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春兰 《南都学坛》2010,30(3):39-43
唐代对都城的治安管理尤其严格,为了维护都城的安定,不仅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系统,而且采取一系列既独立发挥效用又相互配合执行的治安管理措施,主要有门籍制度、宵禁制度、街鼓制度、武候铺和团保制度等。与一般的城市管理相比较,唐代都城的治安管理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由多个部门分工配合;分区管理;定点守卫与流动巡查相结合;防贼与防火兼责;采取多种措施共同防范。随着唐代都城的发展,人口结构趋于复杂,流动性加大,治安管理层级和环节逐渐增加。在都城发展进程中,这些治安管理制度是唐朝廷管理城市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慕容鲜卑及诸燕是五胡十六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及政权,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其从游牧部族走向创建中原政权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中原模式的嫡长子继承制与传统部落继承制的斗争。但是,这二种继承制度的斗争,其形式表现为并存还是部落继承制仅从观念上影响着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制度本身,嫡长子继承制是否确立?这是澄清慕容氏继承制度的实质性问题,惜前人均未进行探究。文章认为,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制度本身,已经在慕容氏创建中原王朝的过程中确立,只是在后燕末期的国难中被动摇、最终在退据龙城故地后复归,并不能以“始终存在两种继承制度的斗争”来简单地涵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每当中日学者进行研讨古代两国文化交流这一题目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有关古代中日都城的建制问题。即中国隋唐长安城、洛阳城与日本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之间的模仿承袭关系等。然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经过长达八十年之久的学术论争,目前还尚未定论。不过中日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日本的都城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中国的都城制度。也就是说,日本的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这几座都城都是模仿中国隋唐长安城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古都学的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东亚都城研究缘起于本土都城研究向域外扩展,其与一般的都城研究都以古代都城为研究对象,所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注重对文化制度互动的考察.通过对古代都城研究探讨东亚社会的整体性、互动性以及内部特殊性,应是东亚都城研究的意义所在,但目前的主流观点强调"中国制度"与"中国源流",对东亚的整体性考察稍显不足.在研究时首先应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且应充分发掘古代都城间的互动过程,同时应以建置研究、系统研究来丰富制度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汉化,并非是其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出于少数民族政权政治统治的目的,故在汉化过程中,法律的强制手段必不可少;同时,法律制度作为汉化的目标之一,它也必然为各政权所重视。进入中原建立了政权的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大多在其统治区域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为加速各少数民族汉化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项政权在其存在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迁都,每次迁都均对其政权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环境变化是推动党项政权迁都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夏州、灵州曾先后做过党项政权的政治中心,但由于长时期的人为活动和环境演变,这里已经不适合作为党项政权生存、发展的基地。在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党项人将都城迁往宁夏平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都城制对朝鲜、日本古代都城制的影响方学凤一、中国古代的都城中国古代的都城应始于夏朝,但因缺乏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现不知其规模、形制、构造。商代的都城址在郑州附近发现了,据考古资料看,城墙是夯土墙。现存墙址宽4~6米,最宽处达7~8米,高4米,...  相似文献   

8.
论北朝鲜卑贵族的尊师兴学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朝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 ,对祭孔礼仪有一定的明确规定 ,还有讲学之礼、释奠之礼和束修之礼。北朝鲜卑贵族对尊师兴学之礼又作了革新和变通 ,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城市在春秋战国之交,迎接了尚未出现的大繁荣,其中晋国新田都城最为先进。其原因在于迁都方法、设计思想都独树一帜。到了战国时期,赵国继承了新田都城的设计思想和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维坤同志的《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国都城原型探究》,是他的中日古代都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二。前一篇文章是将日本平城京与中国隋唐长安城作具体比较;本篇是将日本平城京与中国古代的曹魏邺北城、东魏北齐邺南城、北魏隋唐洛阳城等,一一作了详细比较,再一次证实了日本平城京的模仿原型只能是隋唐长安城而不会是别的古代都城。对此有兴趣的同志,请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资本结构、资本成本理论与资本市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股权性融资偏好,形成的原因在于市场参考者缺乏资本成本意识,上市公司的经理们不愿承担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风险,上市公司股东监督偏弱。全方位地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尽快培育股民的资本成本意识;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速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让国有股逐渐流通,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有步骤地发展地方性的柜台交易市场和产权市场。  相似文献   

12.
健康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动摇了长期以来以物质资本为中心的经济理论的主导地位,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了全新的解释。现今,人力资本理论更加趋于成熟,人们对于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的特性认识得更为透彻,对其也更为关注,于是逐渐加强投资力度以积累人力资本存量。其存量主要表现为:健康资本存量和知识资本存量两种形式。本文主要就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展开论述,进而探讨加强健康资本投入、促进价值增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起源于多元化的价值归因研究,但就多元化的投资有效性而言,基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的实证研究绝大多数结论是“多元化投资无效率”。这将成为重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直接依据。本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构建了一个预算选择模型,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在契约结构、现金流控制权和管理者行为效应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及资本空间完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维资本空间的完备性观点。通过社会资本概念的引入,诠释了存在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效用的、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那部分资本,使资本空间得以完备。通过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之间相互转化途径的分析,建立了社会资本的线性数学模型,并进一步阐明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资本的增殖本性出发揭示了资本从“物”到“关系”的深刻本质,而对资本“社会关系”本质的揭示也恰恰就是对资本逻辑的生成的起点的描述。资本逻辑是资本通过“关系”本质逐渐攀升到了社会统治地位时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利。但是,资本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因而资本逻辑也会随着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而逐渐趋于暗淡。  相似文献   

16.
灵性资本、精神资本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经济学认为,宗教信徒因信仰或参与宗教活动能从中获得一些收益和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之为"灵性资本"。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且在宗教市场中占有殊胜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灵性资本来源,人们信仰、参与佛教活动的同时,佛教也满足了他们的收益所需。  相似文献   

17.
资本金是形成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其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及企业未来盈利和能力。因此 ,应按照国家关于资本金的有关规定 ,就同资本结构相关的诸因素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分析 ,用一些定性原则和方法来确定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再界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究竟什么是"社会资本",学术界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晰而统一的说法,这对继续深入研究该理论热点问题造成了极大困难.综合目前的研究,从关系观的角度,社会资本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主体所拥有的内部和外部的非正式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可以为该行为主体带来价值.而"企业社会资本"这一新兴概念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社会资本对知识资本存在正向影响,而知识资本又对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通过对华南地区160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对企业的社会资本、知识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这种正向影响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通过对组织学习显著的正向影响来影响企业知识整合的能力,而知识整合对技术创新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的内部社会资本必须通过知识资本的形成和整合才能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还是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产权对效率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人力资本产权制度通过赋予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权能、权益和权责,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是实现人力资本创新价值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