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讨论毛泽东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初的经济体制时,整体接受斯大林模式,又试图对它进行体制突破的两次大规模探索:人民公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讨论了它的理论错误和失败原因.认为:除了受斯大林模式思维定式的影响,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严重认识偏差之外,党在那个时期指导思想上的若干误区,尤其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若干基本原理的错误认识,也是导引失败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些理论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政治稳定形态及其效应———对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一项因素的分析吴毅人民公社时期,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农村在政治上处于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对农村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本文拟将这种政治稳...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业问题,认识与掌握发展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对于指导农业工作,搞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农业再生产,是研究农业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农业再生产过程,是农业物质资料(农产品)、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同时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两种经营形式: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和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其中主要是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所以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就人民公社来说,实际上就是集体经济的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本文不拟全面地研究农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废除“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化模式、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的。这一步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实现由高度集中统一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如何把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并给予科学的回答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剖析作为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形式——农村人民公社形成的理论基础。5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人民公社化,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由于长时期以来,在决策指导思想上把商品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之外,更使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产品自给性程度,每个农村人民公社都要求搞得全而又全,极大地限制着农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商品经济也就因此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既不是建立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5.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认真研究工农业产品比价。”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同一市场、同一时期工业品零售价格同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交换比例。它反映着国家如何从经济上正确处理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因此,合理制定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对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和壮大农村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6.
最近,经济学界就社会主义农业扩大再生产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是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社会主义的农业扩大再生产,认识它的特点和规律性,一方面,会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安排农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将促进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组织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使得社会主义的生产能够高速度、按比例地向前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更加健全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这就为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有计划地扩大再生产是社会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在现阶段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呢?就我来说,以往是很不明确的,实质上也就是认识错了.记得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就是根据我的认识,来对待人民公社里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政策问题的.当时,我是认为人民公社化以后,我们农村目前已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了.因此,对待今年的分配,我是很同意以公社为单位进行.当时我在建国大队工作,下面的干部为了大办钢铁,几天工夫将社员的五万多斤锅铁收来了,有的没有把钱,有的连账也没有记一下.社员对我反映,我就向他们进行说服,叫他们看远些,说马上就是  相似文献   

8.
我这次参观了广州市第一批城市人民公社中的东华公社和金花公社,听了公社负责同志的介绍,看了公社的各项生产、福利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后,使我深深感到城市人民公社的出现,确是“合乎天理”和“顺乎人情”,给城市人民公社带来无限光明。这两个公社在成立之前,广大社员,尤其是干部,经过十年来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已经认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农村实现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9.
易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继续发展商品生产和继续保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两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统一全党的认识。”因此,如何认识和对待商品生产这样的问题,不光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的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的形势改进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决定"中也指出:"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尽管有一部分产品在社内直接分配,但是,整个说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是缩小而是扩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民公社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微观政治经济组织制度,是国家控制农民经济权利的一种组织形式。家庭承包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农民逐步获得自由权和平等权,因而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就必须防止所有权对承包权的侵袭,将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法律意义,使土地产权制度发生深刻的变革。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这一变革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认识,有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社这一崭新的社会组织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以后,农村中的经济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其中特别是关于分配的问题。因为分配问题,是人民公社经济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公社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民公社究竟是怎样的所有制形式?它和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換、分配、消费等等的关系怎样?人民公社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趋势又怎样?它的发展对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換、分配、消费等等可能带来一些什么影响?关于这些問題,人民公社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經提供了一些答案,它的现况以及发展趋势,也为我們研究人民公社所有制問題以及与此有关的問題,显示出一定的客观条件。特別是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为解决上述問題提出了十分正确和具体的指示。本文只是作者在学习了这个决議以后,就上述問题,谈谈个人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无论在工业方面和农业方面,既要发展直接满足本社需要的自给性生产,又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发展商品性生产。……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人民公社为什么必需只可能广泛地发展商品性生产呢?因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不但农林牧副渔结合,而且工农业并举,这就决定它有条件进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生产。然而,一个公社无论规模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也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从成立开始就同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直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此主要分别阐释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政社分开工作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必须同人民公社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因为政社分开必然涉及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如果在政社分开的工作中不改变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而只是将政权组织与经济组织从机构上分开,这个工作是搞不好的。我省目前的政社分开的改革试点工作就存在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我国有11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近9亿,全国有69 842个乡镇政权组织。建国初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成为当时第一位的任务。50年代初期的乡镇(包括当时的村)政权建设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第一个黄金时期。从1958年起,由于指导思想的原因,乡镇政权普遍为一大二公、党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政权体系所取代,一直延续了20多年。其间,人民公社在行使  相似文献   

18.
姜爱林 《学术论坛》2002,1(4):51-54
建国以来 ,我国工业化研究经历了建国初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成立了一批专门的工业化研究机构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既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地位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认识更为深刻、全面的反映。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显著标志。我们认识一个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特点、特征,对一个事物的特征不认识或者认识简单化、片面化了,就容易犯错误。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我们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认识不足,导致了平均主义的泛滥,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我们过去也是认识不足的,特别是没有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件具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作出了特定历史时期所能达到的表述。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同时也使人类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真正把握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就为我们正确地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