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社会和城市文明逐渐莆成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分析,认为不存在统一的机械模式,发展中国家该积极寻求城市发展的有利支撑力量,防止城市泡沫,城市化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与农业发展相互协调,城市化应与工为化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必须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2000,(6)
加拿大的城市化与欧洲和北美历史进程有内在密切联系 ,也形成某些特殊优势和政策。在加拿大 (尤其西部 )城市发展中 ,地方因素和社区精英起了关键作用。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加拿大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决于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城市化反映了新型社会组织结构的扩展 ,是一种高度地方化的组织向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地域体系演进的过程 ,以此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半城市化到城市化:农民工城市化路径选择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影响广泛的社会力量.不过,农民工群体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它至今仍然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长期以来都没有把农民工城市化置于社会发展的宏观构架中去考虑,而是视其进城经商务工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此一来,农民工城市化进程自然就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径可循.因此,要实现农民工由半城市化向完全城市化的转型,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就成了中国当务之急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要实现农民工城市化这一目标,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是最为可行的路径选择.尽管这一路径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它都具有最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的新路径--自然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关节点.在市场化推进下实现中国的城市化,是中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市场化不仅是城市化的第一推动力,而且也是我们研究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城市化的新路径--自然城市化,具有必然性,实施自然城市化的重点在于改变政府职能并消除各种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今天,城乡发展却并不平衡,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阻碍着中国城乡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本文从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的路径:首先要牢牢的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其次要正确定位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功能与城乡关系的思维选择;再次必须以足够的决心与勇气在改革的基础上确立新的科学、合理、正确的政策机制,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研究--兼论新型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走过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严格控制型城市化道路,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的多元城市化道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围绕中国城市化道路,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中国城市化进程、动力机制、模式、规律、特征,以及与城市化相关的问题.城市化趋势与城市化研究成果显示出,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进程规律、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都要求中国选择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格局,必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战略类型与西部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新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特征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西部地区区域差异大、城镇密度低、城市化水平低 ,因此其城市化发展应采取“龙头带动型”和“层序推进型”战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乡分割最明显的障碍,户籍管理制度从1990年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理论界的抨击。本文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化两个层面上分析了户籍管理制度产生、发展和变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并对当前户籍管理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有句名言;“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写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1995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29.4%,与此同时,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到  相似文献   

10.
当前,理论界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争论颇多,我国城市化政策也几经演变及实践。本文通过评析当前理论界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争论和我国城市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践,阐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在城市内涵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结构体系。并结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政策导向,认为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城市发展市场化为主要手段,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全局出发,规划城市生长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结构体系;立足现有各级城市潜力挖掘,增强城市功能和吸纳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前30年主要是政治主导的城市化。"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政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色和成果。改革开放的30年可称为"经济型城市化"。在经济型城市化大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前后,全国183个城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强大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适应城市生存环境、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真正的城市人"。以文化问题为主要矛盾的"做人关",是中国城市化更加艰险的道路和难以平稳度过的阶段,并在最深的意义上关系到人在城市中奋斗、付出、追求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很多值得中国加以借鉴的方面,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中国的城市化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本文的创新在于,在对西方城市化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西方城市化理论的三大局限。并通过比较研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城市化理论与实践误区的三个不成熟特点及中国本土化城市化理论建构的困境与建构入径。本文认为,创造本土化的城市化理论和实践模式,是引导中国新一轮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选择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关键.笔者通过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应该选择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建立起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提出了我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城市化而来的多样化变迁,对过去国家垄断需求满足的体制和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为公民社会的滋生、发育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仔细探究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不仅卷入城市化的人群庞大,而且方式多样,从而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公民社会实践,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一些原先没有的民间社会组织涌现,以满足多样化城市化人群的多样性需求,比如由农村流动人口自己组织的维权组织、商会、同乡会,还有一些城市居民组建了一些民间组织,去帮助作为弱势人群的农民工如何适应城市社会,提升他们的发展能力.日益增多的民间组织首先是弥补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带来的服务失缺,因此更多的是与政府合作;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获得与政府、企业老板和城市居民有一定对话能力,以更好促进利益均衡和社会公正.正是在这样的带有一定张力的合作中,展现出城市化中的公民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局限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实践时间短等原因,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还比较缓慢,还没有成型.不管如何,公民社会实践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正>确分析与准确把握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真实态势,对于科学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学者们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通过梳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相关研究及其主要观点,对相关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对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并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研究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12,2(2):68-68
拉美国家城市化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过度城市化";二是农村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而城市人口呈爆炸状态。这致使拉美国家城市病现象十分严重:"非正规住宅"大量存在,贫民窟现象比较普遍;非正规部门十分庞大;  相似文献   

17.
再城市化: 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 ,再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应是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深度城市化就是经济国际化 ,农业产业化 ,镇村市镇化 ,居民知识化 ,社会保障化。逆向城市化就是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发展城市农业 ,发展废物零排放产业、废物利用产业、清洁清洗产业 ,大力发展郊区住宅产业。文章最后就发达地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中心城市本身发展的同时对周围区域进行的辐射和同化。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发展条件,构建多元化健康持续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指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充分发挥优势、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加速期,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东部地区的网络城市化、中部地区的多元城市化、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与小城镇结合的城市化和东北地区的品质立市的创新驱动型城市化发展上。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城市化既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归纳和分析,说明城市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并指出了可持续的中国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付春 《天府新论》2008,5(3):111-115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城市化不仅数量成就斐然,而且与国外城市化进程和国际标准模式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城市化也是正常的.然而,从城市化本质以及从长远观点看,各种影响城市化顺利发展的问题的"种子"已经埋下,并在"一五"期间初步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