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视角新颖、独特。整个故事都是尼克根据回忆用第一人称“我”写出。尼克在故事中具有双重视角。有时作者根据需要把叙事视角做了点变动。整部小说中人物内心的描述与外部描述不断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2.
王秋湜  焦冰冰 《理论界》2009,(10):130-13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而这部小说的成功又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双重视野"这一叙述视角.两极原则是双重视野的基础,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极就是故事主人公盖茨比与故事讲述人尼克这两个人物.盖茨比和尼克分别代表了菲茨杰拉德感性浪漫的一面和理性冷静的一面.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两极描写,道出了自己性格的两面和内心的矛盾,从而彰显了作品的主题--美国梦.作者是这部小说的原型,而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白.  相似文献   

3.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初最有代表性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的四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当中,《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被公认为最完美的杰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吸引了无数评论家的目光。本文旨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技巧的运用对作家文学观点的表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戴西是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数评论都认为她是个浅薄、虚荣、自私的女人。本文试图结合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和福柯关于话语权的理论从作者、盖茨比、汤姆和尼克四个男人的话语中分析戴西这一人物,并结合小说对戴西的描述重新解读被男性话语歪曲了的这一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叙事结构具有超越文字的意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该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叙事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叙事佳作。该部小说采用叙述分层的方式建构文本,富有技巧地展现了整个故事。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该小说遵循季节的循环,同时又调整时间的速度和顺序,带有现代小说的非线形发展的特征。另外,小说中空间上“东部”与“西部”、“东卵”与“西卵”、“纽约”与“灰堆”的对立构成超越地理意义的隐喻,揭示和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菲茨杰拉德采用了把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象征意义,盖茨比所在的社会空间注定了他无法实现他的美国梦,作者所使用的"并置"、"重复"、"闪回"等文学空间的手段,在人物刻画、主题的表达和深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与困惑;也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态度和追求,指出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无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8.
美国小说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地位。通过分析作品中模糊化写作手法,揭示了其对人物刻画、环境刻画和事件刻画的作用,并阐释了此写作手法对作品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大量运用了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法,不仅营造了诙谐幽默的语意效果,更有伏延千里的伏笔作用。通过以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框架,并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和姚乃强译本为参照,重点从伏笔这个维度举例分析小说中双关语的使用,分析结果显示两译本都在某种程度上丢失了伏笔的作用,而借助"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和"双关语译为非双关语",使用直译法和增译法,对翻译双关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歌手”、“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 ,发表于 192 5年 ,当时就创造了发行量的奇迹。从60年代起 ,美国评论界对他的兴趣日益增强 ,他的声誉也不断提高。 80年代后 ,该书被译成汉语 ,成为了解美国当代文学的必读作品。该小说从青年学者尼克·卡拉威的视角 ,讲述了主人公富豪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揭示了美国 2 0年代社会的现实及其时代特征 ,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本文将从文中所反映的不同价值观、价值观产生的根源对这部作品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意象描写的艺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本文主要浅析了其意象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绿灯是整个故事的中心象征。小说中反复出现对颜色、花、鸟的描写都起到了点画主题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巧妙地将盖茨比与光亮 ,黛西与黑暗联系在一起。暗示了盖茨比的梦想最终毁在了黛西的手中。  相似文献   

12.
斯格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亚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反映的却都是有关“美国梦”及其梦幻破灭的主题。本文拟从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点入手,分析两位主人翁盖茨比和洛曼“美国梦”破灭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原因,从而指出盖茨比和洛曼悲剧的实质——梦幻与现实错位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多模态视角对文学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从颜色、人物、房屋三个角度挖掘蕴藏在作品中的隐喻含义,展现了作者杰茨菲拉德精湛的写作技巧及其鞭笞的美国"爵士时代"的精神生态危机。运用多模态隐喻剖析文学作品,能够增加读者的观赏情趣,提升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 ,揭露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 ,美好爱情只能是一种幻象 ,而冷漠无情却是众多女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位负面的女性形象,她们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人生目的,经历了深刻的物化过程。基于消费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小说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被物化”的道德价值观和“被物化”的恋爱婚姻观,探索她们被物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他在作品中高度戏剧化地表现了他的成功与失败,细致入微地折射或浓缩了一代人的欢乐与梦想,特别是在其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更以敏锐的目光预见到"美国梦想"必然走向破灭的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盖茨比--美国梦在"爵士乐时代"的化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本文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的代表人物盖茨比的梦想同美国梦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表现形式--富兰克林精神和西部拓荒精神--的密切关系,论证了盖茨比的梦想实为"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的化身.  相似文献   

18.
<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是费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继承了<冬天的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创作艺术,也是反映"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德克斯特和盖茨比分别追求两个金姑娘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大量色彩,象征虚无缥缈的"美国梦".黛西的个性和遭遇也颇像裘迪的.但是<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的是美国梦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面都有创新,它的写作技巧更成熟,结构更严谨,表现手法更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66-71
图像叙事是自古希腊以来就有的一个修辞术语,长期存在于西方文学传统中。它有着多种多样的定义,不过,最基本的一点:它是关于语言文字与图像关系的一个术语。菲茨杰拉德深受西方文学中图像叙事传统,尤其是图像叙事大师济慈的影响。他在《人间天堂》中成功地运用文字呈现视觉的再现,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人物所处的环境。这一技巧对作品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并且断言圆形人物在美学上的成就要高于扁平人物之后,理论界就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倾向,肯定圆形人物,否定扁平人物,认为一部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有无、数量的多少、以及塑造得是否成功,是评价这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不少作品中,圆形人物往往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对象,、作品的思想、美学价值的主要承担者与体现者。而扁平人物,则往往是些配角、搭头,在作品中不占主导地位。在这些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有无、塑造得是否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