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3,(5):110-114
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使经世致用成为笼罩中国的时代思潮。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以姚莹、方东树、梅曾亮、刘开、管同等为代表的姚门弟子在鸦片战争前后并非一味“鼓吹休明”、“清真雅正”,而是发扬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在社会大变局中转向应变求新、经世致用的探索,顺应了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一脉贯穿的精神主宰,伦理、政治是其文化轴心;而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其主流文化,民主、自由构成其文化框架。在这样的文化概念前提下,剖析宋美龄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言论和行动,探讨其中西文化观的构成,并阐释这种观念建构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丛彩娥 《东岳论丛》2007,28(3):201-202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为创建现代教育理念而提出的办学方针,也是其承继、容纳中西文明的文化观。追寻其历史轨迹,对创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仍然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红霞 《人文杂志》2004,(5):190-192
中西文化观是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 ,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应向何处去所作的探索和回答。在对这一问题的观照和反思中 ,毛泽东与李大钊表现出了诸多趋同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 ;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 ,创造中国新文化。其中 ,李大钊对毛泽东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认为先中后西的文化批评观和建构一种新文化的文化发展观构成了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青年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建构过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4,(6):107-112
由于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保守角色,桐城派被斥之为“桐城妖孽”,从此受到学术界的长期批判与冷落。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桐城派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变革与翻译西方文学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作出了一定贡献。当然,从整体上评价,桐城派对古文语言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固守,与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流相背离,注定它必将成为新文学运动变革与清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妤  梁杏茹 《船山学刊》2005,(1):189-193
洪仁玕和冯桂芬能够分别从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和晚清封建政权的立场上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具有时代性和综合性。他们的思想代表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前夕中西文化观的最高水平,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潮和戊戌维新思潮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与曾国藩文化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秀全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较量的不同胜败结局 ,其深层原因主要不在于战场上的得失多寡 ,而在于各自对于中西文化的认知与抉择程度是否符合当时特定的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轨迹。具体说来 ,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 ,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 ;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以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 ,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化予以认同 ,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 ,并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桐城派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批判对象,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新文化运动发起的需要,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需要一个集中了"旧文学"、"旧道德"特征的批判目标,桐城派正是这样一个符合要求的目标.当新文化运动逐渐退潮以后,桐城派是否应该被批判就成了一个被质疑的问题.客观分析,以倡导白话文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学运动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晚清桐城派诸人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改革,以古文翻译介绍西方文学的努力,对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一定贡献,对新文学运动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毛泽东文化观的形成分为两个时期,即1957年反右斗争之前和之后。之前体现为文化改造观,之后体现为文化创造观。由于多种原因,他在晚年的文化观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但他的正确的文化观不仅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是盛行于晚清思想界两种影响较大的中西文化观。这两种文化观产生的背景、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式方法、思想特色、客观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一致性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两种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令人堪忧的学生参与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而阐述中西“文化DNA”(Deoxyribonucleicacid,本文借指中西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以及应如何对待中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阴山地域是我国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研究阴山文化史要紧紧抓住阴山地域民族融合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论述。研究阴山文化史至少有三方面意义:为中国文化史补充新内容,开拓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为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提供借鉴,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阴山地区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学根植于自身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两者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上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中西医之争,表面上是关于疾病疗效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社会文化在争夺医疗市场的权力、利益和话语权。站在医学人类学的角度从哲学观念、认知方式、价值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治疗方式五个方面对中西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还提醒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期能够从文化视角更好的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侯巧红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73-75,108
中日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中的两朵奇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日茶道文化在意境和精神气质上有着较大区别:中国的茶道仪式自然随和,圆润融通,日本的茶道仪式则过于拘于程序和礼节;中国将饮茶发展为日常生活艺术,日本则将饮茶变为俨然清规;中国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日本茶文化则是高高在上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汪孔丰 《北方论丛》2012,(2):100-104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徽州、江西等地移民纷纷卜居桐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通过科举入仕,这些移民逐渐由普通的耕读之家发展成为声势显赫的著姓望族。这些望族的形成,为明清时期桐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文献之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更为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西汉儒家心目中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他们一致认为 :历史变动不居 ,变动的历史之中又有“道”等不变者在 ,历史的变动有进、退、循环和盛衰交替等趋向 ,历史变动的形式有因革、禅让和武力征伐等 ;历史变动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 ,人的因素是主要的 ,而在人的因素中 ,西汉儒家突出地强调了君王和道德的支配作用 ,而君王和道德都是天意的呈现 ,因而 ,天意史观、君王史观、道德史观是西汉儒家最基本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风水作为风俗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风水的本来面貌,与中国数千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审美观相一致,是中国古代先人关于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实用而朴素的技能。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风水也难以避免地被一些职业术士增添了不少玄乎的东西,发展成为一种粗鄙的迷信体系。文章从了解风水的基本内涵,探讨人类如何利用风水,总结人类对风水的认识和教训三方面着手,分析了我们的祖先琢磨出的风水经验理论的利弊,披沙拣石,以期揭开长期以来覆盖风水的神秘面纱,真正做到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有选择性地吸收其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内容,正确看待风水,正确利用风水。  相似文献   

20.
对"理"①层面认识为"象"②科学,主要采用"太极"③整体手段和"意象"④方法传播中国文化.太极拳依靠它自身"整体性特色"和"民族性魅力"涌向世界,它顺应了回归教育与文化本原精神.为此,体育教育宜在多元文化融汇和谐、共存、互斥、互补,并形成必然的张力,寻求不断超越自身的生生不息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