不仅使其恢复灾前水平,还要使灾后重建的教育能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目标。依据教育社会学中教育发展的相关理论,从教育本身目标的发展性程度以及教育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程度来对一种理论性的阶段评价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伤害是深层次的,思想重建带有对安身立命的思考和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关照。从实现跨越式复兴、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防灾意识、保存地震遗址等方面借鉴、继承人类历史上特大自然灾害灾后思想重建的积极经验,可以促进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深入进行,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